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12-18, 09:21 AM
#3111
 作者: psycho
那個時期的 zzt分明應該看一張收一張,沒收到真是活該!..........
該不會連莫札特的交響曲、協奏曲、小提琴奏鳴曲選集那套特級精品也沒收到?其中的小提琴奏鳴曲可是極緻演錄雙全耶!..... 
因為基本上,我對immerseel無感啊xddd
-
-
2017-12-18, 11:13 PM
#3112
公開對真空管機、尤其是對 Audiomat管機 致歉:原來管機一樣可以瘋狂地HI-FI!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02:51 AM
#3113
教授小弟直話直說請勿見怪,如果說法有錯誤的地方也請見諒。
基本上教授使用的器材等級都比我用的高上許多尤其是DAC Audiomat mastreo 3 reference,小弟唯一勝過教授的地方只有JPLAY雙機CAT優化所下的功夫。原本去到教授府上我所期待聽到的聲音是我自己系統的超級強化版,不過實際聽過後除了音場規模跟動態有比小弟家好之外在音色質感並沒有小弟家裡好。我認為頂級器材或許會暴露音樂本身的錄音水準極限,但是不應該是讓原本低價器材可以感受的聲音起伏變成像是在聽AM一般的平面且枯燥乏味。小弟帶去教授家的播放的幾首音樂或許教授會覺得怎麼水準這麼差,但是在我自己家中播放是相當動聽。在教授家播放時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從CD等級掉到AM差不多,我覺得教授家的CAT系統可能無法挖掘出音樂本身的所有聲音細節所以才需要優秀錄音的音樂來播放才會好聽。而Audiomat SOLFEGE或許剛好可以把Kora 150所無法表現的微弱聲音細節完整放大,所以一換上Audiomat SOLFEGE後Thinat的音色營造能力就完整表現出來了。而在原本Kora 150就勝過Thinat的蕾菲布在換上Audiomat SOLFEGE聲音細節更加完整放大後當然還是勝過Thinat。
小弟建議教授在更換Kora 150之前先把CAT部分優化再加強相信聲音會再往上提升不少,畢竟從訊源最前端的提升效果一定會比後端來得明顯。像上次教授家系統只是把AUDIO PC網路線換成小弟帶過去的自製CAT7網路線後馬上聲音質感就提升不少,最近小弟家系統AUDIO PC系統碟在換成SLC SSD+PCI-E轉卡+5V線電供電後聲音也是又往上提升了不少。當然Kora 150跟Audiomat SOLFEGE的先天差距還是會存在,但是就像換上Audiomat SOLFEGE後Thinat和蕾菲布差距拉近一樣Kora 150跟Audiomat SOLFEGE的差距應該也會跟著拉近才是。
以上是音樂素養不足小弟的胡言亂語請教授見諒。如果教授有機會到高雄來的話歡迎到小弟家實際聆聽看看,或許教授可以打臉小弟的系統聲音根本不行只是自我膨脹而已。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09:34 AM
#3114
此篇文章於 2017-12-19 09:43 AM 被 psycho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11:06 AM
#3115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11:21 AM
#3116
帥!竟然能通過雍根的殺音響!!..... 
再來就要高難度囉: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500EMIGROC.wav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501EMINew.wav
上面兩個『原始錄音完全相同』的聲音檔,誰更正確?不准回答誰好聽,要回答誰正確......
 作者: tetsuka
感謝教授提供殺音響的音樂檔給小弟測試,感覺上小弟好像是賺到了。
Jongen4.wav 應該就是小弟跟Deen夫婦在教授家聽到的沒有壓縮動態的鈸的片段。平時我在聽音樂時大約音量在70-75分貝,為了測試我把音量拉到85分貝左右。這段音樂在小弟家系統非常的好聽沒有任何 破聲、粗糙而且音色優美程度還比在教授家所聽到的好。
030Rameau.wav 我的系統跟空間無法表現出教授家那麼低的超低頻,所以 類似腳踏板聲的大鍵琴機械動作聲有但是並不明顯。但是這段音樂播放起來還是沒有 任何破聲與粗糙而且聲音非常的優美。
就跟小弟自己所想的一樣我的系統播放的空間感的規模大小是遠比不上教授家,但是聲音的質感就比教授家好也不怕播放所謂的殺音響錄音。在小弟家CAT系統越來越優化的過程中發現過去以為錄音很差的音樂,在系統優化把聲音細節挖掘出來還原原本樣貌後其實真正差到完全不能聽的錄音極少。當然原本認為錄音不好的音樂變好聽後,之前就認為錄音很好的音樂也是表現更上一層樓。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11:54 AM
#3117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01:26 PM
#3118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19, 01:27 PM
#3119
請問賽口教授:拉摩的那一軌是來自SOCD957/8那套嗎?如果是的話,是哪一軌啊?
-
-
2017-12-19, 07:51 PM
#3120
 作者: Deen
你的「完全不能聽的錄音」標準應該和教授不太一樣,教授的標準還包括「是否能表現出演奏技巧」的部份,如果一張唱片的錄音,經由後製把音色質感修飾得非常美,但卻因此而讓人聽不出演奏技巧,對教授來講那一樣是「完全不能聽的錄音」,所以教授的系統才會在質感上較差,因為質感這一項要素在他追求的優先順序中,被排在比較後面的位置,而像我們這些對演奏技巧沒那麼挑剔的人,通常會要求較為平均的表現,也就是在解析與質感這兩者間不要有明顯的落差,畢竟我們並沒有經歷過「拿著總譜聽交響樂」的階段,不過教授現在也踏上追求質感之路了,等在前面的是可怕的燒錢地獄
但 tetsuka兄您的案例說不定可以解救教授,若您的系統可以符合教授對解析與質感的雙重要求,或許教授就不用花那麼多錢了
這對大家來講也是福音,證明百萬以下的器材(不含空間),也還是可以有很高級的hi-end享受
ps.教授不要老是扯到我啦,我並沒有很熟悉管弦樂,我常常連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分辨不太出來說
Deen兄因為我不像教授本身就會演奏小提琴和鋼琴,所以我的完全不能聽的錄音其實就單純指錄音而言。以教授的音樂素養錄音好只是基本條件,演奏者本身的演奏技巧水準更是教授所要求的。
其實我的音響系統更適合Deen兄做為參考,除了我是用CAT當訊源您是用轉盤當訊源外我們的器材等級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Deen兄有機會到高雄時歡迎來我這裡指教一下,或許可以給您的系統上設定當作一些參考。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