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12-21, 08:16 AM
#3141
呵呵。教授提出要聽出小提琴左手撥弦或右手撥弦是不同的音樂細節,這個小弟就完全沒辦法了畢竟沒有那個音樂素養。
我倒不覺得教授是用音樂細節的正確性來迴避Higuma兄所說的音樂細節質感不佳,畢竟這是需要有跟教授一樣音樂素養的人才有辦法指證教授說的是否正確。小弟也能認同教授說的音樂細節的正確性重要程度大於音樂細節質感,畢竟發出的音色在優美卻聽起來像是另一種樂器是一定錯誤的。
小弟音樂素養不足無法判斷小弟現在的系統是否為了音樂細節質感而造成音樂細節的正確性有錯誤,所以還是只能請教授有空時南下高雄幫忙小弟判斷一下了。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1, 10:40 AM
#3142
 作者: psycho
我早就忘了二十要,不過如果真的說 質感=傳真度 那我上述理論足以證明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
為免斷章取義,我把劉漢盛音響二十要的原文節錄如下:
「“質感”這個名詞相當抽象,我們常說這家俱的木頭質感很好、這套真皮沙發的質感很好;或這個大理石的質感很好。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了解,所謂“質感”應是指該物體“材質的本性”。不過,我們在此說的並不是音質的那個質感,而是樂器演奏、打擊接觸那一剎那動作所發生的質感。因此,當我們在說:“小提琴的擦弦質感很好”,就意謂著“它錄得很像小提琴”。當我們說:“鈸的敲擊質感很好”,也就是說“它敲起來像真的”。反過來說,當我們認為“小提琴擦弦質感不夠”時說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謂質感也就是指“傳真度”。雷射唱盤剛推出時,大家都覺得小提琴的聲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質感不像。而“形體感”則更容易了解,當我們聽單簧管吹奏時,我們說它的形體感真好,那也是“傳真度”的一種。總之,質感與形體感皆是“傳真與否”的代名詞。至於“空氣感”又是什麼呢?當我們在形容拉奏、敲擊鍵盤樂器時,我們用的是“某某樂器的質感很好”。可是,當我們在形容管樂器時,我們通常不用“質感”二字,而用“空氣感”,也就是說吹氣的感覺。說得更清楚些,“空氣感”是指聲波振動的感覺,而質感大部分是“接觸”後剎那的感覺。當然,弦樂群除了拉奏時的擦弦質感外,它同時還有弦樂空氣中產生的“空氣感”。」
由此段原文可以看出,劉漢盛也認為質感是建立在真(也就是正確性)的基礎上,他和教授一樣也是追求正確性的,所以說「質感=傳真度」也不能算錯,但是,問題在這個"但是",多數人在實踐此一「追求正確性」的過程中卻容易偏掉,原因有二:
一、音樂素養不足,導致不知道什麼是正確(完整)的音樂原貌。例如沒實際聽過某樂器,不知道該樂器的正確音色;或沒有看過總譜,不知道其實指揮省略或弱化了某個聲部。
二、下半身的誘惑太強大。即使音樂素養夠了,我們知道正確而完整的音樂應該是什麼樣子,但還是會想去聽「沒那麼完整但好聽到掉渣的聲音」;而音樂素養很弱的人,走火入魔,就變成完全只追求下半身了。
總之,我覺得大家"理想上"想追求的和教授並沒有差太多,不過實踐起來,能力和道心都沒有那麼堅實就是了。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1, 01:29 PM
#3143
 作者: Deen
由此段原文可以看出,劉漢盛也認為質感是建立在真(也就是正確性)的基礎上,他和教授一樣也是追求正確性的,所以說「質感=傳真度」也不能算錯
我認為此文求真的大方向是一樣。
但這邊他所說的質感=傳真度,與我們前面討論的質感與傳真度還是有些不同。
他所提到的已經是我們討論中的「完全體」程度,也就是一切達到極致之後,質感=傳真度。
與我們前面討論的高傳真=該有的樂器要出來,質感=接近原始錄音的真實樂器還是有差距。
另外教授所提到的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對我來說是概念上可以理解。但無法想像是怎麼回事。
反過來說重視hi-fi不重視質感比較好懂,我想是因為我的系統就是這樣 XD。
我猜這有幾個可能性︰
1.我的音樂素養不足。對真實樂器的認識不夠,所以我壓根不了解此樂器的細節是什麼。舉例來說,教授舉的左手撥弦與右手撥弦,我完全不明白。
2.同樣道理,沒聽過真實的合奏,所以不知道合奏的各個樂器的「長相」。
3.很簡單,沒聽過所謂的「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的音響。或許以後有機會聽到JMR喇叭的時候就可以明白其中差異。
4.還有個可能,說不定我所聽的音樂都是加料過的錄音。所以我根本不知道hi-fi是什麼。
此篇文章於 2017-12-21 01:41 PM 被 yuntree 編輯。
原因: 補充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1, 02:12 PM
#3144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1, 02:45 PM
#3145
 作者: yuntree
另外教授所提到的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對我來說是概念上可以理解。但無法想像是怎麼回事。
反過來說重視hi-fi不重視質感比較好懂,我想是因為我的系統就是這樣 XD。
我覺得多數人(包含我自己)以為自己重視的是hi-fi,但其實可能在有意無意間,更重視的是質感,因為就像我前面說的,下半身的誘惑力太強大了。(黑武士:face you darkside )
你有下載前面教授提供的音樂檔來聽過嗎?那可以測試音響夠不夠hi-fi
我自己測試後,對家中音響的評估是,hi-fi和質感一半一半,要hi-fi不夠hi-fi,要質感不夠質感,處於半瓶水、二百五的狀態XD
在不增加額外支出的情況,我若要調整,勢必要犧牲質感去提昇hi-fi,但其實我也會捨不得把質感降低。
 作者: yuntree
。
3.很簡單,沒聽過所謂的「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的音響。或許以後有機會聽到JMR喇叭的時候就可以明白其中差異。
澄清一下,JMR喇叭並不是「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的音響,教授家的喇叭也是JMR的,但使用的是不同的擴大機和訊源。
此篇文章於 2017-12-21 02:47 PM 被 Deen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1, 02:47 PM
#3146
 作者: Deen
請問kora 150 和 Audiomat SOLFEGE,在設計和用料上有何不同,而造成Audiomat SOLFEGE可以在不犧牲「音樂細節」的條件下,大幅提昇「細節本身的完整性」?(請問那天在教授家聽時,是用40瓦還是25瓦的模式?照教授的標準,應該是要用40瓦模式聽吧?)
就大家所知,還有哪些器材有同樣的能耐?
Kora90,前級真空管,後極晶體機。Kora 150 應該也是一樣的架構。
Audiomat 就是全真空管了,基本的架構跟 Kora 不同。應該說就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啦。
所以比架構太難比恐怕也比不出甚麼東西來。
Audiomat Solfege 是 KT88 功率管,Arpege/Opera 是 EL34 功率管,功率管不同聲音也會不一樣的。
討論到這個好像應該要找學過電子電路學或者有 DIY 經驗的人才講得出一些內容來。
我就只能粗略規格講一講而已。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arflight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1, 04:31 PM
#3147
 作者: Deen
我覺得多數人(包含我自己)以為自己重視的是hi-fi,但其實可能在有意無意間,更重視的是質感,因為就像我前面說的,下半身的誘惑力太強大了。(黑武士:face you darkside  )
你有下載前面教授提供的音樂檔來聽過嗎?那可以測試音響夠不夠hi-fi
我自己測試後,對家中音響的評估是,hi-fi和質感一半一半,要hi-fi不夠hi-fi,要質感不夠質感,處於半瓶水、二百五的狀態XD
在不增加額外支出的情況,我若要調整,勢必要犧牲質感去提昇hi-fi,但其實我也會捨不得把質感降低。
你說的是有可能的。不過講到我的系統,可能連談hi-fi或質感都談不上。以音響的角度來看,我還是門外漢的等級。
教授的音樂檔我有載過好幾個聽,沒一個好聽的,現在想想應該都是被殺光光啦 。這是最簡單合理的可能。
只有之前有版友貼了不同電源rip出來的同一樂曲,我只聽其中一首,有分辨出來。
 作者: Deen
澄清一下,JMR喇叭並不是「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的音響,教授家的喇叭也是JMR的,但使用的是不同的擴大機和訊源。
這我沒說清楚。引述原文比較好
 作者: psycho
也就是說,一直以來,我都覺得box店的聲音是正確的『質感』,但是『hi-fi性能』不足;看到jmr+audiomat的用家討論,也覺得他們只重視『質感』並不十分重視『hi-fi性能』,所以才會覺得雙方走向不一樣!等到把 AUDIOMAT soffege放在中壢音響室,看到box被迷到發瘋的情況,才發現兩條路線追求的答案都一樣,只是過程與路線不一樣而己。
我想說的是這裡我不太理解所謂的 只重視『質感』並不十分重視『hi-fi性能』 是什麼意思。
JMR喇叭的聲音正確性我是知道的,我是從這一點才找到這來的。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4, 12:00 AM
#3148
小提琴右手撥弦是:左手按弦,右手撥弦;或 左手不按弦,專業術語稱為『空弦』,右手播弦。
左手撥弦是:左手用食指按弦,再用同一隻左手的小指或無名指撥弦;或『空弦』時左手播弦。
ok,理所當然,空弦撥弦的音質一定與『按弦後再撥弦』的音質完全不同,這個但是非常容易聽出來。
但是『按弦後再撥弦』,左手撥弦一定會造成音準略略失準,右手撥弦就可以保證音準穩定甚至可以進行抖音。
就撥弦位置來說,右手撥弦以撥在音色最豐滿的1/2弦長之位置,左手撥弦因為手指長度問題一定沒辦法。所以兩者的聲音飽滿度會有差。
請聽這一段音樂:SOLSTICE 編號:SOCD263 托西/薩拉沙泰小提琴作品全集 第四集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test44192-1.wav
大約 9.5秒開始,右手琴弓持續反覆拉奏最高音弦 e弦的空弦音,左手按la弦的re音開始左手撥弦,旋律往下會有空弦la的左手撥弦,音高再往下會跳到re弦進行左手撥弦。連box都被騙以為這是兩人合奏,不過這要很懂小提琴演奏才不會被騙啦!....
p.s. 小提琴只有四根弦,最細也是最高音的是 Mi弦(e弦),再來 La弦(a弦),再來 Re弦(d弦),最低 Sol弦(g弦)。
聽看看!看看能不能聽出 Tosi 的小提琴演奏技術多麼可怕!..... 
其實我不覺得這是什麼音樂素養啦!只是我們要談論『音響的正確性』,那就得要有正確的答案。除了樂譜外,這種演奏技術造成的音色差異也是我拿來判定『聲音是否正確』的絕對標準。只要聽不出兩種音色不同,再好聽的音響我都會覺得hi-fi性能不足。
 作者: tetsuka
[如刪]
小弟音樂素養不足無法判斷小弟現在的系統是否為了音樂細節質感而造成音樂細節的正確性有錯誤,所以還是只能請教授有空時南下高雄幫忙小弟判斷一下了。
我也覺得還是家訪一下最可靠!要看時間了.......
 作者: Deen
請問kora 150 和 Audiomat SOLFEGE,在設計和用料上有何不同,而造成Audiomat SOLFEGE可以在不犧牲「音樂細節」的條件下,大幅提昇「細節本身的完整性」?(請問那天在教授家聽時,是用40瓦還是25瓦的模式?照教授的標準,應該是要用40瓦模式聽吧?)
就大家所知,還有哪些器材有同樣的能耐?
box 當天當然用 40w模式,40w我都有一點點嫌不夠了,25w應該會推不動。至於為何大勝?鬼才知道,先趕快想想錢要從那裡去騙..........
 作者: Deen
我覺得多數人(包含我自己)以為自己重視的是hi-fi,但其實可能在有意無意間,更重視的是質感,因為就像我前面說的,下半身的誘惑力太強大了。(黑武士:face you darkside  )
你有下載前面教授提供的音樂檔來聽過嗎?那可以測試音響夠不夠hi-fi
我自己測試後,對家中音響的評估是,hi-fi和質感一半一半,要hi-fi不夠hi-fi,要質感不夠質感,處於半瓶水、二百五的狀態XD
在不增加額外支出的情況,我若要調整,勢必要犧牲質感去提昇hi-fi,但其實我也會捨不得把質感降低。
[恕刪]
澄清一下,JMR喇叭並不是「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的音響,教授家的喇叭也是JMR的,但使用的是不同的擴大機和訊源。
Deen的自省實在真有意思.........  
多謝澄清!不然我會被box砍死....... JMR喇叭並不是「重視質感不重視hi-fi」的喇叭喔!我知道yuntree只是筆誤啦......
 作者: yuntree
你說的是有可能的。不過講到我的系統,可能連談hi-fi或質感都談不上。以音響的角度來看,我還是門外漢的等級。
教授的音樂檔我有載過好幾個聽,沒一個好聽的,現在想想應該都是被殺光光啦  。這是最簡單合理的可能。
只有之前有版友貼了不同電源rip出來的同一樂曲,我只聽其中一首,有分辨出來。
[恕刪]
我想說的是這裡我不太理解所謂的 只重視『質感』並不十分重視『hi-fi性能』 是什麼意思。
JMR喇叭的聲音正確性我是知道的,我是從這一點才找到這來的。
yuntree 好像沒有分享過你的音響系統之完整資訊?別怕啊!我以前都使用三萬元的系統而己呢!分享你的音響系統,我們才可以得到更多正確的音響經驗喔!
像多謝 tetsuka的分享,老實說我一直以為 elac是電腦性能>>>音響性能的喇叭,幸好 tetsuka幫它徹底平反了!....  
只重視『質感』並不十分重視『hi-fi性能』 <== 簡而言之,我覺得box店裡的聲音『軟綿綿』,什麼細節都有,聲音極美,但是氣勢就是出不來。我當然知道是空間太大的缺點,但是發現去欣賞的玩家都沒有選擇強化氣勢的聆聽位置,而選擇『軟綿綿』的聆聽位置。結果我就因為判定他們喜歡『軟綿綿』的聲音從而推測 只重視『質感』並不十分重視『hi-fi性能』。
現在當然知道是訊源害的,當然最可能的是因為他們訊源不夠頂級從而偏好『軟綿綿』一點...點...點。無論如何,我己經知道
audiomat+jmr 的聲音最最正確的聲音就是了!......... 
此篇文章於 2017-12-24 12:23 AM 被 psycho 編輯。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4, 10:51 AM
#3149
此篇文章於 2017-12-24 12:20 PM 被 yuntree 編輯。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2-25, 08:59 PM
#3150
 作者: psycho
box 當天當然用 40w模式,40w我都有一點點嫌不夠了,25w應該會推不動。至於為何大勝?鬼才知道,先趕快想想錢要從那裡去騙.......... 
這是選擇前後級而不是兩台Audiomat SOLFEGE的原因?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