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如果沒有真的用自己的“身體”去“經驗”,那只是想像 。
是呀!要不就是~~~~:o
可列印查看
實際空間擺設與聲音反射路徑的模擬平面圖..聲波(由物體/聲源振動.而產生)是一種機械波.借由空氣傳遞時是一種縱波.
所以請問懂聲學的專家們..這種模擬方式對不對?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585
加一張透視圖面..由喇叭背牆往人的方向看.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688
葉 sir ,如何決吸音量?如何吸音?
客氣啦..我也是外行.試著討論..
1.喇叭的確?是發球面波.不論是平板..椎盆..號角..傳輸..發出聲音都是360全向展開.
在下模擬圖..僅是單純喇叭-->耳朵間的連接直線(地面一點是紅線.天花板約同吧)而已.
2.發燒友現行能做?就是在普遍認定的-空間反射點區做?量的局部控制..有人取重點位..也有人弄很大面..也有很少數人弄得滿牆滿面..:O..都可以實驗.
3.很同意.所以討論需要"專家"來帶引指正..有相關經驗 網兄.其實不少.
但是這部份"動作"的調整差異..除了人耳判定..最好有測量來輔助..
不是故意要提測量.:o.因為空間問題處理非常多面且複雜.
以在下見(聽)過些許案例的經驗來說.耳朵真的只能搞定一部份.除非是相當的訓練過.
當然.使用者有權決定方向..而大家網上討論也不會比實際交流更深刻.:P
指教囉.
發燒友最容易在空間處理上搞砸的是過度吸音.那聽起來是欠缺活力的聲音.喇叭後牆也幾乎是不可免俗的都會擺上菜櫥一座.說也奇怪,這樣聽起來,也幾乎都有菜櫥的味道.我實際聽過清悉又有活力的聲音,喇叭後牆是用小塊紅磚砌起來,無粉刷的硬璧.牆的兩邊也沒擺吸音柱或刻意做成反射面,而是維持直角.喇叭前面地上,擺了一塊羊毛地毯.天花板也是平面狀,沒有波浪.這樣的佈置,是柯逸郎在公園路時的音響室.後來他搬遷的的地方較小,就不一樣.那時他用的Jensen喇叭,發出來的太鼓聲,是我聽過最逼真最自然的.劉仁陽Genesis或曹醫師Infinity的低音柱根本沒得比.特別是質感與鼓皮的顫動速度更是一絕.如果柯老也在喇叭後面擺上菜櫥一座,恐怕會面目全非.
喇叭頻響測量圖.一般就是90度(直軸對著人).30度角.60度角.3種吧?
偏軸每加30度角.中~高頻大概都會緩降(衰退)2~4dB.看喇叭設計囉.
為何不測超過60度角呢.
我猜是..整個誤差就太大且失去傳真的意義了.
科學產物當然得講科學/設規範..哈.
欠活力有可能是過度吸音.也有可能是過度擴散.過度擺設也可能.
但音響空間.被視覺的效果影響也有.雖然是偏心理層面..也多少會影響.
Fred兄所提的年代.與近期音響空間觀念還是蠻有差異.
也許多年前單純的感動會?勝過現今複雜的技術理論堆疊.?
在下到過劉壇主"普洛"新生南時代..其府上地下室空間.
有沒有感動.?
當然有..不過時代已久遠.拜科技之賜.那種表現早就被超過了.:P
這一年多..在下(與友人)比較多與同好接觸與交流.並有部份機會測量印證.
絕大多數燒友家表現..高音10~12khz開始就衰退甚至陡降了..
而為何用家不覺得呢.?
部份原因就是..低頻(這有口味喜好)..中低頻欠..以致衝擊力(90~110hz)不夠明顯..
而中高頻太多.乍聽之下像是高頻不缺..其實是假像造成的.
一旦真的高頻出現..立刻可以分辨出.
這與高音不夠和過度擴散何關?
請想想..一大堆不規則面材.先不管材質..
各種頻率發過去..低頻(不吸)大部份反射了..中頻(吸一部份)+被打散-損失一部份
而高頻一碰到..也會吸哦/反射一散-偏少.抵銷耗損得多..當然是不夠居多..
那樂器泛音就減少了..活力自然就...:o
可以講明確一點..?
難道是前一對喇叭-根本有問題..?
這與..空間(極?)等化..又何干.?
您如何確定系統空間哪一部份是.處理的優先呢..耳朵聽?測量?還是..
當年在下只是初生之犢呀..
將軍 大 真是抬舉在下..哈.:):D
擴散用的太多對極高頻有害我想是有可能的,
一般擴散板的作用範圍可能會落在700Hz~4KHz左右,
例如 RPG Skyline
http://www.rpginc.com/products/skyli...img/skydc2.gif
700Hz以下4KHz以上都是純反射,
每反射一次, 能量一定減弱一些,
看擴散板的材質, 造成極高頻損失過多是有可能的,
所以空間處理應該由重點部位先開始, 不要一次下太多:)
所以我對於空間越亂聲音越好這個論點不完全同意, 大體上來說是有幫助的, 但是缺點是會讓極高頻滾降
活到到學到老 認真學了嗎?努力研究討論的方向也是要正確,全面不是東一些西一點就可達到,理想境界是有一程度的存在,面對事[音響空間]不是個人知識喜好[家家酒],認真的 努力吧!
擴散的目的是要各方向均勻散射,
並不會破壞任何頻率..
擴散器也會吸音...才是問題所在...
我說話很少無依據,
可以看看 RPG 的散射實驗.
RPG Skyline 的吸音
http://img51.imageshack.us/img51/2343/skyac2.gif
200Hz以下非低頻陷阱不可 低頻段的擴散幾乎不切實際 (除非空間超大, 但這又需要超大的系統....)
40~800萬的10對喇叭於使用空間頻響測量圖.採3~7khz對齊手法以利比較.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7136
很明顯200多hz以下是音響室的罩門..除非是系統本身低頻量就偏少.中頻就是亂亂的.一半比例是高出可見得空間效應..而10khz以上呢?降很大.16khz以上只有2對是不太降的..這與本身喇叭的性能應該差很多!
至於空間內處理了哪些部份呢.有人順其自然.也有稍為刻意的.:o
ps.圖面提供由 drunkenlife兄.而取3~7khz對齊大概是人耳對4khz接收敏感度最高.
若沒有對齊.測得線條會更參差/某幾對會更起伏..
絕多數都是性能很優良的喇叭..但到了家裡就成了此樣.
但 您一定會質疑..測得比較平順或直會比較或一定好聽嗎?
不是絕對.
但不平或凸出個..6dB好了.一定不夠好聽.也背離了傳真.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葉Sir貼的那張圖有趣的成份多於有用的成份(葉Sir不要生氣喔!)。
同一對喇叭在同一個房間在不同的地方量起來都不同了(高度差個10公分就可能差不少了)。不同的喇叭在不同的地方量,然後放在一個圖裡:|:|
我個人是看不出什麼東西(除了葉Sir已經提的),有人可以開示一下嗎?
空間 音場
一小提手在家練小提琴有時覺得家中環境不是很理想,于是到了附近學校的室內運動場[哇!過癮但殘響迴音太多],到朋友間棉花店[手工棉被]試試 咦!不錯呀!但小提琴可是要真功夫的演奏[沒迴音殘響因為衹有一次音],朋友也聽了喜歡家人也來聽人更多了,朋友突然把打被用的木板床立了几塊在小提琴演奏者背後,哇!更清楚了~~~
可玩玩RT60,但牆面與天花板必需是活動式的,固定裝璜就沒得玩.但在attenuation coefficient這項,我只選擇極端的兩種數據,一來省得麻煩,再者是採取總能量管制的佈局方式.
玩殘響/響應.?
那沒有測量還真不行.
牆面可以加貼或加掛..天花板不也是嗎.敢問怎麼會沒得玩..
請教何為..極端數據.?
呃!這裡有兩個問題
1:看您坐的地方離喇叭多遠,也看單體的水平和垂直的擴散性的特性。坐地高10公分,低10公分,聽到的聲音可能會差蠻多的(特別是高音)。 在我的主音響系統上,坐的直一點或半坐半躺,聲音是差蠻多的(特別是樂器的分離度)。我要好好聽音樂的時候,還是得坐直一點:):) 但是我用平面喇叭的話,坐高一點,坐高一點,沒差多少。我不能說我能完全排除心理因素,但是我的經驗還蠻一致的(也到朋友家試過)。
2:我們是在討論您貼的那張圖。這本來就是用麥克風量出來的。用麥克風量頻響,如果麥克風的位置差個10公分,量出來的結果差個3dB,5dB不是沒有可能的。同一個房間量出來都不同了,不同的房間加上不同的喇叭加上可能不同的測量距離,我是不知道這個圖是要比什麼?如果要“比”,我們不是應該要有個參考點(或是參考線)?我比較沒經驗,我是找不到這個圖的參考點。即使是在無響室裡量,喇叭量出來也不是一條平平的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