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以『充分的線條與曲式結構』來說,聖桑可能是前三名超級高手喔!....
小時候讀一本作者為『棄唱』不知是誰的室內樂入門書籍,當然是從『室內樂意境深刻』的角度切入,是我對室內樂的啟蒙。而作者就在書中說(大意如此):『論樂曲結構型式與精緻,聖桑都可以居最超越的地位,但是沒有深刻的情感,討論他的音樂就會不知從何談起,所以聖桑的室內樂略過不談.....』
也就是說,在比我老的那一輩,是公認聖桑的作品『擁有最超越的線條與曲式結構』但是『情感的深度不足』,接著到了我這一輩,往往覺得法派音樂只有好聽沒有深度;怎麼到了你這一輩,『又』變成.....?.....:o
也許對聖桑音樂的再評價,會是另一個古典音樂視野的起點喔!....

對我來說,聖桑的第一號鋼琴三重奏就可以繼承貝多芬的後期弦樂四重奏,狠狠把《大公》三重奏打成豬公了;如果是最頂級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更是在『線條與曲式結構』遠遠超越了貝多芬。我之所以提聖桑,正是要從『線條營造』的角度說明法國古典音樂就算不談音色營造,照樣是最頂級的『線條結構』之古典音樂...:)
不過也因此造成這些室內樂非常難以演奏!每個聲部的演奏技巧要求,都遠遠比貝多芬時代的小提琴協奏曲還要『困難太多』;這大概就是市面上演奏版本稀少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