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自瑩聲有限公司,還蠻有趣的,大家不妨看看 :D
http://www.jadex.com.tw/jadex/content/news_detail.aspx?id=17
可列印查看
這篇文章來自瑩聲有限公司,還蠻有趣的,大家不妨看看 :D
http://www.jadex.com.tw/jadex/content/news_detail.aspx?id=17
昨晚拿著電視遙控器選台時,剛好轉到了「滿城盡帶黃金甲」...
同時憶起了那年將音響圈鬧得滿城風雨的一篇文章:滿城盡買「膜拜音響」
發覺本站有此主題連結業者投書(被回絕刊登)...針對該讀後感,再提出"個人"的讀後感...
先以首頁有話要說!這段話(也許大家漏看了?)來開場吧! :)
本文是本公司於2007年8月,為回應音響論壇225期“滿城盡買「膜拜音響」”而投書至音響論壇,希望表達些許不同的聲音。但是非常遺憾地,音響論壇方面最後因為某些因素,很“委婉地”回絕刊登本文。...
報導前是否詢問過部分業者或消費者的意見(抽樣調查)?如果是否定的,那就不是平衡報導;事後又回絕刊登”來函照登”,這種文章不就像是活在象牙塔裡的夢幻思維,是否真正客觀呢? 8)
對於撰寫讀後感的業者,"個人"感覺其勇氣稍嫌不足,如果是義正詞嚴的態度,那應該就不會被“委婉地”回絕刊登吧?! 8)
大而不當,往而不反 ─ 莊子 逍遙遊
“滿城盡買「膜拜音響」”讀後感
摘錄:
...更讓筆者疑惑的是:在替製造商以及代理商戴上一頂「Hi-End音響原罪論」大帽子之後,接下來的內文評論中,馬上又把之前,千夫所指的「膜拜音響」給拋諸腦後,Hi-End音響又在同一本、同一期論壇中「飛天鑽地」、「生龍活虎」了起來!...
...論壇封面十之八九,怎麼也都是各位編輯大人們文中口誅筆伐的「膜拜音響」呢?原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矛盾啊矛盾!
...「看看台灣大街小巷皆是販售『膜拜音響』的高級音響店」。各位編輯大人們恐怕是看走眼了!...大部分的音響店之所以委身於巷弄之中,是因為其收入根本負擔不起大馬路邊、地點顯著的店面租金...真正如各位編輯大人們所言之「高級音響店」當然存在,但不過鳳毛麟角。各位編輯大人們,可別以偏概全了!...
...一套搭配得宜的音響仍是重現音樂的最佳工具!誰能讓已故的卡拉揚帶領著柏林愛樂演出貝多芬的九大、聽卡拉絲引吭高歌普契尼的托斯卡、觀賞顧爾德彈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 ─ 在每個愛樂者的家裡及心中!少了一套搭配得宜的音響,你我都不能!更別自欺欺人的跟消費者說:「就算是那些一兩萬元的音響單機,對一般受薪階級來說也往往覺得與大賣場三千元一套的床頭音響沒有太大的差異!」...筆者在此沉痛但誠懇的呼籲論壇各位無冕王們:請不要再次以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穿鑿附會、不負責任、「風花雪月」般的文字汙辱音響界大多數良善的從業人員,更不要用諸如「膜拜音響」的荒謬名詞抹黑全世界的音響工業!
矛盾是誰造成的?不是業者本身嗎? |-)
編輯(小姐、先生)為何言必稱"大人"呢? |-)
"無冕王"是新聞記者的美稱。編輯=記者? |-)
只是個工作"職稱",不必官僚,毋須敬畏(怕得罪?)... :D
也不代表他說的都一定對! 8)
完全沒有提到廠牌,也會得罪人。哎。(sweat)
查了一下手邊的論壇,六月文章刊出,七月沒有登回應,八月馬上就沒看到這家代理的廣告囉。;(
此文與此一回文都久矣。當時人在雜誌社,實在不方便出面做任何回應。現在事過境遷,我想大家都可以較冷靜的來看這件事情。
雜誌上的文章是指Hi-End音響如膜拜酒並非人人需要(Cult Wine一詞並不存在任何負面意義),也並非人人可買、可賣。Hi-End音響應由專業的音響店來示範、銷售才有其意義。在美國即使是大城市,Hi-End音響店也不是開車十分鐘內就可以碰到三家的這種密集程度。音響經銷商分布太過密集的負面效應很多:
一、素質良莠不齊,音響迷們容易聽到不專業的示範,造成買音響時的困惑(這種聲音怎麼要花這麼多錢?)。
二、多家競爭結果,價格混亂,消費者普遍認為音響店報價後不砍個好幾成自己就是盤子。
三、進入產業門檻低,體質不善的經銷商閃電結束營業,人去樓空讓收不到貨款的代理商徒呼負負,此種案例每年都在發生。
所以標題就點出是滿城皆「買」膜拜音響,此文一出,沒碰到真正進行買賣行為的經銷商回應,反而抗議的皆為代理商,我也只能苦笑了。同樣一篇文章,每個人會挑自己在意的部份來看,也算是給我自己好好上了一課。(blush)
您真是客氣/識時務..ㄚ..
敢問~小員警..當時做何反應勒..?
以今之世道.只要你願(安)受小員警之取締..通常他都會小吃一驚...以低(罰)標相待之..
現在有空中警察隊啦 .. 200多 照抓 .. 空中拍照不危險 :D
有沒有懶人包可以看!
看的霧殺殺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2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3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60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5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6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7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8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359
拜讀貴刊第225期之【音響筆記】,看到各位編輯大人們如「風花雪月」般的大作;小弟也不自量力的「何不各抒己志」一番吧!
不可諱言,現今的台灣音響市場,著實有著M型兩極化的趨勢,中低價位產品市場早已大不如前。但這完全是音響製造商以及代理商的責任嗎? 一般消費者不明就裡,我們都可以接受;但論壇各位編輯大人們總該知道:台灣中低價位音響市場之萎縮主因,是因為我國自民國93年起實施之音響商品安規檢驗,導致各代理商欲引進中低價位音響產品的困難度增高所致!(此為典型之非關稅貿易障礙!)請容筆者使用些許篇幅簡述我國之安規檢驗要點:
我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略).........由此可知,安規檢驗,就是在器材使用的安全上予以把關,以保障消費者人身以及財產的安全。所以建議消費者再次選購音響器材時,應多留意該產品是否通過安規檢驗,或是屬於Hi-End免驗產品,如此才得以確保不會買到來源不明的『黑心雷射唱盤』,或是『黑心擴大機』等黑心產品了!
政府對於音響商品實施安規檢驗,原本立意良善,但事實在實行上有著諸多困難。每單一型號之產品檢驗費,動輒十幾至二十萬元,再加上兩台樣品機施以"破壞性試驗"─燒到冒煙,完全損壞為止!除了花錢以外,所要提供的認證文件之煩瑣,令代理商大嘆:「政府把代理商當成製造商在操!」一般而言,世界各地之製造商在產品上市之前,會將其產品送至該國具有他國授權的實驗室測試以取得欲輸入國之安規認證,但又因我國政府「不承認」台灣以外之實驗室所做的安規檢驗,所以製造商在原產地也幫不上什麼忙!因此,許多代理商因此貿易障礙而紛紛退出中低價位音響產品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也就愈來愈少。以專業媒體自居的論壇各位編輯大人們,可別說你們不知道有這回事!
自我國實施安規檢驗至今,也過了三年多了,筆者不但未曾見過論壇各位編輯大人們為如此之非關稅貿易障礙替代理商以及廣大的消費者向政府有關單位大聲疾呼過,更從沒聽到論壇各位編輯大人們對於一些排除萬難,恪遵政府法規,通過安規檢驗的代理商及其產品予以稱讚或嘉許。消極的不作為,也就罷了;尤有甚者,還讓那些應實施安規檢驗卻未送檢通過,「黑心+不合法」的音響產製品在貴刊刊登廣告,甚至為其器材評論及推薦!各位自詡為專業媒體的論壇編輯大人們,請問,你們如此“明知故犯”、罔顧廣大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是對的嗎?
各行各業都有Hi-End產品,如汽車之Ferrari、傢俬之deSede、瓷器之Meissen、鋼琴之Fazioli…,(若是依照各位編輯大人們的定義,那還真是『罄竹難書』啊!)
Hi-End產品在市場的生命週期有多長? 由資本市場的自由機制與精明的消費者決定:經得起市場考驗的,自然能繼續發光發熱;濫竽充數的,風華褪盡,也只好黯然下台。
此等例子,多得不勝枚舉。但是Hi-End音響是否都如貴刊文中所言,是價值連城的「膜拜音響」─僅供消費者「膜拜」之用,與製造商、代理商「歛財」畫上等號? 對於各位編輯大人們「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說法,筆者實在無法苟同!更讓筆者疑惑的是:在替製造商以及代理商戴上一頂「Hi-End音響原罪論」大帽子之後,接下來的內文評論中,馬上又把之前,千夫所指的「膜拜音響」給拋諸腦後,Hi-End音響又在同一本、同一期論壇中「飛天鑽地」、「生龍活虎」了起來!說也奇怪,筆者更發現,論壇封面十之八九,怎麼也都是各位編輯大人們文中口誅筆伐的「膜拜音響」呢?原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矛盾啊矛盾!各位自詡為專業媒體的編輯大人們,你們心中的那把尺,還真是和孫悟空的金箍棒一般,“伸縮自如”啊!
各位編輯大人們,可能你們太忙於編輯事務而無暇到音響店坐坐。一兩萬的單機,只要是該音響店所販售的,筆者相信當然可以在音響店預約試聽!銷售人員也大都是服裝整齊、彬彬有理、盡心的向消費者解說,這樣的情景並不需要「幻想」!至於:「看看台灣大街小巷皆是販售『膜拜音響』的高級音響店」。各位編輯大人們恐怕是看走眼了!根據筆者從事音響業多年的了解,大部分的音響店之所以委身於巷弄之中,是因為其收入根本負擔不起大馬路邊、地點顯著的店面租金(這些三角窗金店面大概開的都是7-11之流,由此可知,7-11可比音響店好賺多了)!真正如各位編輯大人們所言之「高級音響店」當然存在,但不過鳳毛麟角。各位編輯大人們,可別以偏概全了!台灣錢不淹腳目已經很久很久了!
如同各位編輯大人們所言:「人人都需要音樂」。音樂是目的,那音響便是工具!別忘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沒有更進步的器材被發明之前,一套搭配得宜的音響仍是重現音樂的最佳工具!誰能讓已故的卡拉揚帶領著柏林愛樂演出貝多芬的九大、聽卡拉絲引吭高歌普契尼的托斯卡、觀賞顧爾德彈奏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 ─ 在每個愛樂者的家裡及心中!少了一套搭配得宜的音響,你我都不能!更別自欺欺人的跟消費者說:「就算是那些一兩萬元的音響單機,對一般受薪階級來說也往往覺得與大賣場三千元一套的床頭音響沒有太大的差異!」各位編輯大人們,你們未免也太過低估消費大眾的音樂鑑賞及辨別能力了吧!
論壇的編輯諸公們,筆者無意冒犯各位,也不想與各位大打筆戰,只希望各位編輯大人們了解,絕大多數的代理商以及經銷商之所以直到今日仍死守「四行倉庫」,除了養家活口之基本生存需求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我們都熱愛音樂!所以,筆者在此沉痛但誠懇的呼籲論壇各位無冕王們:請不要再次以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穿鑿附會、不負責任、「風花雪月」般的文字汙辱音響界大多數良善的從業人員,更不要用諸如「膜拜音響」的荒謬名詞抹黑全世界的音響工業!如果真有如此不肖廠商或從業人員,更請論壇各位編輯大人們發揮專業媒體文化人的道德勇氣與良知,把他們揪出來!我相信所有的消費者以及音響界大多數良善的從業人員,都會匯集成為支持你們的中道力量!
最後,敬祝論壇社運昌盛,生意興隆!
太猛了...辛苦啦:*
那請問有音響論壇225期的原文可以參考嗎?前因後果對照一下比較清楚:O
昨晚連結又好了... :O
為了避免又秀逗... 8)
再補上其他[轉貼],應該不會再發生都掛掉的巧合?! :D
SOUND ARTR March 14, 2008 [轉貼]政府採商品檢驗法賺錢,造成不顧民眾物價大漲及用電安全!
華友全球資訊網-admin 2008/10/25 下午 08:59:00 [轉貼]政府採商品檢驗法賺錢,造成不顧民眾物價大漲及用電安全!
重庆音响网-老玩童 2010-2-5 23:03 “滿城盡買「膜拜音響」”讀後感 (转帖)
門道?熱鬧?端看每個人的觀察角度! 8):D:o
文中「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是否意味著不只這一家代理商不滿?! |-)
雜誌社關心的難道只有廣告登了沒?! |-)
雜誌報導內容應著重於消費者權益?!還是教商家如何做生意?! |-)
雜誌上付費登廣告主要的客群是誰?! |-)
代理商大多不是做經銷商的生意嗎?! |-)
雜誌社大多不是做代理商的生意嗎?! |-)
經銷商不滿找代理商抗議,代理商再找雜誌社抗議;邏輯通吧?! |-)
這雜誌的報導文章到底是給誰看的?! |-)|-)|-)
只是一篇讀後感,有需要如此動員?! |-)|-)|-)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
http://www.plurk.com/p/2uxi8r
...我幾乎能夠斷定,他們都還在用傳統音響的觀點來看待這些精緻化的CAT訊源
...在友刊的文字中,我發現就連主編都不太曉得如何讓這些器材發揮最大效益...
這就是人性?! 8)
自許認真寫文章...
自稱叛逆,怪裡怪氣的傢伙...
強調...最討厭阿諛奉承,最討厭裝模作樣...
最討厭前後不一,矯揉造作的傢伙,也包含前後不一的評論觀點...
是否文章寫了太多?忘了自己寫過些甚麼?! |-)|-)|-)
某音響討論區裡以前的網友留言...(*以下除紅字外,全文從原網友留言中摘錄)
...問題是你忘了你是XXXX(某雜誌)的編輯,還曾是主編,你的言論就代表一位專業人士的發言,通常評論員的發言都會造成市場的一種方向,尤其會對那些入門新手及跟隨評論購買的人,造成很大引響。...
...假如你只是一般網友,上來留留言,隨你愛說什麼都沒有關係,因為不具影響力。但有評論員的身份你就要注意了,因為你不能說說就算了。...
...不要想我只是音響評論員而已,你去說說政治,汽車,電腦,別人不會把你說的當一回事,但在你的專業領域,你就必須知道自己的立場,有所節制。...
可能訂戶太少了?!版上有書的(隨手可查數期)又不提出...
照理說,有網友要求提供原文來參考對照,應該會有人樂於提供...
莫非原文真的失當?!所以茫然?!失措?! |-)|-)|-)
「友多聞」的益處浮現了! :)(happy):D
滿城盡買「膜拜音響」(原標題) 全文找到了... :O
有圖有真相...不過不想貼...免得黑衫軍又動員... 8)
有興趣參考對照者先報名(02-20止),02-21再用悄... (wait):o:D
雜誌社到底做誰的生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音響雜誌的主要衣食父母不脫音響、唱片代理商(廣告)、經銷商(廣告)與讀者(訂書或購書)。乍看之下似乎廠商佔了多數,但是如果因為這麼簡單的推論,就認為雜誌為了錢只應該當廠商的傳聲筒,那思考就未免太淺薄了些。
讀者才是媒體的真正命脈。少了讀者的媒體,就算配合度再高,那家廠商願意花錢做沒人看得到的廣告?擁有最多讀者的媒體,自然最有機會獲得廠商的肯定。經營媒體的人,若忘記把讀者擺在第一位,最後一定是要被市場給淘汰的。
至於雜誌的報導文章到底是給誰看這點,報紙上天天都刊登褒貶政府措施的社論,怎麼不見兄投書報紙,問說報紙是不是只辦給做官的人看呢?雜誌就是「雜」嘛,各種文章都有,才可以提供大家各種不同面相的看法。
最後還是要提醒看此文章的各位,我已經不在媒體任職,以上發言均為我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單位的立場。
雖然我對劉名振網友的意見常有相左的地方;但是他的評論和文章我還是會好好的讀。為什麼?因為我認為他是把他心裡的話寫出來(OK!以前他可能要看老板的臉色),而且不會每篇評論讀起來都一樣。同樣的,我也欣賞林家樑主編的文章,因為他也是把心裡的話寫出來。我尊敬誠實的人,即使他們的觀點和我可能完全不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是而已。
和DaYeh所提到的某網友相同的看法,我回文過!!:o
在這篇: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t=2725&page=2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t=2725&page=22
:D
不知有誰有本事對我說:
"我的雜誌都完全不要廣告,只靠讀者!!"
有,請受我將軍3拜!!
沒有,平衡且中立的角色扮演好就夠了!!:D:D:D
南拉北扯沒東西...只剩「烏賊戰術」?!
「平衡報導」,就是不能使新聞故事受某一觀點主宰,要容納不同觀點角度。
「業者投書」或「來函照登」就是希望「平衡」單方面的說法所引發的誤導。
如果把回(拒)絕刊登的鴕鳥心態,說成拒當廠商的傳聲筒那就太矯情干譽...
「似是而非」、「虛偽類真」表面上好像有道理,事實就由「數字」說話...
「廣告」就從「廣告索引」算算看...
「讀者」就從「訂戶」、「零售」算算看...
員工薪水哪裡來?沒財源就先裁員,多數老闆不都這樣?!
要「雜」?怎不來篇:滿城盡買「膜拜包包」、滿城盡買「膜拜宅宅」
愛「雜」?就來一本「數字週刊」更雜更八卦,讀來輕鬆又自在...
-------------------------------------------------------------
舉蘇軾為例,算不算「虛偽類真」?!
-------------------------------------------------------------
只是一則主題討論,可針鋒相對...無需嗆名!!
為何要幫人亮名號?! #24樓不是有答案了嗎?! (請將名號隱蔽之!)
DaYeh網友是說我幫他們亮名號嗎?
中文音響圈這麼小,Google那麼強,有人不知道這兩位是誰嗎?Martin的簽名還有他的網站,his identity is only a click away. 可以請您解釋為何要幫他們的名號隱蔽嗎?
請參考:
摘錄之前post於...
唱片是藝術創作?還是還原現場?
#220
閒聊話題,無傷大雅,輕鬆以對。(喇咧嘴砲,沒有錯對。)
論述主題,詼諧批判,嚴謹應對。(不甚把握,莫斷絕對!)
論壇為一提供公開充分自由表達及交換各自不同觀點與言論之場域。
每個人都可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對於自身的言論觀點必須深思熟慮,對後果充分負責。
對於從事(或曾經)評論工作者,言行立論則需持審慎態度,以接受各界人士的嚴苛檢視。
也請參考:#30 將軍大提出的連結...
-------------------------------------------------------------
當然會有人不知道這兩位是誰?
之前他們有署名,現在都沒有了...
簽名有網站連結,不見得人人點...
討論主題應該是把觀點闡述清楚,並不是以欣賞"人"的角度來談來驗證...
是不是心裡話?那是每個人的主觀認定...
是不是說實話?那是每個人的主觀判斷...
不會每篇評論讀起來都一樣,不等於都是對的...還有是不是蘊含商業考量?!
蘊含商業考量是說實話?心裡話?還是...
-------------------------------------------------------------
亮名號,可能會因其背景、經歷,讓有些人陷入莫名崇拜所謂"專業權威"的迷思而不自知,因信任少了判斷力;偶發的誤導,致不明就裡的跟隨者受到損害發生就不好了!
不用買廣告.有可能嗎?一本雜誌近3/1的廣告頁面是免費刊登.不可能.買雜誌回家看的真的有很多嗎?像我本身是不買的.我是到市立文化中心借回家看.而且借的人滿多的.
自己親耳聽過.南部一位號稱狂銷幾千台的.本土製造商.花十幾萬跟某雜誌社買半年廣告.
當時因自己的前後級是跟這位本土製造商買的.因想要更換喇叭.又剛好想買的喇叭品牌.
這製造商有合作販賣.就去了一趟.當時表明想要購買該品牌的喇叭.搭配貴公司的前後.
而這位老闆直接跟我說.不好搭配.這喇叭是如何***.叫我在等一些時候.因他的品牌喇叭.
將要上市.幾萬元售價可以打趴十幾二十萬.我說這喇叭有這麼差嗎?至少也有上雜誌評論過.
也有雜誌的甚麼推薦.那老闆跟我說那4個字2萬就買得到.沒這麼好.雜誌上的看看就好.
有趣的是過沒多久.那雜誌刊出那位老闆的前級評論.也有那4個字在標題.又過沒多久雜誌的
年度入圍甚麼榜.也有那前級入圍.自己在想那位老闆不知花了多少錢.
當然最後喇叭也沒買.而跟那位老闆買的4部器材也出售剩一部前級.
狂銷幾千台....
哇.... 誰這麼強阿???
對這件事我有些個人意見,分享看看....:)
基本上雜誌與傳媒這種東西應該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為主,尤其是評論,更是要基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才能有意義。以音響來說,自然科學是測量與數據或者用料,社會科學就是普遍化的主觀聽感;以音樂來說,自然科學就是曲目與演奏的背景知識,社會科學一樣是普偏化的主觀聽感。
反之,如果是個人著作或藝術創作,那就是以道德情操、修行境界或個人喜好為主;公不公平、客不客觀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讀者被感動、覺得爽最重要。一堆人批評九把刀多麼沒水準,問題是他偏偏可以吸引人;而且批評九把刀的人常常說金庸多麼好,他們大概忘了二十年前所有老師都告訴我們只有垃圾下等人種才會沈迷(金庸的)武俠小說....:P
在我看來,《滿城皆「買」膜拜音響》這一文,很明顯是個人著作或藝術創作之類,是想站在道德制高點,讓讀者覺得作者或雜誌是非常修行清高的。既然放棄了客觀化的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而訴求極為主觀的個人修行,那麼後果如何都是可想而知了。
站在道德制高點當然很好,但是我們就得要求最起碼的社會科學:也就是『公平』、『絕對不能雙重標準』。否則道德制高點本身將變成另一種資本主義的消費,談道德的目的不是為了道德而是為了自我標榜,最後只是造成更可怕的虛無主義社會而己。
我們可以偷偷回顧一下隔壁站:談到hi-end音響太貴,多少人義正嚴詞像在拼命般地起肖啊!問題是,真的有雜誌(沒錯,就是我『私人』『主觀』很佩服的高傳真雜誌)報導極便宜的LOGIC A35可以勉強比得上高價音響,結果呢?被圍剿公幹到死!連過去有仇的都趁機練拳頭,該雜誌因此被抽廣告還有人大聲叫好......
換句話說,這些平時滿嘴仁義道德、站在『hi-end音響太貴』的道德制高點,其實從本質就是主張便宜音響很下賤不配跟高價音響相比,敢妄想相比就是騙人,不然就是想騙錢......他們連試聽一下都不屑,直接判定低價音響死刑了。自命清高認為高價音響太貴與低價音響太賤都是同一個人同一群人,請問這種道德制高點有多麼虛偽?虛偽就是絕對不會有任何音響與音樂素養。
所以到了最後,我個人是非常非常害怕:本來應該站在客觀科學的評論文章,變成抒發個人道德的主觀文宣;這必定造成虛無主義的虛偽社會,反過來毀滅真正的人文素養,幾無例外.....:)
低價音響與高價音響除了聲音表現外,還有其他的因素
高價產品之所以高價....成因有很多的
這問題討論起來又有點複雜
我覺得 那比較像個人感想文,不像評論,....
A35事件,主要是:對照組的身價懸殊,而又有極接近的分數,當然會引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