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96 條

查看主題

  1. #9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937
    Thanks
    3,307
    Thanked 4,115 Times in 83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恕刪]
    關於失真指標,小弟認為現有的失真量測雖然不能完整計算所有類型的non-linearity,但如果在失真上追求這些指標的極致表現,那或許也可以推斷一個電路本身的non-linearity是極小的,導出TIM也很小的結論~
    arnoldonomics兄您好,

    基本上如果SMPTE IMD (60Hz + 7KHz)和CCIF IMD (19KHz + 20KHz)這兩個測試項目如果都高分過關,
    TIM應該就大不到哪裡去。

    如果要完整計算所有類型的非線性失真的話,小弟認為Gm metric還是最有潛力。
    一般的失真指標只看強度上的失真,沒有考慮到相位上的失真。
    如THD的各個諧波,只計算諧波跟載波的強度比。
    但是Gm metric連諧波的相位失真也有考慮進去。

    下面有兩個例子。
    這兩個例子裡,THD幾乎相同,但是Gm metric卻相差很大。
    差別就在第二個例子中的第3, 7, 11, 15, 19次的諧波相位反轉(180度)。







    聽覺心理學已經證實了人耳對波形接近零點時的失真(如交越失真)非常敏感,但對波峰和波谷時的失真卻有很大的容忍度。
    這點似乎跟視覺相反呢..
    第一個例子中,失真都是在接近強度0的地方,Gm為2.22。
    而第二個例子中,失真出現在波峰和波谷,Gm為0.92。
    根據研究,Gm越低越好聽,也支持了聽覺心理學的說法。

    Gm也是頻率的函數,所以最完整的測試是Gm vs. 頻率的圖。
    目前從沒看過.... 呵呵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恕刪]
    另外就如小弟前面所言、bchsieh前輩也同意的,數位系統(CD、串流)的頻寬為22KHz時,可以用22K正弦波的THD去推測瞬態的表現。可惜ASR的圖表通常是THD+N vs. Frequency (BW=90KHz),有時候high frequency noise會遮掉可能的THD~ 但還是可以注意到一些器材的THD+N隨Frequency往上噴。
    [恕刪]
    其實BW=90KHz也算夠用了,但是測試頻率只到20KHz,不敢再往上。
    下面是Nanodac的1KHz、21KHz、22KHz的THD+N終極測試。
    每一台DAC在這裡的差異性應該不小才是。
    除了高頻諧波失真和底噪以外,訊號一接近20KHz之後,連低於20KHz的頻率範圍也多出了一堆壞東西。







    此篇文章於 2020-05-28 08:42 PM 被 bchsieh 編輯。

  2.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