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聲學空間的特性與目的迥異,
指的是什麼部分?
可列印查看
樂手在舞台上晃的唱片很多:)
例如:
http://pic.eslite.com/Upload/Product...7760181572.jpg
人的聽覺確實複雜,但其有一定的特性,當在夜店轟隆聲中尚能聽聞到他人的聲音,是我們想辦把將我們欲聽的聲音聲能突破了個人人耳的遮蔽,並經由大腦截取判別想要的訊息,若當我們想聽的聲音聲能被遮蔽時,我們將難以聽聞清楚我們想聽到的聲音.
人耳雖非麥克風,但麥克風是對於聲音研究的工具之一,人類對聲音的感知有許多部分是無法達麥克風之敏銳,電聲器材是藉由近代物理.化學.材料學.電磁學...等,所持續創研,其相應的科學指因性有一定的特性,若不經一定的量測,便亦趨於盲行.
有如Floyd Toole所言
沒有你房間的測量結果,你是盲目飛行(flying Blind)
沒有高密度的測量結果,你是患了近視 (Myopic)
測量的結果與主觀的相應性研究一直在進行中,主觀特性的研究一般取共性,少取個性,在共性下的研究目前也已然有一定成果.至於個人喜好那已是另一個性之事,此部分由如成衣與訂制衣,成衣取共性,訂制衣取個性,需訂制衣比起成衣更需依賴專業設計裁縫.
測量並非惡魔,它是在協助人類完成或了解事物.事理,個人主觀聽感更非上帝,無法放諸四海皆準,在主客觀中尋出互饋互進,亦是現代聲科學的進行曲.
科學是盡量想辦法將事物了解並將其複雜變因找出,進而尋出相關控制關鍵因,使複雜性得以簡化,若能找出其最基本的根因,在定性定量的研究化下,有時將可以以一簡單的學理或式子進行解釋某一限定範圍內的現象,E=MC2是那麼的簡潔,然而要完成原子彈.核子彈卻並非故意繁複化,而是技術本身有時有需經許多的繁複性才能獲得.愛因斯坦能經由數論導出在一定限定範圍內的物裡性,但要完成原子彈.核子彈等技術便非其能.
我絕對是個喜歡看測量的人,每次看到Stereophile網站貼出評論,我一定先看測量結果,我也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測起來怎樣聽起來就會怎樣」的推論,但是幾年下來我發現這兩者之間似乎找不出任何關連。
我相當敬佩Floyd Toole,以及其他對聲學學術有貢獻的先進們。我也不認為測量是惡魔。但是現今的測量,除了能夠重複得到儀器認可的結果外,我從圖表上看不出能夠帶來什麼對音色、音質、音場、細節、動態,還有最重要的,傳真與感動等聲音特性的描述?
我衷心期待學有專精的人努力找出測量與聲音之間的關聯,相信那一天到來後,所有音響迷、音響業、唱片業都能為之昇華。但既然那一天還沒到,我身為一個消費者,只能希望自己的音響跟音樂是用來討好自己的耳朵、自己的心靈,而不是麥克風跟圖表。
劉名振
看了這麼多討論,恕後輩直言,我想不論是空間的量測與器材的量測,其主要目的都不是為了要量化人類主觀感受吧!
空間量測與設計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空間中的優/缺點,並利用設計迴避掉這個缺點,突顯某些優點。空間設計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中性的基準,才能讓每個樂團發揮各自的特色。否則某高中的音樂班與柏林愛樂在某個音樂聽聽起來都一樣好聽(難聽),那要說該音樂廳設計者功力高深嗎??
器材的量測也一樣,難道只要設計者聽起來好聽就可以放任量測起來的失真很大嗎?會不會是設計者耳朵已經出現問題?一定是要量測起來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但是因為聽起來比較好聽,所以才稍稍犧牲一些電氣特性吧!有那家state of the art的音響器材是量起來特性奇差無比,但是全世界的發燒友都覺得非常好聽的?這種器材就算存在,也一定只能符合一小群人的喜愛吧!
看了這些討論我很不解為何要認為量測應該要能量化所有東西,包含那些很主觀的東西?哪本來就不是目的不是嗎(或者我應該說這是現在進行式)?
有這種認知之後,量測與人耳調音就不會互相衝突,而是可以相輔相成,也就沒有哪個才是王道,什麼行什麼不行的問題了!不了解如何量測、不了解如何解讀數據不代表就可以說什麼有用什麼沒用。這樣太自大了,也太淺見了!同樣地,認為人耳不穩定,一切要以數據說話也太武斷,太輕忽重播這種包含一定藝術成分的專業了!
講了一些不好聽的話,希望各位不要介意,單純就事論事而已!
對於Stereophile的測量與評論如何,不與論,音色.音質.音場(sound field).動態,在聲學上尤其樂器方面已然有一定性或定量的研究與表徵,在電聲器材上其客觀測量主要在於其性能指明,其與某些主觀聽感亦有相干性,主觀聽感亦有一定之方法規範,以輔客觀量測之不足,此主客觀不相違,相輔而成,而電聲器材的重播將更囿於室內聲學,使其重播性大受影響,再者亦囿於個人生理特性不同.文化.喜好...等因素,主觀差異性便不小,由如同一杯咖啡個人皆有個人的感受與評判.
電聲重播器材的主功能與性能為聲重播,並非以聲藝術創作為主,故其在性能表徵上有一定的可循性,若放棄了這些可循性的性能,未知哪位高手能製作出電聲系統?沒有麥克風.沒有示波器.沒有頻譜儀.沒有電壓量測.沒有電容.電感.電阻…..的量測,要如何創製電聲器材?並持續穩定的重覆創作出此器材?若有請介紹給小弟認識.
有些事物研究未能達單一定量表徵與個人聽感起相干性,然其定性表徵與聽感共性已然有所相干性,因此在理性與感性上.科學與藝術上是需明其辨證與統一,而非偏一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