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05-05, 12:46 AM
#3281
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作者: psycho
第3: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ycho/003_1C1173.wav
他是盧森堡愛樂樂團,特色就是『樂團的合奏能力』完全比不上法國的國立樂團。k900733你極可能就是我最害怕的情況:從你的聽感看來,AHB2 配上 Orfeo jubile,果然發生『樂器合奏效果』的分辨力變差的問題,哭哭,看起來純粹科學產品想要完全HI-FI還是有落差.......
我再來找找看有沒有更嚴苛的判準?
P.S.第5有多麼好聽,要從第7軌的後半開始聽,然後不間段地進入第八軌,發個悄悄話過來,我傳完整的WAV檔給你.....:P
謝謝教授啊!小睡神這張我有,晚點我再來聽聽第七第八軌!
教授先別失望,還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可能性就是,
其實那些差異都有被表現出來,也有被我聽到,只是我沒有意識到而已。
比如說3要聽出質感不及其他首,但我不知道「質感」好壞所對應的相對聽感為何,自然不知道怎麼從這個面向去比較。
而小弟這邊是說「36的高潮比起來比較喜歡3的」,因此是以「動態對比」來評判。
如果教授能針對1-3的質感對應的聽感多加說明一下,對小弟會更有幫助,這邊先謝謝了!
但就算真的有表現出來,能不能達到教授要求又是另一回事了XD,
所以也希望教授能順利徵到用家來家訪一下最好啦!
小弟出國後都無法家訪,五年來只能閉門造車,
這次的聲音測試真是有趣又有幫助!
PS. 剛剛重新聽完2的整張CD,就聲音「美感」而言,
確實是明顯勝過小牧神和試聽3的片段,
但仍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此篇文章於 2020-05-05 04:55 AM 被 k900733 編輯。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5, 09:17 AM
#3282
 作者: k900733
謝謝教授啊!小睡神這張我有,晚點我再來聽聽第七第八軌!
[恕刪]
PS. 剛剛重新聽完2的整張CD,就聲音「美感」而言,
確實是明顯勝過小牧神和試聽3的片段,
但仍是不知道怎麼表達 
那一天回台灣來的時候,歡迎來中壢音響室訪問喔!.....  
剛剛看一下你的音響系統:x700(或800?) => mini DRC(?) => RME ADI-2 DAC => Benchmark AHB2 =>Orfeo jubile。
真有意思!你的喇叭是勝過我明顯一截的,數位端當然是我大贏,而DAC與擴大機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DRC我經驗不足不知道。
結果你對於所謂的質感、樂器音色的合奏效果.....似乎不敏感?當然也可能是個人感受問題,不過我仍然認為可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之天限。
以第2與第3的對比來說,『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第3一定>>第2,完全不必討論。在我的中壢音響室也一樣,只要把AUDIOMAT SOLFEGE降級成十萬元級的晶體擴大機(MARANTZ PM-80羅啟良改裝版),就可以呈現這種結果了。
但是在我中壢音響室的完整系統,不談樂團本身的實力只談錄音本身,會發現第3非常的『特意』: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好像完全消失了;等到演奏時,才突然衝到舞台的正確位置。相對的第2則『極為自然』,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會感覺他在原處等著,等到演奏時,從舞台的正確位置『自然地發出聲音來』。
我對第6評價超高,也是因為這種『自然感』直接狂電第3;論頻寬與暫態都是第3狂電第6,但是這種『演奏舞台』的自然感完全是第6大勝。
其他法國錄音的管弦樂,例如ERATO版巴黎歌劇院樂團的華格納,暫態與頻寬贏過第2一截、勉強比得上第3。但是『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還是輸給第6,也輸給第3。原先我認為這張唱片是少數可以電掉TIMPANI的唱片,現在知道差多了.....
(不談演奏,若談演奏水準,巴黎歌劇院樂團直接把第2與第5那兩個法國國立樂團踢到外太空!)
https://www.prestomusic.com/classica...-from-the-ring
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ATO9341422.wav
所以現在改從『自然感』來探討『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是否有天限?而且我認為這天限並不是修飾或加料,而是更難以測量的一種HI-FI性能。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5, 09:23 AM
#3283
 作者: psycho
正因為音樂素養己經被昂貴音響提升到不同的境界,回頭開始欣賞早就被新天新地同好聽到爛的克哈斯Jean Cras,才發現自己一下子就完全陷下去了,太好聽了!怎麼一個帝國主義時代兇殘的海軍司令可以寫出這麼天真純潔的天使音樂?這實在遠比莫札特還要天才太多太多了!
如果說杜卡斯的鋼琴奏鳴曲讓我開始嫌棄貝多芬與布拉姆斯,那麼克哈斯就是讓我開始懶得聽莫札特與舒伯特;真的,如果音樂旨趣同樣是天堂般的天使之音,那麼更豐富的聲響才得到更快樂的音樂旨趣啊!請聽這段鋼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中段: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eq...ew?usp=sharing
全部樂器停止,唯獨一隻英國管持續吹相同的一個音約1分半,只有鋼琴交替建構的多重合奏如賦格曲般,卻又彷彿赤子之心持續向上頌贊著。這麼天使般的天堂音樂怎麼會是帝國主義時代的海軍司令寫出來?
也是這張唱片才讓我嚇一跳,明明是比『小牧神』還早期的錄音,錄音效果怎麼這麼頂級!?所以重新聽先前推薦的管弦樂唱片,才發現昂貴音響己經與超值音響出現明顯差距了,因而催生出這篇文章,好久沒有長篇大論了!....
(END)
我是個古典樂外行人,貝多芬之類的聽不下。我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準,聽一次就喜歡,那就是非常好聽超級好聽,願意聽十次,那就還可以,這種的也有可能是重要,要聽多次之後才會體會到其中奧秘。
我出於好奇來聽了一下以上的檔案。真的是好聽。後半段給我感覺很「中國」,像是聽中國樂器的時候,我只知道那感覺就是如此,也許那是所謂「禪味」。此外,鋼琴音樂真是飽滿,就像要從喇叭漏出來一樣。順便說,我只是一台喇叭用usb直插電腦,性能方面的事可以忽略。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5, 08:56 PM
#3284
音場深度 5=2>3>1>6>4
音場寬度 5>2>3>1=6>4
樂器質感 5>>6(鋼琴加分)=2>3>1>4
樂器分離度 5>2>3>1>6>>>>>>>>>>4
音場穩定 5=6>2>3>1 (4的樂器都糊在一起了)
自然程度 5>2>6>3>1>4
好聽程度(個人喜好) 5>2>6>3>1>>>>>>>>>>>4
不好意思,我自作主張多了幾個評判的方向。
1、3都有定音鼓會忽然跑到前面的問題,4的所有樂器整個黏在一起,不曉得怎麼聽...
6很好聽,但是有種人站在鋼琴前面(鋼琴在樂團左前方)聽的感覺,而且樂器分離度不太好,鋼琴的質感還不錯,但其他樂器就完全不行。
5的部分就如同教授講的完美,還好我有買!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5, 09:31 PM
#3285
 作者: psycho
那一天回台灣來的時候,歡迎來中壢音響室訪問喔!.....  
剛剛看一下你的音響系統:x700(或800?) => mini DRC(?) => RME ADI-2 DAC => Benchmark AHB2 =>Orfeo jubile。
真有意思!你的喇叭是勝過我明顯一截的,數位端當然是我大贏,而DAC與擴大機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DRC我經驗不足不知道。
結果你對於所謂的質感、樂器音色的合奏效果.....似乎不敏感?當然也可能是個人感受問題,不過我仍然認為可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之天限。
以第2與第3的對比來說,『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第3一定>>第2,完全不必討論。在我的中壢音響室也一樣,只要把AUDIOMAT SOLFEGE降級成十萬元級的晶體擴大機(MARANTZ PM-80羅啟良改裝版),就可以呈現這種結果了。
但是在我中壢音響室的完整系統,不談樂團本身的實力只談錄音本身,會發現第3非常的『特意』: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好像完全消失了;等到演奏時,才突然衝到舞台的正確位置。相對的第2則『極為自然』,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會感覺他在原處等著,等到演奏時,從舞台的正確位置『自然地發出聲音來』。
我對第6評價超高,也是因為這種『自然感』直接狂電第3;論頻寬與暫態都是第3狂電第6,但是這種『演奏舞台』的自然感完全是第6大勝。
其他法國錄音的管弦樂,例如ERATO版巴黎歌劇院樂團的華格納,暫態與頻寬贏過第2一截、勉強比得上第3。但是『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還是輸給第6,也輸給第3。原先我認為這張唱片是少數可以電掉TIMPANI的唱片,現在知道差多了..... 
(不談演奏,若談演奏水準,巴黎歌劇院樂團直接把第2與第5那兩個法國國立樂團踢到外太空!)
https://www.prestomusic.com/classica...-from-the-ring
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ATO9341422.wav
所以現在改從『自然感』來探討『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是否有天限?而且我認為這天限並不是修飾或加料,而是更難以測量的一種HI-FI性能。
謝謝教授邀請,有回台一定安排時間拜訪學習一下。
前端已經從Sony x700改成Allo Digione signature啦
(又是一個HiFi性能超值的機種,沒辦法我在美國鄉下買器材只能靠量測數據兼具用戶口碑來決定,這台量測jitter超超低)
剛剛就『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這面向來努力比較一下236,
但仍然感受不出來從不演奏到演奏時是在原地自然發聲或是突然冒出來發聲,看來系統還是有不足處啊!
不過在比較236的過程中,發現3和26有個差異處,
是我一直都有在這次試聽和其他唱片感受到,但我不確定和自然感有沒有關...
就是背景「黑度」,3的背景比26「黑、寧靜」。
這個「黑度」不知道怎麼形容,也可能是背景雜訊高低。
以小弟愛的貝多芬op.132 打個比方,ZZT全集就比B record黑很多。
當樂段某處所有樂器都靜止不發聲時,兒子偷偷按下暫停,
B records那張會馬上察覺到播放停止了,
但zzt全集那張則不會察覺,要過了幾秒想說奇怪下個音符怎麼沒出來才會發現播放早就停了。
Solstice的背景普遍也比較「不黑」(我不是指椅子聲咳嗽聲東西掉落聲XD)
ZZT則普遍比較黑
打了落落長,有胡言亂語處也請多多包含啦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6, 12:28 AM
#3286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6, 12:56 AM
#3287
 作者: psycho
以前我嘗試過把你這樣的聽感加以描述,然後就提出了在網路上很知名的『心靈躍升』角度,跟你上述聽感是相符合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相關文章?....
除了這個感受外,我更被『嚇到』(精緻到嚇到)的是:克哈斯(Cras)把至少六個不同的樂段元素完全拼裝(林主惟形容的)在一起,卻可以如此自然融合到完美的地步!鋼琴演奏本身也太偉大了,而作曲技巧之水準真的是徹底超越任何音樂前輩;所以我才會說聽了這種音樂,草札特600多首音樂與舒伯特400多首音樂都不用聽了......
我想教授提到的文我應該有看過,有一點印象。或許這個克哈斯(Cras)是個值得我聽的古典音樂。
我對古典音樂沒興趣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聽不出感覺。
另外一個原因,是音樂對我來說除了「思想與感情」之外,還有更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大多存於現代音樂(現今分類中大多屬於新世紀)。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6, 03:02 PM
#3288
教授,其實4的表現並不如我說的那麼糟啦,只是真的太難聽了,就和TOSI的現代曲目一樣,就算我再愛TOSI,
那樣的曲目還是聽不下去(聽著很不舒服)。
但如果我說這個樂團比不上柏林愛樂或維也納愛樂(不論是錄音還是演奏)那就是假話了。
純粹是我個人主觀太不喜歡這個曲目而已,請忽略 。
 作者: psycho
我覺得 pawaslider 的音響系統把第4表現的太糟應該是缺陷喔!理由很簡單:『4的所有樂器整個黏在一起』是因為布列頓的作曲技巧不佳,多種樂器的合奏效果,只能使用單一音符彼此和聲。跟上面的克哈斯剛好完全對比:克哈斯是用完全不同(甚至連節奏拍子都不同!)的兩條旋律同時出現。
因此在管弦樂團演奏下,多種樂器旋律線完全相同,會產生『4的所有樂器整個黏在一起』的聽感。而像皮爾奈、克哈斯或舒密特這些高手,多種樂器旋律線此相異,就會覺得樂器彼此分開。
我會說第4的『演奏』天下無敵,就是因為這麼落後的作曲技巧下,該法國國立樂團照樣透過『不整齊的合奏』而讓我們可以聽到多種樂器旋律線完全相同情況下,仍然可以分辨出那幾種樂器混合出的合奏效果。這也是法國樂團演奏貝多芬、莫札特等作品的最大優勢,其他樂團完全做不到。
第4的錄音再糟,憑它的暫態正確性,絕對不能把天下無敵的法國國立樂團播放成柏林愛樂或維也納愛樂那種商業退化樂團,這是嚴重失真喔!所以 pawaslider 你的音響系統有得買了!!..... 
例如我音響室的超級便宜第二系統:單CAT=>樂之邦10 FUTURE=>漫步者S1000MKII,就是一套只有暫態夠正確的便宜系統,播放第4可是一點都不輸給第3,當然是5>4>3>2>1無誤呢!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6, 03:29 PM
#3289
 作者: pawaslider
教授,其實4的表現並不如我說的那麼糟啦,只是真的太難聽了,就和TOSI的現代曲目一樣,就算我再愛TOSI,
那樣的曲目還是聽不下去(聽著很不舒服)。
但如果我說這個樂團比不上柏林愛樂或維也納愛樂(不論是錄音還是演奏)那就是假話了。
純粹是我個人主觀太不喜歡這個曲目而已,請忽略  。
這位大大說出了我前篇想說的,我也忘了在那看過跟聽過教授發的Tosi演奏的殺雞般的現代音樂與文章。我當時覺得,為什麼古典樂會發展到這種不和諧的音樂?難道以古典樂為基礎發展到現代的「古典音樂」都長這樣?如果都是這樣那實在沒有我去聽的理由。
因此,當教授提到這個克哈斯的時候,讓我對此改觀。至少(以我的主觀)近代的古典樂不是只有殺雞,還有一些心靈/感受上的值得一聽的東西。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20-05-06, 07:42 PM
#3290
 作者: yuntree
這位大大說出了我前篇想說的,我也忘了在那看過跟聽過教授發的Tosi演奏的殺雞般的現代音樂與文章。我當時覺得,為什麼古典樂會發展到這種不和諧的音樂?難道以古典樂為基礎發展到現代的「古典音樂」都長這樣?如果都是這樣那實在沒有我去聽的理由。
因此,當教授提到這個克哈斯的時候,讓我對此改觀。至少(以我的主觀)近代的古典樂不是只有殺雞,還有一些心靈/感受上的值得一聽的東西。
我不是大大,而且我如果發現自己錯了會立馬上來打自己臉喔...
然後,我現在就要打自己臉了...
前幾天和教授談到JPLAY如何做出黑膠味,一直忘了調整回來,
今天在看我的設定到底為什麼和教授的聽感差那麼多,原來是這個部分,對不起我耍笨了!
不過雖然好聽很多,樂器也不是連體嬰了,已經算能夠接受的程度,我還是沒有很喜歡這個曲目就是了...
此篇文章於 2020-05-06 08:44 PM 被 pawaslider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awaslider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