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11-15, 01:15 PM
#201
好的會更好
不好的會變好
漸漸地所謂好與不好的分野不再那麼明確
所謂的好與壞是聽者的主觀, 源頭其實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 美學不同罷了
唯一不變的是硬體必須一直進步
所謂的硬體包含器材, 空間, 以及調整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15, 01:23 PM
#202
我看到母豬也會說很好.............拿去用啦!
-
-
2011-11-15, 01:25 PM
#203
-
-
2011-11-15, 01:46 PM
#204
-
-
2011-11-15, 10:04 PM
#205
 作者: kevintran
嗯!有時候錄音的結果是反應演奏者或是指揮對”音樂美感“的詮釋;就像去餐廳吃飯一樣,不是所有的菜都適合所有的人。
我承認我的音響系統水準不高,但是在這個系統上我已經可以找到很多符合我的”音樂美感“的錄音。至於那些和我的”音樂美感“不搭調的音樂/錄音,那就算是人生中的一些無可避免的缺憾吧:):) 很幸運的,我喜歡的演奏家/指揮/錄音都不特別紅;相對的,我也就不用和別人搶那些名盤。
您客氣.
有時候人生真的會有.千挑萬選的目的還不如自然形成的巧遇.
但是盛名美食.或超級組合.或歷史名盤..還是社會需要的.那已然是種境界..:o
 作者: hojuiyang111
我最近的心得,
軟體多半沒有大問題,
多半是硬體設定和空間的問題.
了解軟體錄製,
我倒以為末端用家不一定必須了解,
就如同末端用家不一定必須了解硬體的設計.
凡事還是需要專業領域者.有多幾位專業友人.需要協助解疑時就不容易偏..:o:)
 作者: 小葉
我的觀點是
音響要懂
音樂要懂
錄音也要懂
能者必多勞.賢輩長寂..撩.:P
 作者: chsiang
好的會更好
不好的會變好
漸漸地所謂好與不好的分野不再那麼明確
所謂的好與壞是聽者的主觀, 源頭其實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 美學不同罷了
唯一不變的是硬體必須一直進步
所謂的硬體包含器材, 空間, 以及調整
好.!
君子和而不同.非君子異中求同..:P:o
-
-
2011-11-16, 12:31 AM
#206
 作者: 小葉
我的觀點是
音響要懂
音樂要懂
錄音也要懂
要懂的可多呢...:^)|-)|(|-
零件、線材特性 要懂,
廠家的試聽器材及環境一定要知道,
cd 材質當然要明白,
黑膠刻片當然也要講究..刻片機器一定要了解...
錄音師的監聽系統不能不清楚...
混音師心中的聲音要打聽..
-
-
2011-11-16, 12:40 AM
#207
葉Sir, 不知道您有沒有試過Stereo Sound裡的石井伸一郎的空間處理方式?





-
-
2011-11-16, 09:23 AM
#208
yes...何大說的沒錯
所以我並不會說什麼不需要去瞭解
能瞭解多少就盡量瞭解 (y)
 作者: hojuiyang111
要懂的可多呢...:^)|-)|(|-
零件、線材特性 要懂,
廠家的試聽器材及環境一定要知道,
cd 材質當然要明白,
黑膠刻片當然也要講究..刻片機器一定要了解...
錄音師的監聽系統不能不清楚...
混音師心中的聲音要打聽..
-
-
2011-11-16, 09:55 AM
#209
River兄
看過石井的書.沒試著照做過.
因為所做過看(聽)過的實際案例中.預算影響整體是蠻大的原因.
將美觀(學)融入適宜居家氛圍.是日式風格的長處.但花費就..
私以為.設立音響室要可行的話.還是先跑個模擬.知道擷長補短方向會成功率高些..
若是偏向數位(流)訊源的新世代玩家.空間問題會相形容易解決些.
指教.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11-16, 10:17 AM
#210
 作者: 小葉
yes...何大說的沒錯
所以我並不會說什麼不需要去瞭解
能瞭解多少就盡量瞭解 (y)
我認同.
但對單純聽音樂比較多的人,
事實上不用瞭解太多,
加上變數太多,有些無法改變的變數當作黑盒子就可.
瞭解很多,就一定比較會調整?
我想也不一定.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