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06-22, 08:20 PM
#241
-
-
2008-06-23, 11:01 AM
#242
最大訊息量 v.s 音域平衡
最大訊息量 和音域平衡的播放會衝突嗎?
這我不太確定,
仍需一段時間的體會.
為求音域的平衡,小弟的作法
有時要透過空間和微調,來處理或吸收某些突出的頻段.
但有時會發現更多的訊息會跑出來.
或許這就是正確的方向.
可能就是一般的看法:
除去了多餘的音染,動態會更好細節也會更多.
-
-
2008-06-23, 11:25 AM
#243
 作者: hojuiyang111
這種『音場高度』,小弟倒是沒印象.
在許多小弟訪問過的玩家,包括小弟自己家.
『音場高度』,能充滿屋頂就算厲害了,
mono 唱片,大概只在屋高的一半.
所以我不太明白psycho 兄說的是什麼..:^)
不過,太長的殘響也是不對,
尤其標準音響室的殘響多半只有0.3-0.6 秒,
您說的殘響事實上是不合理的..?
 作者: harrisonlin
殘響的問題,以現實為考量點,把參考值加大,你會慢慢了解psycho兄所言的,當然有些我保留著.
麥克風的位置應該是上方沒錯吧!那編制的第一排應該是離的距離越近相差高度越大,編制最後一排離的距離越遠相差高度越小.
錄單純1-2個樂器,麥克風是很近的.形體要越接近真實大小,當然也有例外.
這裡大概是『殘響』一詞溝通不良.... 
hojuiyang111 所謂的殘響,是指『音響室的殘響』;我說的殘響 ,是指『錄音場所』的殘響,在這個例子指的是該唱片在教堂演奏時,教堂本身的殘響 ,這個殘響通常是非常長的。
聽LP的發燒友最熟悉的是黑教堂,但是它是人工殘響不是自然殘響,聽起來非常乾淨但不是我的偏好。
也許不說殘響,總之,就是人聲一唱,尾韻一直上升,破天花板而出。何大沒有這種聽感經驗,我會猜測是沒有找到『音場高度』錄音比較正確的LP唱片(LP那一片有這種現象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論及這種音場高度,黑教堂原版LP是被我這張CD K 好玩的....:P )
 作者: michael99
我是去朝聖的啦:P
跟psycho去踢館是不同的耶:O
 作者: musk
那我跟你一樣也是抱著虔誠的心去朝聖的,psycho則完全是抱著踢館的心態! 
這兩個傢伙真是胡說八道! 
想當初他們以為我去 twc 家一定拼命吐槽,結果我不是說了人家一大堆優點?哼哼,等我去他們家之後....:P :P
 作者: hojuiyang111
最大訊息量 和音域平衡的播放會衝突嗎?
這我不太確定, 
仍需一段時間的體會.
為求音域的平衡,小弟的作法
有時要這過空間和微調,來處理或吸收某些突出的頻段.
但有時會發現更多的訊息會跑出來.
或許這就是正確的方向.
可能就是一般的看法:
除去了多餘的音染,動態會更好細節也會更多.
我的看法是:最大訊息量會造成音域平衡變得非常非常困難。
訊息量不高,無論那個頻段 不夠線段甚至失真連連,基本上很可能聽不出來,當然就覺得好聽了。再加上很多人『只注意』中頻的訊息量,中頻解析度與細節極多當成全頻段訊息量很多,這個更容易造成『中頻最大訊息量而且中頻音域平衡』而以為這是很好的音響系統.......我在CP值很高的全音域、CP值很高的單端管機、CP值很高的LP、CP值很高的美聲喇叭....最常發這個現象....:o :o
而最大訊息量之下,追求音域平衡會非常非常燒錢,我個人是很懷疑一百萬元之內應該不見得做得到。所以,我個人選擇妥協音域平衡,追求最大訊息量。這樣子至少面對千萬音響系統時,還有一個勉強比得上的參考座標...
-
-
2008-06-23, 12:43 PM
#244
-
-
2008-06-23, 01:28 PM
#245
音域平衡
但音域平衡是什麼呢?
是最接近真實的樂器的音色嗎?
還是什麼呢?
大家的認知接近嗎?:O
-
-
2008-06-23, 06:09 PM
#246
 作者: hojuiyang111
但音域平衡是什麼呢?
是最接近真實的樂器的音色嗎?
還是什麼呢?
大家的認知接近嗎?:O
我的定義是:
單一件樂器的音域從頭到尾,沒有一個音階有『不正常的突出感』。
當然了,全面壓縮動態的唱片(或音響),也可以做到這種『訊息量極小 ,但是音域平衡』的假象...:P :P
-
-
2008-06-23, 10:28 PM
#247
 作者: psycho
我的定義是:
單一件樂器的音域從頭到尾,沒有一個音階有『不正常的突出感』。
當然了,全面壓縮動態的唱片(或音響),也可以做到這種『訊息量極小 ,但是音域平衡』的假象...:P :P
音域平衡是什麼呢?
小弟耳朵一直在改變,心中的音域平衡也一直在改變,
或許要用簡單的文字來表達不太容易.
小弟來歸納看看,
1.無不正常的突出的音頻.(這和 psycho兄 應相同)
2.能表達出良好音場和定位的音頻,(這可能和空間/相位也有關)
3.在慣聽的音量下,樂器的形體和比例是恰當或是自己喜愛的.
4.能表達出自己喜愛的 "音樂性"..?
-
-
2008-06-24, 01:45 AM
#248
-
-
2008-06-24, 07:32 AM
#249
 作者: psycho
真正的音樂素養絕對不會批評玩音響是玩物喪志
對於不愛音樂沒多少軟體且又以燒錄片居多又喜歡用所謂的加料發燒片測音響性能卻又頻頻換器材的人可謂玩物喪志!
-
-
2008-06-24, 08:18 AM
#250
 作者: psycho
我覺得第2點以下都有混淆的危險。
第2點如你所說,會被空間與相位問題所混淆。
第3點很麻煩,因為『樂器的形體和比例』常常是被『錄音』決定了,請參考 唱片之『錄音』本身承載著最重要的藝術旨趣;『血盆大口』與定位不良極可能是錄音本身出問題。
第4點不行啦!保證把小提琴調整成『電子小提琴』、鋼琴變成『電子琴』、管風琴變成『手風琴』......
剛剛忘了說,何大大這些討論雖然是紙上談兵、我又是說得一口音響  ,但是我們所交流的,都是貨真價實『軟體經驗豐富』的人自然會注意到的音響特色。何大如果發現有人認為你只談硬體卻不重視軟體,別懷疑,對方的軟體實力很差才會這樣說....:P
我可是使用手提音響聽過近萬張唱片才踏入音響硬體的死忠軟體派,聆聽音樂軟體的旨趣本來就在於挖掘唱片中演奏家的最高訊息量或音樂本身最高的訊息量,理所當然音響系統也會特別注重最高的訊息量。不驚豔最高訊息量的音響系統帶來聆聽音樂的樂趣,佷懷疑他會有多熱愛音樂...:P :P
當然了,低價卻高訊息量的音響系統往往太過於不耐聽、聽久會累, 所以熱愛音樂卻選擇低訊息量的音響系統是非常合理的;因此我前段用詞是『驚豔』而不是『一定要使用』。只是既然會『驚豔』,理所當然不會任意批評追求最高訊息量的傻勁。 真正的音樂素養絕對不會批評玩音響是玩物喪志(除非能證明某種玩法對音樂欣賞真的有害!),何兄這一點真的可以寛心啦!.... 
感謝psycho兄回覆,
2.比較複雜或許和軟體也有關,或許以後再向您請教.
3.樂器的形體和比例,小弟的經驗是受硬體和空間部分的影響,
有時唱片鎮便會影響樂器的形體和比例.
4.所以小弟打問號,不過事實上大家的 "音樂性"..均不同呢?
只談硬體卻不重視軟體?
我比較愛談硬體,因為有其標準和理論,
談軟體的"音樂性"..我覺得有時和談硬體的"音樂性"..有些類似,
各說各話,沒什麼意思呢..
更有趣的是,評論音樂大師我們需有什麼能力呢?
高訊息量的音響系統帶來聆聽音樂的樂趣,
其實不太容易,不愛花心力調整也無法達到.
這問馬哥就最清楚了.
玩音響不會是玩物喪志,比起玩錶買車花女人,
這有創造性多了.
勇於調整其實才是物盡其用呢..
玩軟體尤其黑膠,才真是嚇人,
數萬元一張,已不是希罕事了..8):P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