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教授好,
教授似乎對於如何藉由ASR論壇的量測結果比較Sanskrit 10th MK2 和 D50s 有所疑惑? 小弟就斗膽嘗試說明~
0. 晶片等級,D50s是9038Q2M省電晶片,應該略輸Sanskrit 10th MK2的AK4493~
1. 兩者的SINAD值相差5dB內,原則上視為平手。但可以注意到Sanskrit 10th MK2的noise表現在高頻處有點問題~
2. IMD test,兩者再度打成平手,Sanskrit MK2略優一點點,但其在最大輸出可能會遇上一點飽和問題。
3. THD+N vs. Frequency,表現都不佳,D50s 的 THD+N 隨頻率而往上噴掉,Sanskrit 10th MK2 在20KHz以上應該有很醜的東西,直接噴慘。
4. Multitone test,決勝關鍵出現在音樂模擬訊號,D50s幾乎在全部頻率範圍都大贏至少 10dB。
5. 濾波器,D50s提供的濾波器類型更完整,而且包含了更合理的類型。Sanskrit 10th MK2的濾波器或多或少都會造成輸出有Aliasing的問題。
6. Sanskrit MK2的channel difference偏大,個體表現可能也不那麼穩定。
謝謝bchsieh前輩回覆~
小弟對數學、訊號的部分比較了解,但電路設計就是紙上談兵的水準了 (lol)
關於失真指標,小弟認為現有的失真量測雖然不能完整計算所有類型的non-linearity,但如果在失真上追求這些指標的極致表現,那或許也可以推斷一個電路本身的non-linearity是極小的,導出TIM也很小的結論~
由於小弟follow ASR論壇快一年了,通常來說,閱讀時會考慮以下幾個量測項目:
1. THD (full amplitude sinusoidal wave) vs. Frequency
最基本的非線性失真測試,小弟覺得出了1KHz正弦波外,應該對所有頻率進行測試~ 而THD參考價值就如Amir解說測試內容時提過的,SINAD每10dB為一個級距就可以。個人經驗上,10dB內的差距也確實不明顯,還有很多影響聽感的因素。
另外就如小弟前面所言、bchsieh前輩也同意的,數位系統(CD、串流)的頻寬為22KHz時,可以用22K正弦波的THD去推測瞬態的表現。可惜ASR的圖表通常是THD+N vs. Frequency (BW=90KHz),有時候high frequency noise會遮掉可能的THD~ 但還是可以注意到一些器材的THD+N隨Frequency往上噴。
2. THD vs. generator level
ASR很少測試這個項目,但其實可以看看一個器材是否只有在特定輸出幅度才有好表現。而事實上很多器材的THD隨輸出大小而變~
3. SMPTE (IMD) vs. generator level
這個測試第一個好像是ASR提出來的? SMPTE本身是標準IMD測試方法之一,但ASR所測量的SMPTE vs. generator level揭露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最有名的應該是"ESS Hump",很多ESS晶片在電路設計不良的情況下,SMPTE會在中等輸出時噴掉。由於此問題中槍廠商不計其數,應該是ASR推廣客觀測量的一次輝煌戰果~
另外從這個測試可以注意到許多DAC在輸出達到最大前,SMPTE會開始往上飄~ ASR稱之為飽和現象(peak-to-peak compression?) (不曉得會不會對應什麼聽感或IMD以外的失真類型?)
附帶一提ESS Hump是ESS公版線路也會有的問題,原因未知XDD
如果ASR可以測試更多頻率組合就更好囉~ (目前是60Hz + 7Khz)
4. Multitone test
模擬音樂表現的訊號,可以看失真的大小與其隨頻率的變化。少數SINAD表現優異的器材會掛在這個測試。
其他ASR上的Linearity、J-Test、White noise通常只有分過關與否,小弟就略過不表了~
謝謝Kevin前輩,前輩好像也是在美國? 希望有機會可以和您就美國音響店、音響展之類的交流~
好的


------
分享用古典進階鋼琴技巧改編的動漫配樂XD
鋼琴家同時有分享改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