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標準錯的類比,
高傳真,高解析的器材也不是買回家就好聽的.
高傳真,高解析的器材,當然也能讓高齡的老阿嬤感動.
當然是看放什麼.還有老阿嬤喜歡什麼.
科技的使用仍是需要參數的設定及數據解讀,
參數的設定及數據解讀,有時是主觀或因使用者需要的.
可列印查看
何來標準錯的類比?
在科學下,科技的使用除了參數數的設定.數據解讀.尚有定性歸納.整合等.
工具為目的所使用,為目的而生.客觀的觀察是為幫人類明了事物之理.
主觀的需要是將客觀的事物.主體往主觀需求者身上修正使用.然這不改客觀之本來特性.
依hojuiyang111兄之理以推,若然此阿嬤在大樹長椅下,以老舊的收音機聽到那老哥.吳樂天講古,才會感動,聽到hifi,hiend器材縱使在此情景下播放同樣的音樂.節目得不到感動,如此我們因就阿嬤會感動的因子及相關參數找出.解讀出數據.然後往後為此個人製作能使其感動的重播品?
其實是這最棒的量身訂作,未知hojuiyang111兄的器材與空間願不願意花大錢找專業團隊專為hojuiyang111兄進行個體化規劃與設計?印象中似乎21世紀,個體化醫療可能亦有同樣的意味,欲為專人之個體別進行最佳化的量身訂作.
:D:D:D:D:D
無法了解"原點",只是在繞圈子,聲音其實簡單,人把它複雜化.
認真很重要嗎?
玩攝影,
認真很重要嗎?
繪畫,
認真很重要嗎?
靈感可以隨性.....態度要認真.......
鑽牛角尖是說......沒有結果的想法
如雞生蛋、蛋生雞,現在有人說先有雞,就如有你媽才有你的道理,胡扯蛋
聲音重播.....我們拿到的唱片跟音響播放已經是整個流程最後端,想要用自家系統調適每張唱片在製造上所產生不同的誤差 跟 配合專業人士不同的誤解,所以任何人試圖嘗試就有點鑽牛角尖了,這不是用戶的角度。
所以廠商才會產生所謂的know how,科學依據大家都懂,為什麼不做,就是在調整這個誤差跟表達自身對整個電學聲學的了解,每家有每家的想法,不過更嚴重的事情產生了,到底誰的know how是值得相信的。
我只能說一個....當你系統完全標準.........這就是最大的錯誤,要記清楚我們的角色,我們是用戶.......
我們做為消費者,選擇相信的,選擇欣賞的,培養鑑定的眼光就夠了
不排除有人有興趣的不是''音樂''重播,如打高爾夫球,有人有興趣的不是球打的好壞,反而是球具或是打球的過程或球場設計,沒關係這也是百花齊放的主要原因,什麼東西總要有人去做的。
不過一般人還是專注在'''主體'''就夠了。
我覺得認真是累積經驗的底子,所謂的鑽牛角尖,跟1+1=2,但我不相信,我用一堆方法來尋求1+1不=2,如果我找到,我是成功,我找不到,那更堅定1+1=2這件事,記住1+1=2跟曾經反覆驗證1+1=2的人,最後的結果相同,但累積的經驗和內涵不同
不認真的或許因為運氣會有幾件好作品,但只有用熱情去做,才可能會有源源不絕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