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2-07, 01:12 PM
#351
 作者: martin
不必去過大溪地也能體會高更作品的美感,因此不必看過現場與原譜,也可以體會藝人、製作人、錄音師想要記錄、呈現的「聲音風景」。
從頭到尾,我在追求的一直是原音重現,不該加入任何藝術再創作成分(當然,製作「更能原音重現的器材」本身是一種藝術,但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我不相信現有的、一般人(如我)知曉的測量科技,純粹是因為我不認為它能帶來更忠實的原音重現。測量也許能讓我們檢查器材是否故障、是否設計、生產過程中出了問題,但聲音品質呢?
劉名振
在這只是對討論好像已經發散有感而發, 用前輩的話來回只是吃前輩豆腐罷了, 還請不要介意.
不過說真的用耳朵調整也不可能一次到位, 同樣地也不可能有某套量測方法做過一次就天下無敵, 量測提供一個客觀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更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器材 + 場地). 沒有一步登天的事.
我更期望看到的是各位前輩/專家能夠分享實際的方法來幫助如同我這個苦尋簿得好聲音的後輩!
-
-
2010-12-07, 01:17 PM
#352
 作者: hojuiyang111
在這裏討論的,
相信沒有人反對測量,或反對耳朵,
只是方法,作法及次序的差異.
除了 chsiang兄所言認知有問題 或是 意識形態 ,
討論怕的是:
前提的不確定及不知自己所在的討論區屬性,
如有的人設有前提,有的人純討論,有的人考慮可行性.
是的 如同何大所言, 前提沒有釐清就說何者合理, 何者為佳都會讓旁人霧裡看花. 相對地對任何言論持反對意見的, 如能提出他認為較合理的方法我認為能讓討論的層次更高!
-
-
2010-12-07, 01:17 PM
#353
 作者: hojuiyang111
可是這樣可以推論現代錄音的規格比較高嗎?
錄音有各家的know how, 不會去輕易評斷對錯..
對的,這和小弟的看法相近. 
我的實務經驗告訴我,就算技術規格比較高也不一定是好的(或者對一般人來說有意義,超級跑車的規格比一般家用車高阿,0~100可能只要2.5秒,但在台北市,那可能沒一般房車實用)
何況有些事實是用好的工具不一定就做出好東西(大陸很多工廠的加工機用的超好,但做出來的就好嗎?我接觸的告訴我那是有差的)
測試的數據是建立一種讓人可以有共同標準的基礎,讓人在這基礎上討論,他有限制的,但沒這個基礎,如何有品質的產生呢
-
-
2010-12-07, 01:36 PM
#354
 作者: hojuiyang111
這和我們現在的討論相關不大.
這裏沒有人作二次創作.
 作者: hojuiyang111
略
拿起您古典樂的LP唱片,學著夜店DJ對其重播再創作?
的確有人如此作的,
不過大家均會認同這是再進行聲“藝術”創作嗎?
這是您個人的看法吧?
這是小弟個人的看法?
代碼:
二次創作(re-creation,又稱再創作)是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而這些作品則稱為「二次創作物 (Derivative work)」。
換言之,二次創作包括了仿作、改編、引用並加以發揮等創作模式。二次創作並不是把別人的作品剽竊回來,當成是自己的;相反,二次創作是明顯地以某作品為基調來改編、仿作或加以發展,它的引用及改變意味是很明顯的。
置身在後現代脈絡中的今天,基於資訊爆炸後,造成人們對過去資訊、系統的瓦解,這促成了不論是商業作品,還是同人、自主的作品,都充滿了二次創作的局面。二次創作的媒體,可以是動漫畫、話劇、舞台劇、電影、電視節目、小說……等許多不同媒體。
-
-
2010-12-07, 01:45 PM
#355
 作者: THXman
當聲藝術創作與聲藝術重播混淆後就難以辨明許多事物.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材料,因此無法製造出完美的重播器材.器件,若為完美便無所異,故因不完美而有其異,然其宗不離,不因異而離其宗.
藝術方面,人當然可毋須過度依賴機器,毋須錄音師等人進行錄音.混音,也可毋須載媒的製作,亦毋須尋求重播器材.器件進行重播,可以選擇場場的現場聲藝術演奏創作.
未知依賴聲重播器材.器件聆聽音樂的人是否為愚蠢的?欲得這些重播多需依賴機器.
當欲為聲藝術進行再創作,便已非只為聲藝術重播了.
也許有人會以例子來類比,如攝影...等,小弟簡言一下若以攝影類比.
當一位攝影人士進行了攝影藝術的一次創作,為了能趨近於創作內容,我們必須有一個相符重播的器材.器件進行較佳的重播,如此才不易有過多的偏差,易較能貼近攝影者欲創作的圖像.如螢屏等之校色.校正便為能有一較趨於低失真的重播.
若攝影藝術創作者在一次創作後,其將圖像再進行後製,此為二次藝術創作,即使攝影創作者欲發表的為二次藝術創作後的作品,然此二次藝術創作後的作品,吾人欲趨近於藝術創作者的作品,便需有一較低偏差的重播器材.器件進行重播.
講到攝影就更偏了,好的作品不會因為顏色對就是頂尖的作品,天生有特殊思考點的人,就算拿的是比頂級單眼差的小dc, 拍出比單眼用家作品好的例子太多了,你說她們都會去校正顏色嗎,這可不一定.......
在之昨天msn跟友人也在討論這個話題,我脫口講出一個邏輯,分享一下
如果凡事講求數據為先,為準,說真的今天音響最大贏家不會是幾個擁有千萬等級的商家
我開玩笑說應該是郭台銘才是最大玩家,因為他傭有龐大的人才可以以數據製造出東西
將準確的聲音普及,好像蘋果手機這樣,設計出一套介面,套用音效任體達到不同的罐頭音效
要歌劇院有歌劇院 要教堂有教堂 (通常都是靠等化)
我不否認數據校正,因為我自己也在推廣扭力調音挍聲,只是我認為只是一個環節
大多人沒有做這些東西,不是也聽的很開心,音響是一種心境,我認為平常心看待才有好音樂
一昧的講求規範.只會變成像av那樣.av就是因為有高規範(thx)但是相對的也畫地自限
大家只是在更高層級的人.設定好的遊戲框架裡面玩而已.:)
-
-
2010-12-07, 01:46 PM
#356
 作者: martin
錄音是如同畫作般的創作,重播是欣賞複製畫或是畫冊,請教一下,此類比的失當在哪裡呢?
您的發言非常有道理,如果類比失當,一定會造成問題的更混淆,讓我們距離正確的解決之道更遠。
劉名振
小弟旨在言用類比有時需很小心,並非言指專指網兄所類失當,因為當取某一事物的進行類比時,往往可能只有另一事物的某一階段可以相類,然另一事物之全部階段便難以相類,故有時在取類上需多加留心,若然另一事物及其他的更多事物被全部的引類進來,有時常會流於更多混淆與不明.
 作者: martin
我覺得,很多時候,想要以各種「所謂的科技」來重現錄音,就像是想要用更高解析度的相機來翻拍畫作。解析度再高、科技再好,也找不回那讓我們感動的質感,因為研究的方向錯了。
當然我相信也許將來會出現某種科技可以帶來更傳真的重播,只是我目前還不知道這科技在哪。
劉名振
感動常是經由客觀的主體.事物,帶給個人主觀的感受,引起個人心靈上的共鳴,主觀的感受其牽扯的因素既廣且雜.
當一個近100高齡的老阿嬤,坐在昔日跟著老伴常一同坐在樹下的那張座椅,聽著那吱吱喳喳且偶會斷訊的老收音機播著老歌.吳樂天講古,便想起與已去世的老伴一同在這樹下的快樂時光,那份油然而生感動,是真空管機.晶體機等所謂的HIFI.HIEND器材所無法帶給她的,因為藉由這些傳真度更高,解析度更佳的器材,並無法與她個人的主觀感覺相呼應,我們能說這些高傳真,高解析的器材研究錯了否?
科技是工具,藉由科技進步使器材對於載媒訊息能更趨於貼近,使其較完整的重播,這在客觀事物的研究與主體上並無錯誤,有時將主觀的太多私人感覺加諸於客觀事物的主體上,相信許多事物的混淆之言便容易油然而生.
-
-
2010-12-07, 01:57 PM
#357
 作者: taipei 101
講到攝影就更偏了,好的作品不會因為顏色對就是頂尖的作品,天生有特殊思考點的人,就算拿的是比頂級單眼差的小dc, 拍出比單眼用家作品好的例子太多了,你說她們都會去校正顏色嗎,這可不一定.......
在之昨天msn跟友人也在討論這個話題,我脫口講出一個邏輯,分享一下
如果凡事講求數據為先,為準,說真的今天音響最大贏家不會是幾個擁有千萬等級的商家
我開玩笑說應該是郭台銘才是最大玩家,因為他傭有龐大的人才可以以數據製造出東西
將準確的聲音普及,好像蘋果手機這樣,設計出一套介面,套用音效任體達到不同的罐頭音效
要歌劇院有歌劇院 要教堂有教堂 (通常都是靠等化)
我不否認數據校正,因為我自己也在推廣扭力調音挍聲,只是我認為只是一個環節
大多人沒有做這些東西,不是也聽的很開心,音響是一種心境,我認為平常心看待才有好音樂
一昧的講求規範.只會變成像av那樣.av就是因為有高規範(thx)但是相對的也畫地自限
大家只是在更高層級的人.設定好的遊戲框架裡面玩而已.:)
網兄的創作確實可毋須校色,這是藝術,網兄可以創作出您的大作,但當我想藉由重播器材觀賞您的藝術作品時,重播器材卻會將橘色變成紫色,紅色會變成藍色,色溫6500度的會變成3200度,相信小弟難以如實得到欣賞貴藝術品的重播.
-
-
2010-12-07, 02:12 PM
#358
 作者: THXman
這是小弟個人的看法?
代碼:
二次創作(re-creation,又稱再創作)是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而這些作品則稱為「二次創作物 (Derivative work)」。
換言之,二次創作包括了仿作、改編、引用並加以發揮等創作模式。二次創作並不是把別人的作品剽竊回來,當成是自己的;相反,二次創作是明顯地以某作品為基調來改編、仿作或加以發展,它的引用及改變意味是很明顯的。
置身在後現代脈絡中的今天,基於資訊爆炸後,造成人們對過去資訊、系統的瓦解,這促成了不論是商業作品,還是同人、自主的作品,都充滿了二次創作的局面。二次創作的媒體,可以是動漫畫、話劇、舞台劇、電影、電視節目、小說……等許多不同媒體。
二次創作和二次創作一定是“藝術“是兩碼事吧?:O
-
-
2010-12-07, 02:15 PM
#359
 作者: hojuiyang111
二次創作和二次創作一定是“藝術“是兩碼事吧?:O
藝術(Art)迄今依舊沒有公認的定義,目前廣義的藝術乃是由具有智能思考能力的動物,透過各種形式及工具以表達其情感與意識,因而產生的結果。藝術不只存在於人類社會中,也存在於其他相對高等的動物。藝術是人類精神的昇華,也是生命內涵的養分。
-
-
2010-12-07, 02:22 PM
#360
 作者: THXman
網兄的創作確實可毋須校色,這是藝術,網兄可以創作出您的大作,但當我想藉由重播器材觀賞您的藝術作品時,重播器材卻會將橘色變成紫色,紅色會變成藍色,色溫6500度的會變成3200度,相信小弟難以如實得到欣賞貴藝術品的重播.
哪敢問 兄的立體聲標準為何:)
另5萬元的系統至500萬的喇叭都唱出一樣的年紀的蔡琴嗎?:(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