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後一點,前提是...要香寶寶同軸+電源+dc+類比訊號線,並且,還是贏在某人之前不太在意的音質上,關於暫態基本上...(wasntme)
可列印查看
Real cable nano dac 是我很喜歡的DAC,如果能夠因為全漢加上那個轉5V的東東起死回生的話,確實可以考慮再回頭來搞。(angel)
關於nano dac,依照先前的改裝經驗,有個改裝計畫如下:
dac穩壓換成lt3045、這次說到的幾個電容跟電阻在nana dac上同樣如果有的話就換掉、然後把spdif輸入的時鐘跟和dac晶片用的各自分開並且按照bc大的建議,用上隔離線、還有就是這次想要在機殼內加上mkp電容所以機殼應該需要大一點。數位電路的穩壓前一顆,輸出電路左右聲道各一顆。預計想要裝CDE的944U系列電容。
不過這個計畫預計應該是明年才會實行。
JPLAY雙CAT再度升級後,音響性能的巨大變化:『音場』大小
這是把我的 JPLAY雙CAT 從 12台 COSEL 1500W + 50個大電容 + N條香寶寶 進化成 2 台 全漢2000W + 6台 COSEL 1500W 其餘不變,其中 DT2 的 5V 加上 DAYGREEN 500W DC/DC。無論從價位還是電供獨立數量或電源隔離,這明明都是降級。問題是耳聽為憑,如此物理上降級居然造成音響聽感上的瘋狂升級!!??這值得大書特書。
全漢2000W造成的暫態提升那是正常的電腦性能改善,但是在中壢音響室同時造成大幅的音響性能改善,這就令人稀奇了。我基本上懷疑:大概也只有中壢音響室這麼龜毛的供電、JPLAY雙CAT、巨量香寶寶線、巨型地盒與大電箱電容....才能產生如此結果。
描述音響性能的瘋狂提升前,要來談一個會氣死 bc大魔王的常見謬誤用詞:『音場』= sound field。華人的音響圈內常常使用這個名詞來形容 sound stage:三D的聲音舞台,描述樂器的定位可以破牆、左右寬度拉開、上下高度拉高.....我訪問過很多千萬音響玩家,sound stage合格的還真是不少,名詞用錯沒關係,反正知道他們的意思就好了。
沒想到在我的中壢音響室貨真價實地第一次聽到『音場』= sound field!!以下我好好描述聽感,請bc大魔王或其他想批判的同好用力檢驗,看看這是不是『音場』?或者有更恰當的名詞??
前述三D的聲音舞台,我稱為『骨架』,所以這是『有骨無肉』的聲音,就算後天加料充滿殘響,任何聲響都不會超過『骨架』所定義的3D空間。所以這個『骨架』就是『音場』的絕對大小與絕對範圍,任何聲音都不會超越『音場』的範圍。
使用現在的中壢音響室聽蕾菲布的1980年佛瑞鋼琴錄音,因為沒有2010的重新轉錄,電腦性能極差!!於是其『骨架』就是左右極窄、上下極窄、但是前後極深的變態『音場』。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但是舊錄音舊轉錄的音響水準就只能這樣。
蕾菲布1969年的拉威爾錄音,明顯在2010重新轉錄,所以音響性能與電腦性能雙雙成為極品!反映在聽感上就是其『骨架』比佛瑞的長寬高通通大上一截(當然暫態也變好,但是這裡只討論音場)。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但是『音場』就是比佛瑞的大一圈。
再換成IC058佛瑞的鋼琴錄音,不得了!!鋼琴的『形體』明明與蕾菲布一樣大,但是『音場』完全大到破牆而出無遠弗界!!因為兩錄音的鋼琴幾乎一樣大,所以只聽『三D的聲音舞台』會覺得兩者相差不多。但是在現在的中壢音響室,卻可以明確製造出一個同樣大之鋼琴、『音場』卻大上N倍的空間,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
這種『音場』與市面上的發燒錄音差異極大!!發燒錄音要製造超大空間感非常簡單,但是要製造『在『音場』內的聲音是完全自然而充滿的,沒有任何一絲空隙。』那是絕對不可能!!輕易就可以聽出雖然小提琴的定位極左邊、但是怎麼小提琴的聲音被看不見的框框封死在極左邊、右邊完全聽不到小提琴迷漫過來的聲音??鋼琴聲音可以加料到右邊,但是『音場』就只有在鋼琴聲音的骨架上加了一點肉,完全是『一隻樹枝』升出來的聽感,那有這麼不正常的『音場』?音場應該是一個球體怎麼會伸偽足了??....(giggle) (giggle) (giggle)
KLA179是世界最偉大的錄音,就是因為它的『音場』無限大,複雜的12隻樂器(不確定?)、每隻的聲音都迷漫在無限大的空間沒有任何一絲空隙(而且每隻樂器包含小提琴都完整播放出超低頻!!)。
加料音響要製造上述的聽感很容易騙到人,但是那樣做只會造成所有錄音聽起來都一樣(爛)!而中壢音響室最最可怕的能力,就是把不同的唱片錄音水準,通通可以使用『音場的大小』來定義。
先前談過管風琴錄音的鑑識,在『音場』的大小變得很簡單: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153#post259153
FYCD020-05 Dupre- Variations sur un vieux Noel. op. 20-01.wav
『音場』左右極窄、深度不錯、高度不佳。
ACHARLIN SLC12 02.Cesar Franck - Prelude, fugue et variation.wav
『音場』左右不錯、深度不佳、高度可以。
H172-07 Track07.wav
『音場』正確,但是有骨無肉。
H226-06 Vater unser im Himmelreich, BWV 682.wav
『音場』完美無缺,有骨有肉,聽過後根本聽不下其他管風琴。。。。。。。。。
管弦樂錄音更是如此:原先被重新轉錄過的 Cras鋼琴協奏曲,『音場』好慘!左右最糟,上下與前後只是勉強合格。
《小睡神》當然『音場』完全大過 CRAS一大截,但是遇到 KLA最新錄音還是死得很慘........
沒錯,就是跟 KLA179 相比,KLA179 是極少樂器的小樂團,所以利用樂器的定位來定義『音場』,會以為KLA179的規模或舞台...小於《小睡神》。《小睡神》因為是超大樂團演奏超複雜管弦樂,所以透過樂器的定位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三D空間。但是,那是『骨』,『肉』不足。在我的中壢音響室,KLA179的『音場』大小就是直接把《小睡神》按在地面摩擦,直接讓我發現原來《小睡神》的錄音水準真的完全過時了....:~~~~~,要談管弦樂的錄音水準,就要談 KLA052或 IC028,只有這兩張錄音的『音場』可以追得上KLA179,才能好好享受比現場更正確的管弦樂演奏效果。
因此我上述以聽感建立了一套『音場』方法論:什麼叫做正確的錄音?就是『音場的大小』!音場越大,錄音絕對越正確。只可惜這種『音場』大概只有中壢音響室才能聽到..........
好了,以上的音響聽感,有沒有更恰當的名詞可以描述?敬請bc大魔王或其他同好指教!
(END)
因為經過測試,雖然莫名奇妙在類比端會吃暫態與吃細節,但是在數位端可以說幾乎完全正確,所以我也想來玩這種『BGT接地』了!!(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要請教 BC大魔王的是:
1、這個東東的邏輯是電池,所以絕對不能使用『電供』來取代電池吧?
2、使用 9V電池除了電壓要大的考量,還有其他考量??例如說,把 1.5V的一號碳鋅電池使用電池盒結合8個變成12V,理論上會更好??使用鋰鐵電池或鋰電池,除了不小心接反鐵定大爆炸之外,還有其他考量嗎?兩個9V成為18V比較好?還是12個1.5V成為18V比較好?當然不考慮大小,我知道超過36V有觸電風險。
3、a5401920這傢伙幫忙測試過了,使用舉世最正確的大電箱,效果最佳.....去那裡找大黑箱?真是見鬼了!不過在數位端而且用在接地,極可能四個大電容可以比得上大黑箱,目前還沒測試......
(END)
a5401920大您好,
nano dac裡面的穩壓是1117,改成LT3045應該沒問題。但是SPDIF接收晶片和DAC晶片之間如果沒有加上FIFO,應該是沒辦法把兩者的時鐘分開。因為DAC晶片是直接吃I2S裡面的時脈訊號,如果直接另外餵一個新的時脈訊號,會無法跟I2S的資料同步。另外,SPDIF接收晶片WM8804雖然可以吃10~27MHz的時鐘訊號,但是nano dac把WM8804鎖在硬體控制模式。在這個模式之下,WM8804只能吃12MHz的時鐘訊號。而NZ2520SDA並沒有12MHz的型號,所以得另外找優質12MHz時鐘。
nano dac的穩壓只有一顆,沒有分類比數位,也沒有把SPDIF接收晶片和DAC晶片的供電分開。要改成分離供電,會有些難度。而類比輸出的部分,是DAC晶片直推,只有被動濾波,沒有任何主動元件。所以如果類比輸出沒有加上OPA當作buffer,也沒辦法在類比供電這邊加上MKP電容。但如果加上OPA,nano dac的聲音應該會有明顯的改變,但是變好還是變壞就很難說了。
如果真要改nano dac,小弟覺得第一階段可以改的部分:
1. 移除光纖接收器
2. 移除電源反接保護二極體(D1)
3. 移除C16、D3,割斷數位輸入切換和C16之間的銅箔(要切在C16旁邊)。用75歐姆同軸線材,將SPDIF訊號從接頭送往C16位置,C16改成75歐姆電阻。如果要擋直流,可以在SPDIF接頭和同軸之間串聯一顆C0G電容。
4. 升級穩壓(1117 -> LT3042/LT3045)
5. 升級時鐘(12MHz)
6. 因為DAC晶片WM8524的類比輸出已經內建DC servo,應該不需要對聲音影響不小的交連電容來擋直流,所以C15/C20這兩顆電容可以移除後直接短路。
7. 雖然WM原廠有建議在類比輸出放一個簡單的被動式LPF,但其實DAC晶片本身已經有做過數位濾波。如果想聽DAC晶片最原始的表現,應該可以將LPF拿掉,避免便宜的LPF零件影響聲音:R7/R4移除後短路,R5/R9直接移除。
至於要在哪裡加MKP,就得用試誤法,畢竟理論上加了應該有效果的點,實作在那小小的電路板上,可能有很大的困難。
第二階段就會動到根本了,難度也會上升不少。例如晶片獨立穩壓,類比輸出改成OPA buffer。
ps. 以上是根據小弟目前手中的nano dac電路來說明,但也許nano dac有不同的電路板版本,所以如果要修改,也許無法直接對應到小弟所說的零件編號,請小心。
ps. 以上只是小弟對nano dac修改的想法,有些修改小弟並未實作過,所以請自行斟酌是否要進行。
教授您好,
抱歉,小弟還是得在這邊再次聲明一次,BGT的構想最開始是在外國論壇被提出的,而進階版本的BGT (包括兩顆電池的平衡版,還有加上電容的電容版)是由UCC穩壓的設計者貓爺所提出的。小弟完全只是借花獻佛,沒有任何其他貢獻。
回教授的問題:
1. 是的,只能用電池,避免用電供。小弟記得有人用電供試過,聲音有改變,但是是往壞的方向改變。
2. 只要是電池都可以。小弟的猜測是電壓越高,電池的內阻越低應該也會越好。其實9V電池內部也是6顆1.5V的小電池串起來的,所以如果12顆1.5V電池串連之間的接頭有好好處理,沒有增加太高的電阻的話,9V x 2 和1.5V x 12除了持續時間上有很大的差異以外,其他也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鋰電池或是鋰鐵電池都可以用沒問題。
3. 如果BGT的線材沒辦法用焊接的,可以使用WAGO快速接頭來連接。盡量避免使用電線互纏的方式來連接,以降低接觸電阻。
關於 BGT 接地的思考與搞怪
原先因為有新天新地大地盒與香寶寶大地盒,所以就懶得玩BGT。結果聽說大地盒要停產??感到危機的a5401920又是接水盒又是BGT,終於測是合格的BGT!如果真的新天新地版熱狗大地盒停產,那還真的只能玩BGT了!!(devil) (devil) (devil)
但是我就是反叛精神強烈,bc大魔王的教導我總是根據聽感產生質疑。這個BGT又來了!!明明bc大魔王警告如下,偏偏我就是覺得不對勁....(blush)
我的思路是這樣:
1、原始bgt的邏輯就是從一個電池的正極連到另一個電池的負極。
2、進階版bgt明顯是從一個電容的正極連到另一個電容的負極!只是電容一下子就沒電,所以外接一個電池充電。
3、依此思路,不用電池,直接用電供,為何不行?反正重點是電容啊!
從以上思路我設計了以下 psycho版 BGT:
附件 34811
1、使用兩個EPCOS大電容,各自接3C級的5.5/2.1母座,便於更換電源。
2、從一個電容的正極到另一個電容的負極 使用香寶寶3X3 DC線!!再接上一截2X2香寶寶線,轉入一個RCA頭的地端,經RCA轉3.5MM接上主機板的3.5MM母座。
結果......當然明顯有效!!!....(clapping) (clapping) (clapping)
因為晚上不能測試大音響,所以使用單一CAT與耳機系統進行。PSYCHO版BGT接上兩個12V便宜小黑盒,接地效果非常明顯!!!接兩個REAL CABLE NANO DAC附贈的 5V小黑盒,根本沒有效果!!!如果只有前者還可能是幻聽,有了5V對照組就能肯定不是我幻聽了。
要注意把12v拔掉時,因為大電容滿電所以至少幾分鐘內仍然有接地效果。解決方法很簡單:隨便接一個吃電裝置,一下子就把電用光了,然後就會發現沒有插電的聲音退步就是沒有接地的較差聲音。
所以真是的,我不懂理論與測量,但是聽感的直覺真的蠻準的.....(giggle) (giggle) 為何使用12V電供可以得到絕對正確的BGT效果那就請bc大魔王多加解釋,我要來測試看看36v的效果會如何了....:D :D :D
看到這裡想覺我的反叛精神的發燒友請非常小心!!!我常笑自己不懂電學,其實基本安全觀念應該比一般發燒友強之太多!例如我就絕對不敢測試只用一個電供同時充電兩個大電容會如何,因為知道從電學上應該會直接爆炸.....我也不敢使用電腦電供不同供電孔外接兩個大電容,因為用電表一量就知道所有供電孔在電路都是互通,所以又會爆炸.......想跟我一樣反叛的只能直接copy我的研究成果絕對不准亂加亂改!!否則真的會爆炸會死人的......(devil) (devil) (devil)
(end)
小弟十分佩服教授的實驗精神。
不能用電供不算是警告啦,只是小弟有看過之前有人試過說不好聽,把他人的經驗分享出來而已。不過之前BGT應該沒有人嘗試過使用大容值MKP來玩,也許是要大容值MKP+電供,聲音才會正確也說不定。
雖然BGT的工作原理仍然不是很清楚,但小弟猜測,也許是對於空氣中電磁輻射來說,利用正負偏壓,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參考點當作地電位。一開始使用電池提供偏壓,應該是因為電池的雜訊低。如果改成單純使用電供,由於雜訊大,所以可能會有副作用。但如果一但加上了可以匹配的電容,有了濾波的效果之後,也許電供的雜訊便不再是問題。
所以重點可能是在提供穩定和低雜訊的偏壓。
不過,電源拔掉之後,由於MKP電容的超低漏電特性,應該可以維持電壓非常久(小弟沒有特別算,但直覺上數小時應該沒問題),不會一下子就沒電。
因為BGT原理目前不明,所以抱歉沒辦法清楚解釋。但感覺就是偏壓越大,效果應該會越好。5V的偏壓也許太低了,所以聽不出效果。
對了,由於是正負偏壓一起使用,所以兩顆電容未接線的兩個端子,之間的電壓為電池/電供電壓的兩倍。意思是如果使用兩個12V的電源(電池或是電供)來做BGT,那麼整個BGT的最大壓差是24V。如果教授您用36V電供的話,兩顆電容的空端子之間的壓差就是72V,請特別小心,最好是把那兩顆端子想辦法做絕緣。
還好您沒有使用同一個電供同時充電兩顆電容,因為這樣做等於正負極直接短路。這是一些新手DIYer玩傳統變壓器+橋整正負供電的時候,常會發生的錯誤。
另外,雖然目前大部分的交換式電供都是隔離型的,但仍然有少數是非隔離型的。如果是使用非隔離型的交換式電供,就算是用兩顆電供給電容充電,還是等於正負極直接短路。如果電供有保護的話,就是進入保護模式停止供電或是燒保險絲。如果電供沒保護的話,就是看哪裡耐電流最低就最先燒。
至於怎麼判斷電供是隔離型還是非隔離型?最簡單的方法是看電供的安規圖示上面有沒有一個「回」字符號。有的話,就是隔離型的電供。但如果沒有回字符號,並不代表它不是隔離型電供,可以查找原廠的規格書來確認。但常常規格書裡面也不會寫是隔離型還是非隔離型,這時候就會比較麻煩一點了,必須開機殼看電路找隔離變壓器和光藕,又或是用電表做活電測量,有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