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bluelounge
JAZZ 很強調聽『氣氛』...
之前閱讀psycho大大的文章很久,沒想到第一次浮上來發言就提個異見,還請大大多多指教包涵。 關於Jazz的聆賞,其實最惋惜的就是大多數樂友仍把欣賞爵士樂的重心放在氣氛這一點上,舉例子來說,像人手一張的KIND OF BLUE(中譯"藍調泛泛":^)),無論是側標或網路上所見的聆賞角度大多都離不開"大師陣容"、"經典爵士"、"獨特氛圍"、"發燒錄音"等…充滿"名牌催眠+感覺"的形容詞,然而至今卻仍不見樂友針對裡頭所包含的技巧含意做過討論,如深夜點播率較高的首曲SO WHAT,是一首由MILES刻意設定兩個合絃反覆上上下下進行的曲子,由貝斯手與鼓手盡責供給穩定的節奏與合絃,使曲子猶如一條障礙PK賽的關卡,讓大師們"靈機應變"展出各路不同的破關招式,真材實料,一音一符毫無亂來與隨便的錄音,這才是聆聽爵士樂真正的重心。 惟可惜後來90年代流行界出了個Kenny G的影響,商業操作下,把爵士樂推銷成茶餘飯後的背景音樂或調適心情(簡稱調情)的工具,而忽略了其實大多數的JAZZ也應抱著ART OF THE MOMENT的態度來聽,以免在聆聽中間錯失那短暫而又精華的一抹靈感…;( 事實上,我真的很希望在錄音的正確性方面也有討論關於爵士樂錄音水準的議題,只可惜在我所知的經典爵士樂錄音中沒有多少作品的錄音待遇有如古典音樂般的講究…所以也許爵士樂裡只有"錄音水準"才是真正搞氣氛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