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共435頁 第一第一 ... 138188228236237238239240248288338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371 到 2,380 共計 4343 條
  1. #237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不是樂團跟演奏家都能在維也納音樂聽表演的,也不是什麼器材都有資格放在一個好的空間的,技術不好的演奏者在更好的音樂廳只會更加的暴露他的缺點,音響系統也是,在越好的空間應該才是考驗音響器材的地方....而不是有好的空間就能補償系統的不足.......如同升級了一條線,聲音會變好嗎? 如線材設計得當,如在他前端的器材有缺點,反而才能真正反映出這個缺點,所以才會很多真正的好東西,反而被打槍,因為他平衡,所以不平衡的地方反而顯露出來了,正確的空間,應該是要更加的明確告訴使用者系統的優缺點在哪裡,而正確設計的聆聽室還需要您花這麼大功夫調整,這也可能證明了系統本身的不平衡。

    優秀的音樂廳是為誰建立的,不是觀眾跟演奏者嗎? 音樂廳的存在不是音樂聽的本身,好比您跟您的空間,搭配優良的器材,這才會完美,朗朗離開了音樂聽,在酒吧彈琴.....他還是朗朗(器材).....不會變AndyChu的

    音樂廳聲音必須擴散、傳遞、擴散後還要能自然消散,這個道理乍聽之下好像跟家中空間原則相同,不過每種音樂在音樂廳都還是有最好跟最差的位置,而最好的還是有妥協的最好.....因為還要顧及其他位置,而家中音響只是為您一個位置,兩者建立的概念應該還是似是而非的......
    因為空間沒有完美,就會有負面的結果,

    所以或許這麼說:

    更好的空間就能補償原有系統的不足?


    音樂廳和家中空間當然因目的不同,

    會有不同的設計目標,但不外吸音及擴散.

    且均希望大家能聼到好聲音.

    音樂廳也會透過微調得到更好的聲音.

    但不會換音樂家 .

    這和大家升級器材的想法是有些不同的?


    朗朗離開了音樂聽,在酒吧彈琴.....他還是朗朗(器材)

    但聲音可能不如在音樂廳.

  2. #2372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何大,我所想表達的是一個理想跟極致的思路,有錯請見諒跟再指正。

    每個環節都應該要有反映前端的功能,
    空間應該是審核系統的最後一道關卡,
    盡可能來設計及建立一個近乎完美的空間來審核系統,
    而不應該在設計及建立好的空間架構上再來大幅度的調整去補償系統的不足或降低能量.....
    微調是必須的.....
    這個微調應該是就您本身喜愛聽的音樂形態來調整,
    而不是微調來遷就系統的缺點的,
    音樂廳微調是因為遷就演奏者的技術或是遷就樂器調不出應該有的音色?

    音樂廳微調因應音樂種類,
    演奏家在著名有歷史的音樂廳,
    都盡量的能不動音樂廳本身以視尊重,
    但如演奏家調整樂器音色就好比是器材。

    當空間設計得當,
    本身應該是平衡的,
    對高中低頻的反應是平衡的,
    這時不平衡的應該是系統本身,
    這時增加一些調整空間的器材應該是時候,
    不過系統的問題就不解決了嗎?

    這應該也是反映出使用者購買及建構系統上的邏輯跟思考能力,
    最後關卡的守護者當然也就是用戶本身,
    如何取捨當然也要就現實面來考量,
    我這裡講的是理想。

    當然人人都能選擇妥協,而幾乎每個人都只能去妥協,多或少的問題,不過有機會建立視廳室的時候還是應該以這個思路,把問題在建立前解決,盡量在設計上尋得完美。

  3. #2373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何大,我所想表達的是一個理想跟極致的思路,有錯請見諒跟再指正。

    每個環節都應該要有反映前端的功能,
    空間應該是審核系統的最後一道關卡,
    盡可能來設計及建立一個近乎完美的空間來審核系統,
    而不應該在設計及建立好的空間架構上再來大幅度的調整去補償系統的不足或降低能量.....
    微調是必須的.....
    這個微調應該是就您本身喜愛聽的音樂形態來調整,
    而不是微調來遷就系統的缺點的,
    音樂廳微調是因為遷就演奏者的技術或是遷就樂器調不出應該有的音色?

    音樂廳微調因應音樂種類,
    演奏家在著名有歷史的音樂廳,
    都盡量的能不動音樂廳本身以視尊重,
    但如演奏家調整樂器音色就好比是器材。

    當空間設計得當,
    本身應該是平衡的,
    對高中低頻的反應是平衡的,
    這時不平衡的應該是系統本身,
    這時增加一些調整空間的器材應該是時候,
    不過系統的問題就不解決了嗎?

    這應該也是反映出使用者購買及建構系統上的邏輯跟思考能力,
    最後關卡的守護者當然也就是用戶本身,
    如何取捨當然也要就現實面來考量,
    我這裡講的是理想。

    當然人人都能選擇妥協,而幾乎每個人都只能去妥協,多或少的問題,不過有機會建立視廳室的時候還是應該以這個思路,把問題在建立前解決,盡量在設計上尋得完美。
    Andy 兄,

    討論在於分享看法,對錯有時很困難定論.

    平心靜氣討論有助人氣及思緒釐清,很好的.


    音樂廳微調,

    多半是因應樂團大小及觀眾人數作調整.

    有時是演奏者的位置調整.


    空間設計多半是有缺點的,

    多半是殘響控制不好, echo, standing way,

    這些均是影響聲很大的.

    空間我認為是系統本身的一部分.

    大家有沒有想過:

    將軍大的系統為何近日才 setup 起來?



    空間應該是審核系統的最後一道關卡?

    這可能要思考前提為何?

    器材進入後設計得當,當然 ok ,

    如果空間問題大了,連聽音樂都有問題.

    事實上,如果東西是慢慢增加的,

    空間可能隨時要微調的.

  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5. #2374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討論不會讓我動怒的......:*:*:*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Andy 兄,

    討論在於分享看法,對錯有時很困難定論.

    平心靜氣討論有助人氣及思緒釐清,很好的.


    音樂廳微調,

    多半是因應樂團大小及觀眾人數作調整.

    有時是演奏者的位置調整.


    空間設計多半是有缺點的,

    多半是殘響控制不好, echo, standing way,

    這些均是影響聲很大的.

    空間我認為是系統本身的一部分.

    大家有沒有想過:

    將軍大的系統為何近日才 setup 起來?



    空間應該是審核系統的最後一道關卡?

    這可能要思考前提為何?

    器材進入後設計得當,當然 ok ,

    如果空間問題大了,連聽音樂都有問題.

    事實上,如果東西是慢慢增加的,

    空間可能隨時要微調的.

  6. #2375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空間設計多半是有缺點的,

    多半是殘響控制不好, echo, standing way,

    這些均是影響聲很大的.

    空間我認為是系統本身的一部分.

    大家有沒有想過:

    將軍大的系統為何近日才 setup 起來?

    .............
    空間可能隨時要微調的.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討論不會讓我動怒的......:*:*:*
    ㄏㄡ...何大真神,怎知偶的系統為何近日才 setup 起來??:o
    你有放針孔在偶家喔!!
    只是,這是真的,已經一年多了,該RUN的也都RUN的差不多了.
    空間該"乾燥定型"的也成形了;所以偶近日都在移動SP和聆聽位置.
    其實2位所說都有理,偶也都認同,所以也就插不上嘴.
    不過,我還是希望發燒友能認同空間是器材的一環.
    畢竟是"玩音響"嘛!!:o

    StevenCheng將軍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8. #2376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朗朗離開了音樂聽,在酒吧彈琴.....他還是朗朗(器材)

    但聲音可能不如在音樂廳.
    這比喻似乎怪怪的... 如何說在酒吧彈琴的聲音不如音樂廳?


    朗朗, 聽的是他的琴藝

    史坦威, 聽的是他的音色

    而空間與場地或環境, 造就的是一種氛圍感



    若照何兄的說法, 當舖爵士改到音樂廳錄音的話聲音豈不更佳?!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usk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2377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其實我們要求器材設計的平衡,對於空間算是器材的一部分,其實可以平衡的,只不過能不能符合聽感,喇叭與空間其實應該視為一體,提供喇叭資料、空間立體大小、擺放位置,給專人(有程式跑的)設計空間的擴散、吸音、選用材質,這時空間跟喇叭是平衡的......這時候還是不平衡的話應該是喇叭前端的器材。

    不過到頭來,這個平衡是不是能夠符合聽感,搞不好什麼都平衡後,原來是自己聽東西不平衡.....哈哈哈哈哈阿

  11. #2378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是啊!調到最後,如果不能坐下來,好好把一張唱片聽完;或是,沒有一張接一張聽的欲望. 那我個人覺得,再“平衡”,也是空的.

  12. #2379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這比喻似乎怪怪的... 如何說在酒吧彈琴的聲音不如音樂廳?


    朗朗, 聽的是他的琴藝

    史坦威, 聽的是他的音色

    而空間與場地或環境, 造就的是一種氛圍感



    若照何兄的說法, 當舖爵士改到音樂廳錄音的話聲音豈不更佳?!

    環境的確會有它的 氛圍 ,

    好不好聽會有個人的因素在.


    當舖爵士到音樂廳會不會更佳?

    以聲音而言,在適當的小音樂廳我想會的,

    氣氛可能就不清楚了.



    如果空間有問題,

    琴藝,音色,均不會出色的,

    或者根本是負面的.

  13. #238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平衡、完整是客觀的調整方向
    是基本的完音響的準則,不能偏離
    任何主觀的偏好與調整應該要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下才是正確的
    (先能照出標準的好照片再加入自己的創意)

    當然您要跟純玩抽象與意念也可以
    (純創作,天才型攝影師)

    個人偏好前者

  1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