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2-01, 06:23 PM
#141
1.2 我要說的就是劉sir要說的點,發燒友要注意用來調效系統的唱片
3. 我會明白劉前輩的意思,但要回答劉sir自己提出來的,一般人能會看不懂,心跟爽是有很多背後的東西
4. 我要強調的其實不是好錄音or壞錄音,是要發燒友多花點時間瞭解自己用來調效系統的唱片到底該怎麼聽
我不覺得這會是錯誤....簡單來說
我要表達的問題其實很單純,例如
(1) 您有確認過在皇帝位時,左右喇叭的聲音大小是一樣的嗎?
or
(2) 混音師在進行多軌轉兩軌只有決定左右的定位,您如何確定出相對前後的位置應該如何
(3) 某XRCD重新master強化了中頻,用他來調整系統會不會有問題?
-
-
2010-12-01, 06:24 PM
#142
這就是我說的問題,而為什麼有這種問題,就是現行的唱片製作 是 for commercial not for high end,大部份的人都是一般電視、電腦、mp3在聽音樂的,錄音室的設備已足夠滿足這樣的標準,但 for high end, no way
=> 用不充足的資訊作為標準錄出來的音樂,為什麼就可以當成什麼調整音響的正確標準呢?
如果今天用更好的環境與設備來進行錄音的監聽、混音與master....
這就會更好了
-
-
2010-12-01, 06:27 PM
#143
High End廠商在生產研發器材時,基本的測量是一定會的
但聲音的呈現就是靠設計者所調整與表達的
菜都符合標準
但不同人炒味道就不一樣
現在的發燒友是菜隨便拿就開始炒.......
-
-
2010-12-01, 06:35 PM
#144
 作者: chsiang
有些錄音聽起來所有樂器大約在同高度, 但是會有距離深淺不一. 有些錄音聽起來, 深淺的感覺沒那麼明顯, 但是明顯高度有差, 較遠的樂器聽起來比較高, 近的樂器聽起來比較低.....
聽流行一般都會聽到電吉他略比鍵盤樂器高一點, 但事實上鍵盤樂器架設都要比電吉他電bass高一點, 又插電樂器amp通常都放地上, 怎麼聽起來會有這種高低差勒? 又drum通常都錄得很大一組, 可以從左聲道橫跨道右聲道, 雖然與一般樂團站位符合, 但實際聽現場並沒有這種聽感.....
又聽古典樂現場, 我自己是很少聽到很明確的定位: 音色是分離的, 但定位是模糊的, 一般重播系統定位也許是明確的, 但是音色卻是模糊的 剛好呈現強烈的對比!
重播與現場是否是迷思呢? 真是個有趣的議題!
transparent 的女老板認為現場是沒有定位的.
重播與現場是否是迷思呢?
stereo sound 的老前輩,
認為音響是可以超越現場的.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2-01, 06:40 PM
#145
 作者: martin
其實不只是台灣的音響迷,國外的音響迷我也沒看到幾個在搞測量的。
測量花的成本並不多,如果測了、等化了或調整了能保證好聽,幾百萬的DAC、前級加個測量功能要不了多少錢。為什麼幾乎沒人做?大家可以想想其中原因。8)
你這是在用你的偏見表達觀點
有在做測量的音響雜誌,我淺薄的閱歷都知道有Stereophile, Hi-Fi+, Stereo sound..
評論家級的有菅野沖彥,柳澤功力...
要將測量的結果化為實務的調整成果,需要很多know how,如果經驗不多,對聲學電學了解少,要解讀測量結果或調整出好聲音,那是容易的事?更不用講測量設備要買不便宜.而不容易單純的得到解決,正是音響重播和房間聲學困難的地方,否則現在資訊發達,美國也沒有到處都是卡內基廳,歐洲也沒有到處都是維也那愛樂廳. 你用"幾乎沒人做"來暗示這東西不是那麼重要,好像不是很客觀的發言
再說,真的都沒人做嗎?
你問問現在的AV影音玩家,哪一台AV擴大機沒有這些配備的? 事實上用的人很多,只是在hiend玩家心中,盲目的相信多隻香爐多隻鬼,認為物理性的聲學調整可以,電學的調整罪大惡極的人比較多罷了. 再者hi-end級的調整工具哪會沒有? Cello audio palette
FM 133/233, Mcintosh 前級, accuphase DG系列....這些東西,要不了多少錢?
還有我從沒看過誰講測量調整後就一定會好聽,你每次發言都很愛腦內補完喔
-
-
2010-12-01, 06:51 PM
#146
 作者: 小葉
大家討論的都太抓住一個點在討論了 |(|-|(|-|(|-
我想說明的是
要調校系統時,請用正確的態度與知識.....建立在一個客觀的標準上
瞭解錄音過程與現場音樂是非常重要的事
是調校系統該有的態度與認知
調效系統跟聽音樂是兩回事的層面....聽音樂可以喜歡就好,音響的調校可不是建立上喜歡就好
如果不懂錄音,不懂音樂、不懂測量
我不覺得這個人對正確的音響調校會有什麼認知8)
不懂錄音,不懂音樂、不懂測量
我不覺得這個人對正確的音響調校會有什麼認知
我以為
不懂錄音, 不懂測量,
和正確的音響調校沒有一定的相關,
如何測量,測量什麼,如何解讀測量,如何解決問題也是問題..
不測量能知道問題所在嗎?
測量能知道問題所在嗎?
-
-
2010-12-01, 06:54 PM
#147
 作者: 小葉
調音應該要有基本的科學過程
簡單說明
1. 決定聆聽方式 (要坐在那個位置聽音樂,如鋼琴旁、鋼琴前、或舞台中間.....)
2. 測左右
3. 測相位
4. 測頻譜 (進行空間處理,擺位調整)
5. 測殘響 (進行空間處理,擺位調整)
6. 使用"真正熟悉的軟體"進行系統聲音辨識與調效
音場大小、定位...(進行擺位處理、這個是最困難的地方)
7. 依個人所需要的(偏好)來進一步調整
如果都只依偏好、印象來玩音響,那就是各說各話自己爽就好
==============================================
以上是說明玩音響、調效音響 => 音響只是手段
不因這過程影響聽音樂 => 音樂是目的
但正確的音響調效方向才能接納更多不同的音樂
沒有衝突
我聽的,是左右相反耶!:P
我這麼說,當然是故意讓它相反的!
不過相反會影響到哪些部份嗎?
另外我先前與psycho兄的討論也有提到,音量很重要!不過小葉兄說的是比較在器材本身上的,而我也發現,類比線材應該都有左右音量不一樣的問題!8)
-
-
2010-12-01, 06:55 PM
#148
 作者: martin
劉仁陽前輩近年來已經不大讓人去聽音響了。
很可惜啊。
其實不只是台灣的音響迷,國外的音響迷我也沒看到幾個在搞測量的。
測量花的成本並不多,如果測了、等化了或調整了能保證好聽,幾百萬的DAC、前級加個測量功能要不了多少錢。為什麼幾乎沒人做?大家可以想想其中原因。8)
martin兄,小弟學薄,望海涵.
事實上搞測量的費用是驚人的,測量的費用雖由於這些年科技的進步使之有部分可稍降低,但其實更由於科技的進步而開展出新測量技術的提升,測量的費用也更是提升.
要談及電聲.建聲等相關量測,千頭萬緒,並非如兄所言如此便宜與簡單.
小弟自身剛好有一公開的測量數據作實例,或許兄台可以體會,首先開發者在進行研發物品時定要知其目的為何,往後如何進習檢驗,然一個新開發若無相當的學理與相關預測能力,則這樣的研發是很辛苦的,所需付出的成本代價(試件與測量...等等)將非常地高,幾年前小弟因受委託前往解決聲學與振動等相關問題(小弟學薄,比小弟厲害的高手如山如雲如海之多,是小弟幸甚),在這之中小弟有一事必需進行,便是設計且製造出隔制振墊來使用,而隔制振墊要弄出來便需能達預期目標,因此從設計到製作完成再到測量與實務運用皆是一段辛酸歷程,此物要進行測量時便需委由國家相關實驗機構進行,以確認此物的性能,若是失敗一次,測量費就是得照付,咱們能有幾次失敗的機會?
對於測量一事,各大家可以多多思考,測量真的不重要?還是測量可能要付出的代價太高,許多廠家在利益考量下,只要可以省的就盡量省,因為大多數的廠家也不見得有做或進行對外公開的測報結果.(或許也不能全怪廠商,成本太高利潤不相符,也或許尚有許多商業考量)
此物小弟前陣子曾在友站將當年的剩品贈送出去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37165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37162
-
-
2010-12-01, 07:05 PM
#149
 作者: THXman
martin兄,小弟學薄,望海涵.
事實上搞測量的費用是驚人的,測量的費用雖由於這些年科技的進步使之有部分可稍降低,但其實更由於科技的進步而開展出新測量技術的提升,測量的費用也更是提升.
要談及電聲.建聲等相關量測,千頭萬緒,並非如兄所言如此便宜與簡單.
小弟自身剛好有一公開的測量數據作實例,或許兄台可以體會,首先開發者在進行研發物品時定要知其目的為何,往後如何進習檢驗,然一個新開發若無相當的學理與相關預測能力,則這樣的研發是很辛苦的,所需付出的成本代價(試件與測量...等等)將非常地高,幾年前小弟因受委託前往解決聲學與振動等相關問題(小弟學薄,比小弟厲害的高手如山如雲如海之多,是小弟幸甚),在這之中小弟有一事必需進行,便是設計且製造出隔制振墊來使用,而隔制振墊要弄出來便需能達預期目標,因此從設計到製作完成再到測量與實務運用皆是一段辛酸歷程,此物要進行測量時便需委由國家相關實驗機構進行,以確認此物的性能,若是失敗一次,測量費就是得照付,咱們能有幾次失敗的機會?
對於測量一事,各大家可以多多思考,測量真的不重要?還是測量可能要付出的代價太高,許多廠家在利益考量下,只要可以省的就盡量省,因為大多數的廠家也不見得有做或進行對外公開的測報結果.(或許也不能全怪廠商,成本太高利潤不相符,也或許尚有許多商業考量)
此物小弟前陣子曾在友站將當年的剩品贈送出去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37165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37162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啦,但是測試應該是做不完的吧,花費也很驚人(我在頻率元件場服務近五年,RD和PE永遠都嫌資源不夠),空間聲響的測試應該也是如此吧
-
-
2010-12-01, 07:14 PM
#150
 作者: hojuiyang111
transparent 的女老板認為現場是沒有定位的.
重播與現場是否是迷思呢?
stereo sound 的老前輩,
認為音響是可以超越現場的.
我想說沒定位好像也不至於,我是覺得現場的位置感是很模糊!
但音響可以超越現場我能認同!
重播與現場是否是迷思?我覺得如果從唱片為出發,去探討所謂的現場,似乎是沒有可能有兩者可以完全相同之處,因為唱片只是現場的一部份!
好比說小葉兄這次的錄音計劃,想藉此來了解唱片跟現場的差異所在等等的問題,但最後用來評判兩者的標準、想法或感覺,是來自何處?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