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86 條

查看主題

  1. #11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易沙意 / 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YSAYE Sonate n°3, La Ballade

    己經存在著巴哈無伴奏曲集如此經典的曲目,為什麼還需要出現易沙意這種曲目?用一個最簡單的講法,就是『音色』!而這種音色優先是被『調性』所決定,不同於巴哈時代的協和音程,易沙意使用不協和音程從而出現全新的和聲效果;這種效果就是我再三強調的平行式處理效果:不只要聽出兩根弦的聲效果,還要聽出兩根弦是清楚獨立存在著兩根而不是一根。

    這種平行式的欣賞,從第一秒開始到第11秒左右(如下樂譜所示),清楚要求了兩條調性不協和的線條,與和聲後的音色效果。



    以 youtube 上的版本為例,首先聽『無法表現出兩根弦』的錯誤示範:克萊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ThAVBG1M0Y

    注意樂譜最後的三個和弦,克萊曼在第14秒到17秒,你聽到的是『一個和聲』有沒有『兩根弦』?

    再來是大歐,比克來曼正確非常多!也就是說,如果你認同大歐是大師,那我實在無法想像你怎麼可能接受跟大歐相差那麼多的演奏(不只是克萊曼而己),要小心『習慣成自然』的反科學、反音樂陷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lc7I532OXI

    大歐從11秒到16秒,比起克萊曼,『兩根弦』的感覺明顯太多了。

    當然有比大歐更好的『平行式演奏』典範,請聽 Ilya Kaler,我完全不認識的小提琴家,出生於莫斯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l6Nxon_Kc

    速度很慢,從20秒到27秒。他與大歐誰的詮釋較佳我是不討論的,我只討論『兩根弦』的獨立效果誰表現佳;就這段樂譜來說,明顯 Ilya Kaler 優於大歐。其實這真是欺負老人,小提琴演瘈技巧是會因為年齡而退化的;年紀很老的大歐對上年紀輕的 Ilya Kaler,pk這種純粹演奏技巧的東東,當然吃大虧。

    無論誰優誰劣,至少應該發現大歐與 Ilya Kaler明顯是跟克萊曼完全不同的演奏吧?ok,這就是『平行式演奏效果』,它依賴欣賞者能不能擁有『平行式欣賞能力』才能發掘。我並不過份認為『平行式欣賞能力』是多麼高深的偉大能力,我傾向認為這是人類普遍的能力,只是,在『習慣成自然』的謬誤中,退化成我們所忽視的重要音樂元素。

    以我對 tosi 的唱片之認識,期待會聽到比上述兩人更具有『兩根弦』完美效果的演奏!...

    Ilya Kaler 大有來頭,1981帕格尼尼大賽第一,1985柴可夫斯基大跟西比流斯大獎賽雙料冠軍,柯岡的弟子難怪聲音一樣乾淨,他的cd是廉價的naxos公司出的,真是便宜又大碗,最近的錄音,音色跟年輕時還是一樣
    http://www.vidoemo.com/yvideo.php?i=...or-naxos-2007=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scs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