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toe-in 與否似乎看法分歧,

對應空間來看,

是聲音能量與相位等多變數對應空間的微調,

是很複雜的.
喇叭頻響測量圖.一般就是90度(直軸對著人).30度角.60度角.3種吧?
偏軸每加30度角.中~高頻大概都會緩降(衰退)2~4dB.看喇叭設計囉.
為何不測超過60度角呢.
我猜是..整個誤差就太大且失去傳真的意義了.
科學產物當然得講科學/設規範..哈.




引用 作者: Fred 查看文章
發燒友最容易在空間處理上搞砸的是過度吸音.那聽起來是欠缺活力的聲音.喇叭後牆也幾乎是不可免俗的都會擺上菜櫥一座.說也奇怪,這樣聽起來,也幾乎都有菜櫥的味道.我實際聽過清悉又有活力的聲音,喇叭後牆是用小塊紅磚砌起來,無粉刷的硬璧.牆的兩邊也沒擺吸音柱或刻意做成反射面,而是維持直角.喇叭前面地上,擺了一塊羊毛地毯.天花板也是平面狀,沒有波浪.這樣的佈置,是柯逸郎在公園路時的音響室.後來他搬遷的的地方較小,就不一樣.那時他用的Jensen喇叭,發出來的太鼓聲,是我聽過最逼真最自然的.劉仁陽Genesis或曹醫師Infinity的低音柱根本沒得比.特別是質感與鼓皮的顫動速度更是一絕.如果柯老也在喇叭後面擺上菜櫥一座,恐怕會面目全非.
欠活力有可能是過度吸音.也有可能是過度擴散.過度擺設也可能.
但音響空間.被視覺的效果影響也有.雖然是偏心理層面..也多少會影響.

Fred兄所提的年代.與近期音響空間觀念還是蠻有差異.
也許多年前單純的感動會?勝過現今複雜的技術理論堆疊.?
在下到過劉壇主"普洛"新生南時代..其府上地下室空間.
有沒有感動.?
當然有..不過時代已久遠.拜科技之賜.那種表現早就被超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