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第2點以下都有混淆的危險。
第2點如你所說,會被空間與相位問題所混淆。
第3點很麻煩,因為『樂器的形體和比例』常常是被『錄音』決定了,請參考
唱片之『錄音』本身承載著最重要的藝術旨趣;『血盆大口』與定位不良極可能是錄音本身出問題。
第4點不行啦!保證把小提琴調整成『電子小提琴』、鋼琴變成『電子琴』、管風琴變成『手風琴』......
剛剛忘了說,何大大這些討論雖然是紙上談兵、我又是說得一口音響

,但是我們所交流的,都是貨真價實『軟體經驗豐富』的人自然會注意到的音響特色。何大如果發現有人認為你只談硬體卻不重視軟體,別懷疑,對方的軟體實力很差才會這樣說....:P
我可是使用手提音響聽過近萬張唱片才踏入音響硬體的死忠軟體派,聆聽音樂軟體的旨趣本來就在於挖掘唱片中演奏家的最高訊息量或音樂本身最高的訊息量,理所當然音響系統也會特別注重最高的訊息量。不驚豔最高訊息量的音響系統帶來聆聽音樂的樂趣,佷懷疑他會有多熱愛音樂...:P :P
當然了,低價卻高訊息量的音響系統往往太過於不耐聽、聽久會累,
所以熱愛音樂卻選擇低訊息量的音響系統是非常合理的;因此我前段用詞是『驚豔』而不是『一定要使用』。只是既然會『驚豔』,理所當然不會任意批評追求最高訊息量的傻勁。
真正的音樂素養絕對不會批評玩音響是玩物喪志(除非能證明某種玩法對音樂欣賞真的有害!),何兄這一點真的可以寛心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