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11-20, 05:54 PM
#221
Stereo Sound no.161的case是4.3m(L)x3.4m(W)x 3m(H).
石井這個專輯持續至少有七八期, no.161是最後總結的一期.
我會喜歡石井的方式是因為, 如葉Sir所言, 整體看起來非常簡潔. 而且施工看來有機會自己來DIY. 當然先要有一個近似石井推薦的長寬高比例: 1:0.845:0.725.
-
-
2011-11-21, 11:39 AM
#222
 作者: River
Stereo Sound no.161的case是4.3m(L)x3.4m(W)x 3m(H).
石井這個專輯持續至少有七八期, no.161是最後總結的一期.
喇叭與聆聽位置約略在何處呢?
 作者: River
先要有一個近似石井推薦的長寬高比例: 1:0.845:0.725.
雜誌上提到比例是重點嗎?
-
-
2011-11-21, 04:38 PM
#223
 作者: drunkenlife
喇叭與聆聽位置約略在何處呢?
雜誌上提到比例是重點嗎?
如果兄有想要知道細節, 我倒是可以把相關幾輯的stereo sound連載翻出來給兄參考.
這樣比較有效率. 
因為說實話, acoustic我是一點都不懂啦....(sweat)
-
-
2011-11-21, 06:45 PM
#224
石井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1, 08:42 PM
#225
 作者: hojuiyang111
沒有擴散的效果,我以為不可能有驚人的聲音.
的確是如此,而且也要有反射.
依日本這國家的空間條件+使用習慣,
有可能致樣才是符合他們要的吧??
但這也是我為何喜歡山中敬三的原因.
因為他是少數日本早期的大玩家中,知道2SP系統的背牆應該要用"堅固的不規則"反射材質者.
而我,也堅信如此!!

StevenCheng將軍
-
-
2011-11-21, 08:46 PM
#226
 作者: River
如果兄有想要知道細節, 我倒是可以把相關幾輯的stereo sound連載翻出來給兄參考.
這樣比較有效率. 
因為說實話, acoustic我是一點都不懂啦....(sweat)
River客氣.
acoustic每個人都懂一些的.
但在下一直相信..有一些?商業考量的雜誌或文章所表述的內容..
天生就會不如~
我們這般簡單直接的討論.:O
為何.
立體聲"季"刊..講音響室聲學測量不少期了吧.
有提過~猝發響應的影響嗎?
有提過~相位偏差的不當嗎?
可能我未查覺.
但這兩項的確深刻影響著重播..
 作者: hojuiyang111
沒有擴散的效果,我以為不可能有驚人的聲音.
翻譯問題吧.
擴散~聽起來很優.
但是音響重播..一大部份的敵人也在於"擴"~中文原意應該是廣/加大之..
喇叭在無響室測規格..卻要在有響室聽音樂:P
廣/加大的結果..可能造成扭曲!..就是駐波或凹陷.
散..怎麼散? 發散..消散..還是不散繞樑|-).
聲音發出後.RTA60的規範定在那兒.
音樂廳要參考之.音響室難道不必.?
超過一個時間差未消散.就干擾到後面的音樂聲..
這好像是簡易道理噎..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2, 03:00 PM
#227
 作者: River
如果兄有想要知道細節, 我倒是可以把相關幾輯的stereo sound連載翻出來給兄參考.
那太麻煩了,不好意思這麼麻煩你,我有機會看到再說囉...
 作者: River
我想石井式的一個主要know how是吸音面積和全部牆面積的比率拿捏
在Stereo Sound no. 161裡, 石井有詳述一個case, 他設定的比率是22%
22%總覺得很低...
想想看空間有六個面,22%差不多等於只有地板鋪滿地毯其他都是木板面這種程度,
以經驗來說,似乎略少了點...
 作者: River
Stereo Sound no.161的case是4.3m(L)x3.4m(W)x 3m(H).
以此例而言,空間不大,和台灣多數人用的空間差不多,
我的經驗是該多一些,約略到50%軟調,會顯得比較乾淨輕鬆,大音量也耐聽
若是空間比較大,間接音的效應低些,那軟調的比例就不見得要那麼高
-
-
2011-11-23, 01:26 PM
#228
 作者: River
綜合以上,
左圖整體振幅頻率響應平順,右圖impulse response乾淨,
那麼就整合二者不就成了?
牆面、天花板全都內藏吸音棉吸收低頻,
一次反射點針對作用最強的頻段採取擴散或吸收方式處理,
其他位置酌量調整軟硬二種面材比例以控制中高頻段殘響量,我會建議至少一半軟,
此外,我會建議聆聽位置這側採live end,座位正側面多加擴散,喇叭那側採dead end,盡量吸音。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23, 05:49 PM
#229
等我賺夠錢要換空間時
一定要找兩位做軍師
麻煩是還好, 我週末都在台北.
-
-
2012-01-19, 12:25 AM
#230
 作者: drunkenlife
綜合以上,
左圖整體振幅頻率響應平順,右圖impulse response乾淨,
那麼就整合二者不就成了?
牆面、天花板全都內藏吸音棉吸收低頻,
一次反射點針對作用最強的頻段採取擴散或吸收方式處理,
其他位置酌量調整軟硬二種面材比例以控制中高頻段殘響量,我會建議至少一半軟,
此外,我會建議聆聽位置這側採live end,座位正側面多加擴散,喇叭那側採dead end,盡量吸音。
通常燒友們的配置.多是器材(發聲)端是..相對乾淨.空曠.與對稱的.另一方就相對軟調些..沙發.櫥櫃.門.桌..等等.
配上台灣普遍的硬調空間.又不是多講究表面材的話.還真的很少能見到頻率與猝發響應都很ok的例子噎..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