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大把心癢難耐,但是也不追迷思,必先確定好自家條件後,才迎接。寫的真好!!!
可列印查看
將軍大把心癢難耐,但是也不追迷思,必先確定好自家條件後,才迎接。寫的真好!!!
如果您看不到文章裡某些圖片,請先登入會員才看得到!
You must login first to view the photos in this post.
1. 將軍家訪精華 (1)
2. 將軍家訪精華 (2)
3. 將軍家訪精華 (3)
4. 將軍家訪精華 (4)
5. 將軍家訪精華 (問答1)
6. 將軍家訪精華 (問答2)
7. 何大訪問將軍
8. 將軍對Rockport Arrakis的想法
9. Rockport System III Sirius 和Clearaudio Statement
10. 最優質的邀請"卡"...Aston Martin
11. Ortofon MC A90
12. Micro SX8000II
13. 將軍的空調
14. Lyra connoisseur 4-2P 唱放
15. 今年的第一個超大玩具空運到港!!Aston Martin DBS.
16. dynavector XV-1t
17. 把XV-1t和FR66S先接上來聽聽、池田先生修復的9 MUSA-U
18. 專屬Gold Finger
19. "Keith Monks" 洗片機
20. siltech double Empress crown
21. tw-acustic
22. Reed 的 3Q、達文西、BREUER DYNAMIC
23. 終極開箱:Bugatti Veyron 16.4 :P
24. FM223
25. tw-acustic
26. ML的LNP-2L、Andychu訪問
27. Aston Martin 177賞車
28. Bentley SS
29. 完遂(Kansui)
30. EmmLabs DAC升級
31. Brinkmann 12.1
32. Michael99、Eton訪問
33. Reed 3Q(鍍金版)、ClearAudio和Miyazima
34. 李富桂前輩來訪
35. ClearAudio Magnify Tonearm、"處女膠"
36. Esoteric P-01、D-01、G-0rb
37. VIOLA SPIRITO 前級
38. GERMAN HIEND
39. 皇家芭蕾
40. TRANSPARENT的CLOCK線
41 Thales simplicity
42. D牌的桌子、AER、Accuphase的C27唱放
43. 新的Clearaudio當家唱頭,Clearaudio Statement唱頭!!
44. STAGE III CONCEPTS電源線
45. STAGE III CONCEPTS 訊號線"GPYPHON"
46. Thales 的 simplicity
47. Clearaudio Statement 唱頭
48. Ortofon Xpression
49. 香港展:ARRAKIS要BI-AMP
50. DOURAND 唱臂
51. 奇跡的復活
52. Decca/London Reference 唱頭
53. Rockport Arrakis 終極升級
54. DURAND TALEA 唱臂
55. Accuphase DG-48 導入
56. CH Precision
57. Decca/London Reference 唱頭
58. LYRA OLYMPOS 唱頭
59. 再談Schroder Reference +Reference SQ
60. GRYPHON 老闆Flemming E.Rasmussen來訪
61. GRYPHON Mephisto
62. 最愛GRYPHON Mephisto... (4台)
63. DURAND TELOS 唱臂
64. 平常用哪幾張CD當人聲測試時的標準
65. Reed "MAG" 唱臂
66. DOURAND TELOS 唱臂 (2)
67. Stage III Concepts Kraken 電源線
68. 腕錶收藏
69. IKEDA 9MUSA U 唱頭維修, IKEDA 9TT 唱頭
70. Soulution 750 唱放
71. IKEDA 魁(KAI) 唱頭
72. Ortofon MC Anna 唱頭
73. Ortofon MC Anna VS My Sonic Lab VS entr'e EC-30.
74. 又是 Anna 惹的禍/Soulution750
75. 無法想像的再度提升 - 再訪將軍
76. dCS Vivaldi 入手
感謝小葉幫忙整理.
因為連我自己要找前頭資料都很難搜尋!!
震撼了,这得是多么执着,多么大的财力才能支撑起这么一套超级系统啊
无法直视啊!
不愧是將軍級 精彩的開箱文 讚啊
敬将军的发烧精神。
与共享共惠大众烧友的付出!
谢谢!
DSD 比 PCM 好的地方在於 Impluse Response。檔案較小及技術的容易性。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420/8...5cc3387478.jpg
尤其是 pcm 24bit / 32bit 的精度實在是非常不容易達成。試想把一個極小的電壓位準分為 2 的 24 / 32 次方分之一時 (1 / (2^24)) 或 (1 / (2^32)) 會有多麼的困難及多麼的容易受外界影響?現成最好的 pcm dac 大多是 R2R 架構,而 R2R 要做到以上精度有多困難?
DSD 聽感上大多數人說最類比,應該是與上圖 impluse response 有很大關系,但 DSD 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幾乎無法後處理,連調音量大小都很困難,且無法 mixing 等等。聽說當初 sony / philips 開發出 DSD 是因為對珍貴的類比母帶的數位保存 (無需後處理)。
目前 DSD 的檔案有兩種正當正常處理來源:類比母帶轉 及 數位 DXD 轉。
Philips 後來轉進 352.8khz / 32 bit 是因為數位錄音當然要後處理,而 DSD 無法後處理,故需找一可以處理的 pcm 格式,而 32bit DXD 當與 DSD 互轉時似乎並無明顯聽感上的損失。嘿,需要到這麼高的 PCM 才能與 DSD 互轉 ~~~
但現在有很多 88.2, 96, 176.4, 192khz / 24bit 的高解析檔 (尤其是 88.2khz) 都是從 sacd --> DSF /DSDIFF --> 24bit pcm 來的,甚至在 ps3 ripping 實現之前有一些是用 oppo 側錄的。還有一些是 cd 直接昇頻後再轉為 sacd 再轉來轉去,所以差片很多也。現時有某昇頻轉檔軟體 (忘了是那一個) 從 dsd --> pcm 時會在最前頭有一聲 bi 的雜訊,大家有否印象? HD Track download 中也有這種檔案的。
dsd 64 的流量 (情報量) 與 16bit / 176.4khz 相當 (是的,你沒看錯,是 16 bit)。故現在的 DSD over PCM (DoP) 就是把 DSD 64 的重新編碼 (無損) 成 24bit / 176.4khz。其中的 8 bit 當成編碼用。這有個好處,可以騙過 Windows 系統,實現用 wasapi usb --> spdif 的這一條路。(可用 JRiver 或 foobar2000 經修改後的 sacd dop plug-in 來送 dsd DoP 訊號到可收 dsd dop 的 spdif / aes / usb 端。) 如果你的 dac 無法收 DoP 那麼就會聽到很低電平的 white noise 嘶聲。
如果你是 bit perfect 而 dac 的 input 可收 dsd 就行,spdif dop 可收的不多 (mytek, msb, dcs 可以)
dsd 直送 (不用 DoP) 只能經 usb + asio 2.2。很多 dac 都可以,但 spdif / aes DoP 的目前就只有少數幾台了。
非常感謝將軍大的vivaldi開箱分享文,拜讀此文章讓我初入門者很容易了解頂尖器材特性與差異,不知要累積多久經驗才能像將軍大一樣可聽出器材的些微差異。
其實對於將軍兄入手dCS的新旗艦系統Vivaldi小弟一點都不驚訝,雖說將軍兄曾經購入上代旗艦因不喜其音色而轉送他人,但以兄喜歡挑戰及追求完美的性格應該不會放過一試這套新系統的機會。
雖然小弟只擁有D1,但也曾詳細聆聽過D1加上C1的表現,在聽過Vivaldi之後覺得她的水準表現絶不在CH之下,就覺得將軍兄出手只是時間關係。
今次將軍兄的報告最令小弟驚訝的不是新系統有多昂貴,表現有多好,勝出CH有多少,而是將軍說的甜蜜點消失!以兄的空間來說這系統所佔的空間其實十分有限,但居然影響到音場定位問題而兄可以分辨出來及立刻知道原因所在,足見將軍兄的組合不論擺位及平衡度上確實已達到接近完美(我可不敢說已經完美)及兄的聽力之強可見一斑! 對自己系統熟悉的程度不是其他光付款買來玩玩的人可比擬的,這才是令小弟佩服的地方!
佩服,佩服!
这个贴子太强大了,先顶一下,再好好学习!
向将军学习,致敬!
感谢叶先生强大无比的家访!
絕對同意兄說的” 不玩怪力弄神”, 就小弟的認知來說音響就只是電子和物理的結合, 不能脫離科學的佐證. 只是大部份玩家可能跟我一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再者每個產品聲音的差別不外乎只在於設計師的know-how, 個人的品味, 制作是否認真, 成本的限制和市場取向等等幾樣.
“願意在既有的空間作最大的努力”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付鈔票叫代理送貨其實只是一個開始並不是可以發出好聲音的結束. 如何搭配器材和如何配合空間就要看個人的認知, 熱誠和努力了.
另外將軍兄可不要那麼快就放棄CH啊, 小弟覺得接上外置電源的CH應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因為我的D1裝上5.1聲道輸出咭後覺得對两聲道的表現好像有點影響, 估計原因不是咭與咭之間的干擾就是供電問題. 如果是後者的話我相信外置電源才能解决問題, 其實設計者在設計時亦已預計要外接自家供電器, 相信價錢不是小弟所能負擔, 這個答案就留給兄去發掘吧! 哈哈!
长见识,开眼界,受教育。。。。。。
有網友私下問我,小葉說的"氣"是甚麼??
其實,我不懂風水,所以並沒有刻意排些甚麼.
但,自然很重要.
自然包括:眼順,耳通,嗅相.
這三者,在我的音響室裡一直保持著.
眼順:我的器材在擺設之前,都用心規劃它們應該被放置在哪裡;
美觀又不影響動線.最重要的,是眼睛看的到的都不能突兀.
耳通:空間裡,反射,吸音,擴散,隔音,自有其應就定位之處,不會造成多餘或過悶的聲音.
嗅相:不亂擺一些莫名其妙東西,且不准在內吃任何東西(咖啡紅酒例外,但也只有我個人可以).
音響室維持整潔,空氣交換極度OK,所以沒有任何臭味.
這是我的心得,我不會為了某些原因去事後貼補而造成視覺突兀.
也不喜歡為了追求某種聲音去刻意變更反射,吸音,擴散,的原有位置.
更忌畏在音響室裡吃東西(熱湯麵食更是不准).
所以,最後有一重點,雜物通通滾出去.
很重要的分享…………想要更上層樓的務必要參考
讲得好!
舒适的听音环境至关重要。
看到将军的音响室您会震撼,细细品味将军调校的心路历程,更会受益非浅。。。。。。
給您一個換1Dx的理由
http://youtu.be/d4TKj-kJ2QM
叶先生您好:将军在TW唱盘下垫的一块石材、四个HRS脚垫和盘整体很协调,也耐看,不知是为了解决震动的问题还是对发出好声音有大的帮助?谢谢!
將軍大大,
請勿見怪,您的音響室對一般人而言好比故宮展間,滿是不得一睹之 LP 銘器,豈敢置喙。
祇是覺得,明朝文物展間中突然冒出清朝皇帝的書桌。
有需要鐵樂士嗎…………………………
搬到我家就可以了...(angel)(gig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