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用 eagleget抓檔,這部份應該都差不多。再來我是使用『格式工廠』程式抓音軌,這個應該也沒差。但是!我知道原始聲音檔音量過大,造成最大聲與最小聲的『動態對比』是不夠的。所以抓音軌轉成 flac或 wav時,我指定音量減少50%。我不知道該程式的減少音量是怎麼計算的,總之瞎貓到死耗子矇到了!
所以我的聲音檔當然遠比你yuntree的聲音檔好很多!....當然了,音響系統的『動態對比』幾乎全等於價位差異,所以在我的系統相差非常多,在你們的系統可能不一定,不能開大聲的話是更聽不出來.......
這就是經驗。應該是我年紀大經驗多,知道那個youtude的動態對比嚴重失真一定要後製調整,不然反而造成演奏者意圖聽不出來。這是我所有音響經驗中,極少數近乎唯一的『後製』會增加『hi-fi性能』的現象。好像只有這麼一個經驗而己.....同理,我也會猜測這應該是極少數使用『動態擴展』功能進行加料而會增加『hi-fi性能』的少數特例,不過應該不必再玩下去了。
當然是下載後再轉成聲音檔的聲音比較好!rendzaw黃大說的不清不楚,我還猜他一定又搞錯了什麼?只是現在正忙著當掉學生改作業,沒時間去幫忙他解決問題.......
這是我的錯!我忘了說明了.........
我所謂錄音比較好,是『猜』出來的.....因為原始錄音被轉成 youtude是破壞性壓縮,所以直接跟zzt比當然一定輸!但是我透過youtude檢索資料很久了,所以我都會猜出原始錄音的水準應該如何,因此才會說那個錄音比ZZT好.....
我們的音響真的把ZZT播放地比YOUTUDE糟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不過,這也是因為ZZT是非常正確的錄音,才會讓YOUTUDE輸了;如果是唱片大廠的錄音,那就真的不用猜,YOUTUDE的AAC直接剁掉大廠錄音的SACD或黑膠都很正常.......
話說回來,你對巴黎樂團的掌握己經非常精細了喔!這意謂著管弦樂的欣賞能力己經超越很多『古典音樂老手』甚至『專業演奏家』了,我可沒有開玩笑,反正你外頭闖一闖就會知道我說的是不是真話不過提醒你,心靈小憩藝文討論區己經是停止狀態,在上面討論不大可能會有人回應了啦!.....
管弦樂的欣賞,當然是欣賞樂團演奏出來的『整體效果』。只有我這種學術型的專家才需要去辨認或指正演奏的『細節』,但是一位欣賞者被指出細節時卻居然無法辨認,那就表示他的『整體效果』是大有問題的了。『整體』與『細節』之間的正確關係,早在1940年就有知識論哲學家博蘭尼在其《個人知識》一書詳細論述了;結論就是跟我上面說的一樣。
所以欣賞者不需要去辨認細節,但是被指出細節卻無法辯認,不是自己的音樂素養有問題,就是聆聽的唱片有問題,或者是音響有問題。只有好好解決這個知識論的欣賞者,古典音樂的真正窄門才會為他敞開。
我當年還在碩士班時寫樂評,就是一直搞不懂:當時完全不認識的『馬克維奇』與『拉慕魯樂團』,名不見經傳的,為什麼在PHILIPS這麼爛的錄音都可以清楚聽到莫札特的木管效果與貝多芬的木管、銅管效果?一直到遇見林主惟才知道先前三十年的古典音樂完全聽錯了!一萬張CD也都白買了!!古典音樂根本不是德奧的,古典音樂從頭到就是以法國最重心,巴黎的管弦樂團演奏水準早在1800年代就領先其他國家一百年以上.......至此,重新欣賞管弦樂,才真正理解管弦樂的音樂藝術旨趣。先前完全不懂,只能寫奏鳴曲與室內樂,遇到管弦樂就不行了。
那時己經欣賞古典音樂三十多年了耶!!整個打掉重練之後,才有現在的真正超高水準....
你們真是狗運好,不必聽三十年浪費一堆唱片,就遇到真正的高手把你們拯救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