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ervin
抱歉 方法論指的是笛卡兒以降的方法論嗎?
若是 那這個"欣賞音樂"的方法論是不能普遍化的
每個人必須就自己的美感經驗 找出自己"欣賞音樂"的方法
而不是訴諸權威或流行
準此
樂評的價值和酒評差不多 是不具參考價值的
...恕刪
您可能有點誤會了,psycho所說的方法論正是將"欣賞音樂"這件事有辦法普遍化,因為如您所說每個人都會有獨到的美感經驗,自己欣賞音樂的方法若是能"完整"地描述出來,可以看作是他將自己對這音樂獨到那份切入點提供出來,縱使切入角度會與他人不同,但將會是一個客觀的描述。
就舉psycho本身當例子吧,看他樂評文章時候,會注意到他花費許多功夫描述在"完整"的讓讀者知道這段音樂包含什麼樣的聲音訊息、演奏者的手法等這些很客觀的事實, 如此不是很具有參考價值嗎?
當然每個人受限於自己的視野,您可能在裡面發現了psycho沒解讀出的地方或是以個人經驗認為聲音訊息該那樣解讀,然後也寫了一篇完整描述的文章,瞧,具有參考性的文章有兩篇囉。
如果這樣的文章一篇篇的出現,可想見同一個樂曲將會被挖掘出更多各式各樣的客觀訊息,方法雖然是見仁見智但總找的到我照這樣做可以收到差不多欣賞效果的吧?
這樣一來是不是有普遍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一份對自己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對吧?
有一點我想平反XD,人並不是不理性的,而是在於有辦法隨時放棄他的理性。
P.S. kevintran大,社會現象即使在專門研究的社會學中也是以尋求對人的意義進而理解它、詮釋它並不是先下定義再以定義推論的,人對社會現象下定義只會落得管窺蠡測的偏差了解喔。
還有第一次PO文如有錯誤或是冒犯請鞭小力點,我怕痛...(拖走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兩儀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