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remo
在我認為,一支mic就是整個現場中的“一部份現場”,假設說這個錄音現場我們也有當場聆聽,我們一定會在一個我們應該在的位置〈那應該就是觀眾席〉,然後我們以這觀眾席的聽感,來聽它製成唱片後的聲音,然後評判...,這樣到底有沒有問題?這20支mic混在一起後,能符合我們的聽感幾成?還是說它符合的,是它經過合理性後製,而給人“覺得”合理的聽感?:^)
我曾經在一個地方看到一隻喇叭, 主人告訴我這隻喇叭曾經碎裂成幾十片碎片, 後來找來專家把它接回去, 主人不說, 我完完全全看不出曾經受損過....(即使說了, 我還是找不出破綻)
是不是燒友的的潛意識(或是被教育成)認為多mic錄音要後製絕對會失真? 多mic混音一樣也有很優秀的作品不是嗎?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