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前段文再來談談USB線吧! 訊號的部分,在上面已寫,其影響(相對於電源來說)或許是較小的。而對電源的部分,一般大家的概念,都是越長影響越大,但為何越長影響越大? 這分兩個部分,一個是電壓的準位(5V的部分),一個是對負載瞬間變化的反應。

電壓準位的部分: 每塊主機板都可能有差異,大家有量過主機板上USB電壓嗎(我自己也沒量過,哈哈! 原因? 有看過我之前寫的文,大概會知道吧!)? 不見得每塊主機板,都是標準5V,可能會更高,也可能更低,而這就會有影響。線材本身是會有損耗的,所以經過越長的線材,這準位一定會掉,掉多少就是看線材的品質囉! 而掉下來的準位,就是你接在末端的裝置,所使用的準位。

對負載瞬間變化的反應: 這點可能跟大家所提到的動態,有較直接的關係。不過我很好奇,為什麼器材會對這點這麼敏感? 因為音樂的播放,應該不屬於大負載的變化,而裝置本身,應該都有相關的設計來應付這部分,但還是會被線材影響(表示變化大到會抽到線材上的電力? 或是裝置周邊的設計不夠嚴謹?) 同樣的,越長的線材,在短時間內,電壓上下抖動會越大。而越好的線材,電壓會掉的越少,而對負載瞬間的變化(電壓上下抖動)的反應會越好(抖動越少)

從上面的敘述,大家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1.使用好的USB線,對訊號與電源都有好處
2.使用Hub的話,電腦訊號的影響,相對會變小,但電腦到HubUSB線,所造成的影響,相對會變大(因為電源的關係)
3.使用Hub再加上獨立電源,電腦訊號與USB(電源)的影響,兩者相對都變小

寫到目前這,大家是否發現,還沒談論到psycho這次分享的部分原因是什麼呢? 上面敘述的部分,都是一般網友常使用的方式,而一些相關的概念,我也嘗試做些分類。psycho這次的分享,在概念上與上面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上面敘述裡提到,電腦的訊號出來後,有下面兩種方式
1.USB=>USB=>DAC (訊號由電腦主導)
2.USB=>USB=>HuB=>USB=>DAC(訊號由電腦與Hub分別處理)

psycho這次分享的方式,是第三種 USB=>USB=>訊號加強晶片=>USB=>DAC
這與Hub的差異,是硬體設計上的繁簡度,Hub是ㄧ對多,這是ㄧ對一,這是定位上的不同。 psycho似乎是第一位嘗試這方向的人,而測試的結果,似乎也是正面的改善(期待psycho在更好的系統上,與hub作直接比較),謝謝psycho的測試與分享。<=考量到線材的長度與可能的改善,我應該也會買一組來玩,哈!

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