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432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52
    Thanks
    3,526
    Thanked 5,519 Times in 1,859 Posts

    預設

    yuntree 實在很認真!!..... 害我只好放棄老婆的求歡先來回這篇,等一下如果發生命案你們就知道有人為了音樂分享而死了.......

    我覺得聽到這裡應該是 yuntree 的音響系統到達了極限,不過這也不是說便宜音響就不能欣賞古典音樂,而是說,要討論樂團合奏效果,真的很挑剔音響系統的性能。

    1、以錄音水準來說,非常明顯地,2>>3>1,3因為只是360p畫質,這種畫質的音效好像會壓縮成 96k aac?(不確定) 總之,聽起來是被破壞地較嚴重的,是透過其他音樂要素才分辨出其原始錄音 3 > 1。

    2、正因為2錄音最佳,所以我傾向你聽到的「分岔的頭髮」,應該就是我強調過的『法國樂團演奏是強調「不整齊」』。

    3、最客觀的分辨錄音好壞方法如下:

    選擇小提琴開始演奏主旋律那一段,一開始是弦樂都以完全和諧的八度音演奏主旋律,所以不能有任何其他音程的和聲感覺,而是很像鋼琴八度音程演奏那種華麗與重量的感覺。再來主旋律的前半段進行重覆演奏時,弦樂聲部分割成更多個聲部,彼此以三度音程或六度音程進行『不同音程』的主旋律演奏,此時音程可以說完全『反八度』了,聽起來非常像「分岔的頭髮」,與前者是完全不同和聲感受。

    第 1 是在 9:04 開始完全八度音程,9:47開始完全反八度音程並且加上各種管樂器。
    https://youtu.be/Ecnd7TMmROc?t=538

    第 2 是在 9:21 開始完全八度音程,10:07開始完全反八度音程並且加上各種管樂器。
    https://youtu.be/WVN8XxqzTtw?t=557

    第 3 是在 9:42 開始完全八度音程,10:29開始完全反八度音程並且加上各種管樂器。
    https://youtu.be/hfz3oJvru4E?t=579

    如此應該可以非常清楚聽出來,第 2 的完全八度音程 與 完全反八度音程 在和聲上的表情是相差最大的!第1己經快要分不出來。這種和聲效果直接反應音響系統或錄音水準的『諧波失真』,是絕對客觀的指標。所以如果聽不出來,是音響被宰了.......

    為什麼我這麼強調音響效果?當然就是因為,在我聽來第2的質感極佳!可以說連zzt那種正規錄音都完全比不上。為什麼你卻聽不出來?猜想就是音響性能的關係了。

    第3也是極佳的演奏無誤,因為它也是巴黎樂團,只是音樂碼率太差導致聽不到夠多的音樂細節。

    請千萬別擔心!聽到這種程度,說不定全世界的華人也就只有極少數有能耐而己.... 一般而言,欣賞管弦樂應該一輩子都不需要聽到這麼細!只是因為波麗露是古往今來最可怕最偉大的管弦樂配器法教材,是聖經般地存在意義,所以才需要這麼專注去研究....

    說到這裡,我有一篇舊文你參考過嗎?『單樂器的音色炫技』與『多樂器的合奏音色』:拉威爾的音色藝術
    http://psycho-schu.blogspot.tw/2017/...-httpmarn.html

    當然這是舊文章了,還沒有見識到zzt與很多現代的波麗露錄音早就把克路易坦的經典錄音踢到外太空去了,就算是首版cd與最hi-fi的LP(我當然都有)都遠遠遠遠比不上前述第2的YOUTUDE檔!只是要學會使用 HI-FI CABLE驅動程式透過JPLAY雙CAT來播放才能幹掉CD,要寫這個安裝方法我實在很懶,誰出來幫大家?.....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又翻到了一個新的團
    於是就三個來比較看看

    1.馬替農+ORTF
    我前文當中認為最好的,這團是昨晚半夜才翻到的,原文沒有,後來編輯加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nd7TMmROc

    2.教授推薦的巴黎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N8XxqzTtw

    3.新翻到的法國國家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z3oJvru4E


    先說說1與2。2有個不同點,就是聲音很小。
    讓我要音量要轉到12點鐘方向才聽的到前面獨奏,然後後面合奏要漸漸轉小到約10點鐘方向。是有點不方便但不影響判別。
    再來是聲音的鑑別度,近代的2果然比較優勢,兩相比較就可以分辨2是比較容易聽出不同樂器。
    不過講到合奏,我會覺得1的合奏是比較好聽的。
    2在合奏當中,有種些微的「分岔」的感覺。也就是不柔順的感覺。
    要形容這個「分岔」,我現在想到的形容是「分岔的頭髮」,以及「布」與「絲綢」。可以感覺的出那種柔順的差異。
    沒到不能聽,但就是有差。
    我猜這可能跟樂團的整體程度有差?
    因此1 2兩個PK的情況下,我會選1馬替農這一個。
    原因是第一他的合奏中的音色比較好聽,第二是聽這個不用轉音量。
    因此我可以接受馬替農樂器沒那麼清楚的這個缺點。

    到了3來參戰,阿,不用取捨了,直接打敗前兩個。
    第一,樂器辨識程度,這一個不輸教授推薦的巴黎團。
    在我的喇叭上,我可以聽到一開始大提琴加上豎琴的伴奏音,這個前兩個都聽不出來。(但也可能有畫面的心理因素存在。)
    然後在6:37左右,畫面帶到兩種橫笛加上之後有個鋼琴(?可能不是),我聽到的聲音長得很像機械琴(意思是不同於一般鋼琴的聲音),
    這時這音色是帶有機械音跟帶有管風琴的聲音,這段時間的音色也是前兩者都聽不出來的。
    在13:30這裡還能聽到伴奏的笛聲,這也是前兩者聽不出來的。
    另外13:40~13:45中間有個怪音,感覺是失誤是嗎?

    而照例要比一下大約9分之後的合奏部份,3的合奏沒有2的那種「分岔感」。
    在更後頭(大約11分)加大音量時也都保持著一致且分明的感覺。
    用視覺形容的話,就像discovery拍的動物遷移那樣,你既看到整體的遷移,也能看到個體的移動。
    聽3的演奏,可以讓我放鬆地投入,是後腦到脖子之間有種像通電的感覺。
    雖然不是頭皮麻到脊椎的程度,但第一次聽就這樣我覺得這已是很好聽了。
    當然這狀態不是每次都可以,是有條件的。雖然確切條件我不清楚。

    結論,兩個因素。
    樂器分離度 3>2>1
    合奏程度 3不輸1>2 (有沒有贏就不清楚,因為1在樂器分離度上輸了)
    加起來,3勝。
    此篇文章於 2018-01-04 10:36 PM 被 psycho 編輯。 原因: 加上一句話:第3也是極佳的演奏無誤,因為它也是巴黎樂團,只是音樂碼率太差導致聽不到夠多的音樂細節。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