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LAY雙CAT再度升級後,音響性能的巨大變化:『音場』大小
這是把我的 JPLAY雙CAT 從 12台 COSEL 1500W + 50個大電容 + N條香寶寶 進化成 2 台 全漢2000W + 6台 COSEL 1500W 其餘不變,其中 DT2 的 5V 加上 DAYGREEN 500W DC/DC。無論從價位還是電供獨立數量或電源隔離,這明明都是降級。問題是耳聽為憑,
如此物理上降級居然造成音響聽感上的瘋狂升級!!??這值得大書特書。
全漢2000W造成的暫態提升那是正常的電腦性能改善,但是在中壢音響室同時造成大幅的音響性能改善,這就令人稀奇了。我基本上懷疑:大概也只有中壢音響室這麼龜毛的供電、JPLAY雙CAT、巨量香寶寶線、巨型地盒與大電箱電容....才能產生如此結果。
描述音響性能的瘋狂提升前,要來談一個會氣死 bc大魔王的常見謬誤用詞:『音場』= sound field。華人的音響圈內常常使用這個名詞來形容 sound stage:三D的聲音舞台,描述樂器的定位可以破牆、左右寬度拉開、上下高度拉高.....我訪問過很多千萬音響玩家,sound stage合格的還真是不少,名詞用錯沒關係,反正知道他們的意思就好了。
沒想到在我的中壢音響室貨真價實地第一次聽到『音場』= sound field!!以下我好好描述聽感,請bc大魔王或其他想批判的同好用力檢驗,看看這是不是『音場』?或者有更恰當的名詞??
前述三D的聲音舞台,我稱為『骨架』,所以這是『有骨無肉』的聲音,就算後天加料充滿殘響,任何聲響都不會超過『骨架』所定義的3D空間。所以這個『骨架』就是『音場』的絕對大小與絕對範圍,
任何聲音都不會超越『音場』的範圍。
使用現在的中壢音響室聽蕾菲布的1980年佛瑞鋼琴錄音,因為沒有2010的重新轉錄,電腦性能極差!!於是其『骨架』就是左右極窄、上下極窄、但是前後極深的變態『音場』。
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但是舊錄音舊轉錄的音響水準就只能這樣。
蕾菲布1969年的拉威爾錄音,明顯在2010重新轉錄,所以音響性能與電腦性能雙雙成為極品!反映在聽感上就是其『骨架』比佛瑞的長寬高通通大上一截(當然暫態也變好,但是這裡只討論音場)。
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但是『音場』就是比佛瑞的大一圈。
再換成IC058佛瑞的鋼琴錄音,不得了!!鋼琴的『形體』明明與蕾菲布一樣大,但是『音場』完全大到破牆而出無遠弗界!!
因為兩錄音的鋼琴幾乎一樣大,所以只聽『三D的聲音舞台』會覺得兩者相差不多。但是在現在的中壢音響室,卻可以明確製造出一個同樣大之鋼琴、『音場』卻大上N倍的空間,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
這種『音場』與市面上的發燒錄音差異極大!!
發燒錄音要製造超大空間感非常簡單,但是要製造『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那是絕對不可能!!輕易就可以聽出雖然小提琴的定位極左邊、但是怎麼小提琴的聲音被看不見的框框封死在極左邊、右邊完全聽不到小提琴迷漫過來的聲音??鋼琴聲音可以加料到右邊,但是『音場』就只有在鋼琴聲音的骨架上加了一點肉,完全是『一隻樹枝』升出來的聽感,那有這麼不正常的『音場』?音場應該是一個球體怎麼會伸偽足了??....
KLA179是世界最偉大的錄音,就是因為它的『音場』無限大,複雜的12隻樂器(不確定?)、每隻的聲音都迷漫在無限大的空間沒有任何一絲空隙(而且每隻樂器包含小提琴都完整播放出超低頻!!)。
加料音響要製造上述的聽感很容易騙到人,但是那樣做只會造成所有錄音聽起來都一樣(爛)!
而中壢音響室最最可怕的能力,就是把不同的唱片錄音水準,通通可以使用『音場的大小』來定義。
先前談過管風琴錄音的鑑識,在『音場』的大小變得很簡單: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153#post259153
FYCD020-05 Dupre- Variations sur un vieux Noel. op. 20-01.wav
『音場』左右極窄、深度不錯、高度不佳。
ACHARLIN SLC12 02.Cesar Franck - Prelude, fugue et variation.wav
『音場』左右不錯、深度不佳、高度可以。
H172-07 Track07.wav
『音場』正確,但是有骨無肉。
H226-06 Vater unser im Himmelreich, BWV 682.wav
『音場』完美無缺,有骨有肉,聽過後根本聽不下其他管風琴。。。。。。。。。
管弦樂錄音更是如此:原先被重新轉錄過的 Cras鋼琴協奏曲,『音場』好慘!左右最糟,上下與前後只是勉強合格。
《小睡神》當然『音場』完全大過 CRAS一大截,但是遇到 KLA最新錄音還是死得很慘........
沒錯,就是跟 KLA179 相比,KLA179 是極少樂器的小樂團,所以利用樂器的定位來定義『音場』,會以為KLA179的規模或舞台...小於《小睡神》。《小睡神》因為是超大樂團演奏超複雜管弦樂,所以透過樂器的定位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三D空間。但是,那是『骨』,『肉』不足。在我的中壢音響室,KLA179的『音場』大小就是直接把《小睡神》按在地面摩擦,直接讓我發現原來《小睡神》的錄音水準真的完全過時了....:~~~~~,要談管弦樂的錄音水準,就要談 KLA052或 IC028,只有這兩張錄音的『音場』可以追得上KLA179,才能好好享受比現場更正確的管弦樂演奏效果。
因此我上述以聽感建立了一套
『音場』方法論:什麼叫做正確的錄音?就是『音場的大小』!音場越大,錄音絕對越正確。只可惜這種『音場』大概只有中壢音響室才能聽到..........
好了,以上的音響聽感,有沒有更恰當的名詞可以描述?敬請bc大魔王或其他同好指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