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69 條

查看主題

  1. #10
    註冊日期
    2017-04-09
    文章
    60
    Thanks
    173
    Thanked 288 Times in 5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恕刪]
    聽覺心理學已經證實了人耳對波形接近零點時的失真(如交越失真)非常敏感,但對波峰和波谷時的失真卻有很大的容忍度。
    這點似乎跟視覺相反呢..
    bchsieh前輩您好,依小弟理解:
    波形接近零點時的失真是指crossover distortion? 數學表示上屬於Earl Geddes 論文裡面的失真公式(2)一類。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就不同的generator level去量測失真。在generator較小的情況下,crossover distortion應該會讓失真的諧波或intermodulation product在比例上暴增。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恕刪]
    其實BW=90KHz也算夠用了,但是測試頻率只到20KHz,不敢再往上。
    下面是Nanodac的1KHz、21KHz、22KHz的THD+N終極測試。
    小弟找了一下前輩之前的NanoDAC測試結果,發現其輸出濾波器的設計是有問題的



    可以注意到 -3dB 點在 22 KHz, -6dB 點在 22.5 KHz。 這樣設計的濾波器雖然是gentle slope without ringing artifacts (也算非常教科書的設計 :P),但wide transition band 會造成 aliasing 跑到輸出。所以 21KHz、22KHz 正弦波的FFT 分析可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Distortion、Noise和輸入訊號 以22.5 KHz的位置呈現左右對稱。(更確切的說,非常符合數位訊號的典型FFT分布,0.5fs, fs, 2fs 等等的位置非常明顯XD)

    依小弟淺見,犧牲 20KHz 以上的頻率響應以避免aliasing的問題可能是比較好的濾波器選擇。但這同時也意味著,THD+N的測試只適用到 20KHz

  2.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rnoldonomics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