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08-31, 05:01 AM
#231
謝謝老師的說明, 我再聽聽看.
可能要與TOSI第一張比對後更易明白~:)
 作者: psycho
這個.............DORIAN 的 CD 所展現的錄音美學,跟我所體會的錄音藝術有非常大的差異喔!你可以跟 TOSI那張比較看看,看看你聽出來的差異是什麼;再來看看我以下寫的有何不同。
在我的聽感,DORIAN的CD是透過極強烈的壓縮超高頻與超低頻動態,然後再加上動態延展後製。也就是說,原始錄音的超高超低頻細節全部被抹平了,可是整體聲音聽起來『頻寬』是『好聽』的。
於是,這種CD會極度突顯中頻的任何細節,卻又沒有任何頻段凸起的不適感。因此很容易覺得非常發燒。
以上是一般而論,而你提到的這張CD我沒有聽過,所以演奏水準如何我不知道,錄音是否別出新裁也不知道.... 
-
-
2008-09-02, 10:33 AM
#232
 作者: wei123wei123
老師說的錄音幾乎都是極致,
RAVEL全集中的版本就是老師所陳述的那一片,
可怕的鮮明,鋼琴中多了很多的技巧在裡面,
一開始聽很多人以為是錄音不好,
後來才發現是技術、技藝,甚至是美學。
我買太多,要好好消化,
特別是晚上才能沈澱下來聽。
3q
買不完、也聽不完...:) 幸好你還年輕,很早就知道從音色去欣賞古典音樂,不像可憐的我直到六年前才搞清楚....(sweat)
消化後記得多多分享心得,因為這個音色路數在台灣是幾無參考指標,很容易犯錯,我自己也在六年中跌撞了N次;常分享出來交流討論,比較有減少犯錯的可能...:)
 作者: ataru168
謝謝老師的說明, 我再聽聽看.
可能要與TOSI第一張比對後更易明白~:)
客氣了,等你分享囉!
-
-
2008-09-02, 02:36 PM
#233
富蘭梭瓦、MEYER、雷非布,這幾個是我未來的方向採購的方向,
但是富蘭梭瓦的蕭邦全集是紙盒版的,不知值不值得,還是要買紅黑板。
那個MEYER也是17CD裝的,也是有夠大份量。
雷菲布則是剩下貝多芬還有DEBUSSY、佛瑞,幾張想買的還沒有買。
現在偶而聽SATIE,因為他的比較另一種風格,
而RAVEL的聲音跟DEBUSSY一比,果然人稱為瑞士鐘匠師一點也不為過,DEBUSSY就是一種浪漫取向,
古典樂在法國,光光在這三個人的風格就有很大的變化,
何況是琴聲的傳承,雷菲布的細緻、典雅,真的能撫慰人心。
富蘭梭瓦我是還搞不太懂,因為買了DEBUSSY,還沒聽熟。
CICCOLINI則是還中規中矩,科拉德則更EASY。
當然目前也只是在摸索階段,因為古典比我以前聽的音樂典雅太多拉,
我以前常聽JAZZ,更是浪漫不羈,但是彈鋼琴真是一種技藝、美學,
實在是很難,所以每一個能出片子的都是大師,只要心中沒有太多的高下之分,
其實不會難聽,跟器材一樣,太斤斤計較時,
根本有時是自群煩惱,像我去買唱片一樣,太多買不到了,買了全集,
常常變廢物,往往是就少少的一點點我才會好好聽。
貝多芬那奏鳴曲還沒在比老師文章在仔細看一下,才能欣賞那動人樂章。
這些音樂有時也是要看心情聽,人阿,真是的,隨時隨地心境都在改變,
適合的音樂也是一樣在變化。
老師阿,那富蘭梭瓦蕭邦全集值得買媽,MEYER鋼琴有什麼特別之處媽,
這些學生都想知道。
-
-
2008-09-03, 09:55 AM
#234
[/QUOTE]
 作者: wei123wei123
但是富蘭梭瓦的蕭邦全集是紙盒版的,不知值不值得,還是要買紅黑板。
這個千萬買不得!爛轉錄(只比GROC好),超爛製版,躁到完全受不了,千萬別買!
台北佳佳有富蘭梭瓦蕭邦之紙盒荷蘭版,喜歡蕭邦的話就是好東西了!
 作者: wei123wei123
那個MEYER也是17CD裝的,也是有夠大份量。
這套非買不可!超棒轉錄,不佳製版但躁感不強,194X的MONO錄音卻遠比現代發燒錄音更抓到很多普萊耶鋼琴的韻味(當然比不上新天新地的藝術級錄音),再加上平均一片那麼便宜,當掉內褲都值得買。
 作者: wei123wei123
雷菲布則是剩下貝多芬還有DEBUSSY、佛瑞,幾張想買的還沒有買。
只要買得起,見一張買一張啦!蕾菲布是唯一可以讓我從『對拉威爾沒興趣』變成『拉威爾與巴哈、貝多芬一樣偉大』的鋼琴家...
 作者: wei123wei123
現在偶而聽SATIE,因為他的比較另一種風格,
而RAVEL的聲音跟DEBUSSY一比,果然人稱為瑞士鐘匠師一點也不為過,DEBUSSY就是一種浪漫取向,
古典樂在法國,光光在這三個人的風格就有很大的變化,
何況是琴聲的傳承,雷菲布的細緻、典雅,真的能撫慰人心。
富蘭梭瓦我是還搞不太懂,因為買了DEBUSSY,還沒聽熟。
CICCOLINI則是還中規中矩,科拉德則更EASY。
當然目前也只是在摸索階段,因為古典比我以前聽的音樂典雅太多拉,
我以前常聽JAZZ,更是浪漫不羈,但是彈鋼琴真是一種技藝、美學,
實在是很難,所以每一個能出片子的都是大師,只要心中沒有太多的高下之分,
JAZZ 很強調聽『氣氛』,這種角度上流行的古典音樂名盤其實也是聽氣氛的,所以上述鋼琴家以最善長氣氛的富蘭梭瓦最知名、賣得最好;梅耶次之,而最深刻最有內涵的蕾菲布則完全被忽視。
古典音樂中的法國學派非常重視理性與感性的平衡、熱情與節制的平衡,甚至如《卡門》一般神性與獸性的平衡;所以你聽出『典雅』的確是觸及法國學派的重心了...(y)(y)
再來你要去感受『聲部的平衡』,因為『音色』對於古典音樂只是一種感官的工具,如何利用這種工具讓你感受到古典音樂的『聲部結構』,才是典雅、節制與平衡的古典美感。你可以試試看上述鋼琴家彈的巴哈或貝多芬後期鋼琴作品,看看同樣是賦格曲,不同的聲部平行出現時,是不是這些法國學派的演奏家特別清楚地呈現出『平行前進的聲部』?OK,這就是典雅的根源。
我正在寫一篇『平行式與序列式』不同的音樂音響體驗,到時你可以多多參考一下! 
 作者: wei123wei123
MEYER鋼琴有什麼特別之處媽,
拿梅耶與蕾菲布比是最有趣的...:)
梅耶充滿了天才式的自信、瀟灑,不同聲部的音色極其瑰麗,再怎麼不懂聲部平衡的典雅美感的人,都很容易被她的琴音感動。
蕾菲布卻充滿了教育家的使命與音樂家的歷史重擔,每一個琴音都讓你覺得是深思熟慮下產生的。當然音樂仍然非常流暢,但是比起梅耶就比較嚴謹多了。於是會產生整個樂曲結構的恢宏氣勢,不小心會被她壓得喘不過氣來....但要小心!很多人自陳被她壓得喘不過氣來,不是聽到她的結構氣勢,而是受不了她告訴我們太多音樂中的內容,受不了真正的巴哈、貝多芬的豐富內容,轉而寧可去聽情感動人但內容貧乏(削減次要聲部、突顯主要聲部、把賦格曲變成詠嘆調)的巴哈或貝多芬。
換句話說,梅耶是非常容易一聽就喜歡上的;但是要深入梅耶的世界,反而比深入蕾菲布還要困難。只要用心、努力就可以聽易聽出蕾菲布的特色,但是要聽出梅耶天才式音色營造下仍確保音樂結構的典雅,就有點困難了。
以上寫的都不是入門輕鬆的觀點,而是進階級的古典音樂欣賞;看不懂沒關係,再多多討論分享就好了....:)
-
-
2008-09-03, 11:39 PM
#235
這個千萬買不得!爛轉錄(只比GROC好),超爛製版,躁到完全受不了,千萬別買!
台北佳佳有富蘭梭瓦蕭邦之紙盒荷蘭版,喜歡蕭邦的話就是好東西了!
老師阿
這個紙盒何蘭版可以買媽。
我發現紅與黑系列也是7開頭,而且這個蕭邦也比較貴要1300,
我去台北還是猶豫了一回而,因為只剩1300,
但是小弟還想買飲料,這個東西1300還是要考慮一下,
結果買了老師以前也是很喜愛的CZIFFRA,因為LISZT全集才398
SCHUMANN也是398,還有BACH但是買的是女生彈MARIA TIPOhttp://blog.roodo.com/colinchen/archives/3746055.html,
因為都買太多男生了,要換換口味,還買了RAVEL的富蘭梭瓦,
因為想確定到底喜不喜歡富蘭梭瓦。
真的可以買的話,我就去基隆的唱片行訂,也許可以講價,
跟MEYER一起買,
歐歐
我李氏喇叭賣掉的錢只剩一點點拉
全部都變成EMI CD。
-
-
2008-09-04, 04:23 AM
#236
聽了又聽
發現又上網看了又看,發現他們用的鋼琴是法國鋼琴,好像叫百威鋼琴,
機理又不同於現代鋼琴,連季拉弗也是推崇這種鋼琴,
但是美國文化也把歐洲的一些文化侵略到了,真是可惜。
RAVEL的音樂表演出來還是我的最愛,看了又看EMI還會出一堆新的作曲家系列,
佛和威廉斯30CD 也才...
還是慢慢買,CHOPIN也有季拉弗的,雖然還沒聽過,但是5CD 398,實在太吸引人拉。
-
-
2008-09-04, 09:12 AM
#237
[/QUOTE]
 作者: wei123wei123
這個紙盒何蘭版可以買媽。
我發現紅與黑系列也是7開頭,而且這個蕭邦也比較貴要1300,
如果沒有極度缺錢的話.....這個紙盒荷蘭版鐵值得買(甚至投資)...:)
 作者: wei123wei123
結果買了老師以前也是很喜愛的CZIFFRA,因為LISZT全集才398
CZIFFRA 彈得不錯,但是我並不太熟,沒有『以前很喜愛過』...:P :P 是誰告訴你的?... 
 作者: wei123wei123
因為都買太多男生了,要換換口味.............全部都變成EMI CD。
偷偷告訴你:我開始理解音色藝術後,赫然發現演奏藝術極好的鋼琴cd絕大多數都是女生:隨便挑一張法國完全不知名的女鋼琴家彈奏的《展覽會之畫》就把流行的鋼琴演奏從頭到尾砍得東倒西歪;即使是貝多芬的《皇帝》請出瑪格麗特隆照樣讓至今為止有男性鋼琴家吃癟。連管風琴都難逃女生叫陣,只剩下指揮這一塊還留著男性最後一絲尊嚴了。果然,上帝創造男女是應該平等的... 
再者,把音響硬體省下來全投資音樂軟體很好啊!歡迎破我的音響五千元,cd一萬張的紀錄!.... 
最後,
 作者: wei123wei123
發現又上網看了又看,發現他們用的鋼琴是法國鋼琴,好像叫百威鋼琴,
以下的知識都是林主惟教我的,我根據唱片聽感自行猜測:
『普萊耶』(就是你說的百威吧?)鋼琴的確是法國鋼琴文化的精緻傳統,對於鋼琴音色極端感的人,一聽到法國文化兩大鋼琴品牌,就會認出他們『高頻會唱歌』的特性,熱愛不己。
但是,這種鋼琴的演奏特性,直到現在的錄音藝術師都覺得極難捕捉,因此新天新地那些鋼琴唱片,絕大多數還是用史坦威。不過,注意他們唱片上的標示,他們用的好像是『法國的史坦威』,這家公司如何運作我不熟,我只能根據唱片的聲音『猜測』;也就是同樣是史坦威,這些唱片中的史坦威之高頻歌唱性就是比英國、美國的史坦威還要強烈。至於是調音調出來的還是製造本身就不一樣,根據聽感我偏向猜測後者,根據CD嚴格標示琴的製造序號,也可以推測是後者。
所以這個鋼琴品牌的問題,我個人是傾向『較不重要』;因為在偉大的鋼琴家手底下,例如蕾菲布,可以讓一台史坦威聽起來像古鋼琴或大鍵琴(巴哈),聽起來像FAZOIT(貝多芬),聽起來像普萊耶(德布西),聽起來像貝森朵夫(舒伯特),聽起來就像標準的史坦威(拉威爾).....那就不太需要在乎她究竟使用什麼琴了....:)
-
-
2008-09-04, 03:46 PM
#238
JAZZ 很強調聽『氣氛』...
[/QUOTE]
之前閱讀psycho大大的文章很久,沒想到第一次浮上來發言就提個異見,還請大大多多指教包涵。 關於Jazz的聆賞,其實最惋惜的就是大多數樂友仍把欣賞爵士樂的重心放在氣氛這一點上,舉例子來說,像人手一張的KIND OF BLUE(中譯"藍調泛泛":^)),無論是側標或網路上所見的聆賞角度大多都離不開"大師陣容"、"經典爵士"、"獨特氛圍"、"發燒錄音"等…充滿"名牌催眠+感覺"的形容詞,然而至今卻仍不見樂友針對裡頭所包含的技巧含意做過討論,如深夜點播率較高的首曲SO WHAT,是一首由MILES刻意設定兩個合絃反覆上上下下進行的曲子,由貝斯手與鼓手盡責供給穩定的節奏與合絃,使曲子猶如一條障礙PK賽的關卡,讓大師們"靈機應變"展出各路不同的破關招式,真材實料,一音一符毫無亂來與隨便的錄音,這才是聆聽爵士樂真正的重心。 惟可惜後來90年代流行界出了個Kenny G的影響,商業操作下,把爵士樂推銷成茶餘飯後的背景音樂或調適心情(簡稱調情)的工具,而忽略了其實大多數的JAZZ也應抱著ART OF THE MOMENT的態度來聽,以免在聆聽中間錯失那短暫而又精華的一抹靈感…;( 事實上,我真的很希望在錄音的正確性方面也有討論關於爵士樂錄音水準的議題,只可惜在我所知的經典爵士樂錄音中沒有多少作品的錄音待遇有如古典音樂般的講究…所以也許爵士樂裡只有"錄音水準"才是真正搞氣氛的地方?:P
-
-
2008-09-04, 04:15 PM
#239
爵士樂的確是不簡單
即興雖似毫無規則,但其實樂曲仍然依照一定的和聲模進
很有可能樂手間的一個眼神,和聲及節奏走向就會為之丕變
心有靈犀,大概是樂手間最值得溫純的默契
而聽得出門道的樂友,大概也會為了樂手即興轉換的手法喝采
樂理底子不夠,是我至今還無法深入爵士樂的罩門
網兄的見解頗為精闢...
 作者: bluelounge
JAZZ 很強調聽『氣氛』...
之前閱讀psycho大大的文章很久,沒想到第一次浮上來發言就提個異見,還請大大多多指教包涵。 關於Jazz的聆賞,其實最惋惜的就是大多數樂友仍把欣賞爵士樂的重心放在氣氛這一點上,舉例子來說,像人手一張的KIND OF BLUE(中譯"藍調泛泛":^)),無論是側標或網路上所見的聆賞角度大多都離不開"大師陣容"、"經典爵士"、"獨特氛圍"、"發燒錄音"等…充滿"名牌催眠+感覺"的形容詞,然而至今卻仍不見樂友針對裡頭所包含的技巧含意做過討論,如深夜點播率較高的首曲SO WHAT,是一首由MILES刻意設定兩個合絃反覆上上下下進行的曲子,由貝斯手與鼓手盡責供給穩定的節奏與合絃,使曲子猶如一條障礙PK賽的關卡,讓大師們"靈機應變"展出各路不同的破關招式,真材實料,一音一符毫無亂來與隨便的錄音,這才是聆聽爵士樂真正的重心。 惟可惜後來90年代流行界出了個Kenny G的影響,商業操作下,把爵士樂推銷成茶餘飯後的背景音樂或調適心情(簡稱調情)的工具,而忽略了其實大多數的JAZZ也應抱著ART OF THE MOMENT的態度來聽,以免在聆聽中間錯失那短暫而又精華的一抹靈感…;( 事實上,我真的很希望在錄音的正確性方面也有討論關於爵士樂錄音水準的議題,只可惜在我所知的經典爵士樂錄音中沒有多少作品的錄音待遇有如古典音樂般的講究…所以也許爵士樂裡只有"錄音水準"才是真正搞氣氛的地方?:P[/QUOTE]
-
-
2008-09-04, 07:00 PM
#240
John925兄回應的正是我想表達的爵士聆樂經驗,不過爵士樂並沒有表面想像中的那麼艱深,只要上幾次台灣知名的爵士夫妻檔所辦的講堂後,就能輕鬆把樂理這個枷鎖重量給解開,不必讀譜也能輕鬆聽懂爵士樂。 在此先打住不續聊,這裡不是談論爵士樂的地方… 待以後有適合爵士聆賞討論(非打片與貼圖區)的議題再聊。
 作者: john925
爵士樂的確是不簡單
即興雖似毫無規則,但其實樂曲仍然依照一定的和聲模進
很有可能樂手間的一個眼神,和聲及節奏走向就會為之丕變
心有靈犀,大概是樂手間最值得溫純的默契
而聽得出門道的樂友,大概也會為了樂手即興轉換的手法喝采
樂理底子不夠,是我至今還無法深入爵士樂的罩門
網兄的見解頗為精闢...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