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829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9
    Thanks
    3,757
    Thanked 5,965 Times in 1,992 Posts

    預設

    先講好,arnoldonomics 與 bchsieh 很多物理或數學的討論對我己經是天書了,只能按讚假裝我聽懂了,其實.....

    不過我唯一的貢獻就是聽感了!幸好我的黃金雙耳還很少漏氣,所以我還是針對聽感進行回應。先回應 arnoldonomics,當然全數跳過物理與數學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恕刪]
    SMSL 在90KHz BW下,THD+N 表現明顯遜於 20KHz BW的情況,而且有明顯的Channel difference 。通常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SMSL 在 20K 到 90K 的範圍有髒東西造成的
    這個多謝解釋!!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恕刪]
    看到這裡小弟趕緊找張Solstice的鋼琴錄音用耳機聽聽看...嗯...頻寬、動態、瞬態、細節一類的耳機上應該也都能聽到的~
    "自然"應該算有聽到,但也不好說。小弟最近要搬家,手邊只有一般的耳機系統 (錄音介面 + K7XX) (汗)
    這個就回到我的專長了!.....

    上述測試『聽到自然』的方法是不合適的,應該要使用『比較的』。例如我提供的管弦樂測試法,第2比第1更自然,這是最起碼的標準。要能聽到第2比第3還自然,那就只能花45萬元了。

    不過要找必殺標準很困難,因為每個標準都有不同難度:就好像第2比第1自然很簡單,第2比第3自然就超高難度。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恕刪]
    小弟就推薦幾家"Hi-Fi"錄音小廠吧,剛好他們最近都有free sampler~ 不曉得教授對於這些不同的錄音品味有什麼看法
    AIX (主事者是當年DVD-Audio陣營的代表之一,擅長環繞音場)
    2L (追求空間自然感的廠牌)
    MA (只用兩支麥克風錄音)
    Linn (著名老牌了~)
    這裡就非常尷尬了!!不知道你是從何理由推薦上述錄音小廠?啊.....從我的聽感,問題都是很大的。

    AIX不熟先跳過。2L 追求空間自然感?依我看是空間最不自然的了!這當然是極高標準,但是在我兩百萬元級音響系統的無情暴露中,2L的錄音都是背景太黑、聲音太圓潤(太假)、相位失真嚴重....簡單來說就是加料嚴重,產生的聲音空間是『極度不自然』的;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合奏效果更是被破壞到無法欣賞。這種錄音方式是完全與HI-FI沾不上邊的,當然我知道很多人認為這很HI-FI,但是這就回到『聽感』的基本問題了:究竟什麼客觀標準最重要?

    當然拿DECCA跟2L比,一定是2L大贏就是。新天地也有走向類似的錄音,就是BNL/SQRIUS 唱片,但是它的空間壓縮感與音色自然感還是勝過2L一截。這樣的比較說明了那是一種錄音方向無誤,但是有BNL/SQRIUS的示範後,還是覺得2L太誇張了。

    LINN的問題比2L更嚴重,頻寬就輸給2L,其他就不必談了。

    MA RECORDING 我記得還抓到什麼嚴重問題過,但是一下子想不起來,先再跳過。

    當然可能新的錄音己經改善(?),剛剛上MA網站找不到SAMPLER?找個合格的SAMPLE,我們再討論看看??

    引用 作者: arnoldonomics 查看文章
    [恕刪]
    2. Audiomat 擴大機
    hmm...應該都是管機~ 從介紹來看Audiomat在設計上似乎更重視調音與聽感,其中沒有用到太多高深的管機技術,所以~
    有negative feedback的Solfege 猜 SINAD = 70~75 dB @ 5W
    無negative feedback的Opera 猜 SINAD = ~65 dB @ 5W
    如果Audiomat 擴大機的SINAD 能達到甚至超過 75 dB,小弟會感到非常驚訝
    另外網路資訊上所能查到管機最好的表現是 SINAD = 86 dB @ 5W

    3. JMR 喇叭
    Frequency response原則上平直合理,有微小可能性在5K~7K附近落下一小段所以古典樂特別好聽~ (這個真的是亂猜的
    Summary:
    教授播放的音樂,細節主要會在擴大機被吃掉 :P
    開個玩笑,這樣的分析非常不嚴謹,大家笑笑就好><
    哇咧!早知道真空管機應該量測不佳,結果還真的很慘!?......

    不過 BC大魔王 也說過可能 TIM值(不是GM值,年紀老記錯啦!)反而是真空管機比較好?從我的聽感來說,的確是找不到同價位的晶體機其『透明感』或『音色的正確性』能優於AUDIOMAT SOLFEGE的,看起來我的聽感好像跟 SINAD 犯沖?......

    所以你猜『細節主要會在擴大機被吃掉』,在我則是剛好相反:原先完全不信任真空管機,堅持用晶體機甚至BI-AMP。結果該死的box直接把 SOLFEGE 搬到音響室一聽見真章,才知道嫌棄真空管機是因為我的數位播放系統太強悍造成的誤解......以目前聽感經驗來說,一台六十萬元以下的晶體機,比起 SOLFEGE 幾乎都可以聽出『音色不正確』或『聲音舞台不自然』的問題,對應的量測應該前者就是 GM,後者則是相位失真。

    晶體機很容易做到背景很黑,但是就像先前的討論一樣:它實在是太不自然了!習慣加料錄音不容易發現這種嚴重問題,而我被SOLSTICE與TIMPANI養大胃口後,真的是一聽就見真章。正因為『不自然』,所以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合奏效果就會被破壞,結果反而覺得背景沒那麼黑的 SOLFEGE 反而細節多了一堆。

    當然這都是猜想,只是這樣子一討論,越來越不懂到底要量測什麼才是比較可靠的了??哭哭...................

    (END)
    此篇文章於 2020-05-31 09:31 PM 被 psycho 編輯。 原因: 是 TIM值,不是GM值,年紀老記錯啦!)

  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