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3,281 到 3,290 共計 3831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54
    Thanks
    335
    Thanked 445 Times in 12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那一天回台灣來的時候,歡迎來中壢音響室訪問喔!.....

    剛剛看一下你的音響系統:x700(或800?) => mini DRC(?) => RME ADI-2 DAC => Benchmark AHB2 =>Orfeo jubile。

    真有意思!你的喇叭是勝過我明顯一截的,數位端當然是我大贏,而DAC與擴大機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DRC我經驗不足不知道。

    結果你對於所謂的質感、樂器音色的合奏效果.....似乎不敏感?當然也可能是個人感受問題,不過我仍然認為可能是『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之天限。

    以第2與第3的對比來說,『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第3一定>>第2,完全不必討論。在我的中壢音響室也一樣,只要把AUDIOMAT SOLFEGE降級成十萬元級的晶體擴大機(MARANTZ PM-80羅啟良改裝版),就可以呈現這種結果了。

    但是在我中壢音響室的完整系統,不談樂團本身的實力只談錄音本身,會發現第3非常的『特意』: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好像完全消失了;等到演奏時,才突然衝到舞台的正確位置。相對的第2則『極為自然』,小提琴與木管『不演奏』時,會感覺他在原處等著,等到演奏時,從舞台的正確位置『自然地發出聲音來』。

    我對第6評價超高,也是因為這種『自然感』直接狂電第3;論頻寬與暫態都是第3狂電第6,但是這種『演奏舞台』的自然感完全是第6大勝。

    其他法國錄音的管弦樂,例如ERATO版巴黎歌劇院樂團的華格納,暫態與頻寬贏過第2一截、勉強比得上第3。但是『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還是輸給第6,也輸給第3。原先我認為這張唱片是少數可以電掉TIMPANI的唱片,現在知道差多了.....
    (不談演奏,若談演奏水準,巴黎歌劇院樂團直接把第2與第5那兩個法國國立樂團踢到外太空!)
    https://www.prestomusic.com/classica...-from-the-ring

    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ftp_image/ps...ATO9341422.wav

    所以現在改從『自然感』來探討『HI-FI性能極為超值的機種』是否有天限?而且我認為這天限並不是修飾或加料,而是更難以測量的一種HI-FI性能。
    謝謝教授邀請,有回台一定安排時間拜訪學習一下。

    前端已經從Sony x700改成Allo Digione signature啦
    (又是一個HiFi性能超值的機種,沒辦法我在美國鄉下買器材只能靠量測數據兼具用戶口碑來決定,這台量測jitter超超低)

    剛剛就『演奏舞台的自然感』這面向來努力比較一下236,
    但仍然感受不出來從不演奏到演奏時是在原地自然發聲或是突然冒出來發聲,看來系統還是有不足處啊!

    不過在比較236的過程中,發現3和26有個差異處,
    是我一直都有在這次試聽和其他唱片感受到,但我不確定和自然感有沒有關...
    就是背景「黑度」,3的背景比26「黑、寧靜」。
    這個「黑度」不知道怎麼形容,也可能是背景雜訊高低。
    以小弟愛的貝多芬op.132 打個比方,ZZT全集就比B record黑很多。
    當樂段某處所有樂器都靜止不發聲時,兒子偷偷按下暫停,
    B records那張會馬上察覺到播放停止了,
    但zzt全集那張則不會察覺,要過了幾秒想說奇怪下個音符怎麼沒出來才會發現播放早就停了。
    Solstice的背景普遍也比較「不黑」(我不是指椅子聲咳嗽聲東西掉落聲XD)
    ZZT則普遍比較黑

    打了落落長,有胡言亂語處也請多多包含啦

  2.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