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空間我不會定義,
但好的空間有幾個特點:
▲線性:大聲不會失控
▲平衡:大多數軟體播放均好聲
▲訊息量大:空間感好,定位穩定
Yeh捨很實用的空間概念
亂一點,多一點不同的材質--> 可吸收不同的頻率,減少共振與反射-->殘響降低-->猝發響應較好-->避免前一個時間的聲音還在空間中反射,影響到下一個時間的聲音-->聽感較清楚,聲音反應快
處理好第一反射點與調性不要太硬->讓反射音較直接音弱-->空間對頻譜的影響較小-->頻率響應較平直-->聽感高中低頻較連續自然
2.您說的對,我原意是impulse response,應翻成葉捨的猝發響應較恰當
3.相位的意思也許我沒搞的很清楚,我原以為相位是指各個頻率的角度
以極性而言,當極性相反時此時相位差為180度,當極性相同時此時相位差為0度
所以我們在聽測試片時,若是聽極性(polarity)相反的音軌,會覺得聲音在四面八方,而非定焦在中間
我想了一下原因,也許是因為極性相反時,相位相差180度,所以兩個喇叭到聽者的"直接音"互相抵消了,聆聽者只聽的到空間的反射音,所以會覺得聲音沒有方向,由四面八方而來
以這個論點的話,我原以為相位的測試目地,在於驗證空間是否對稱,會不會有某個頻率在時間軸上,左右聲道的相位(經由空間)不對稱,造成樂器定位模糊?
若是您說的相位意指時間差,可能是接近impluse response要表式的意思? 確認能量在時間軸上的消失?
這會牽扯到在無響室時,或是在一個戶外的空間....是否能聽出錄音時該場地的空間音?應坐在哪裡?喇叭旁邊?(因為要聽到錄音時麥克風位置的聲音)
每個空間就會有反射,所以都會有空間本身的聲音,量測可以幫助我們聲音不偏頗(frequency,impluse,phase),在這基本前題下,為何不全部吸音? 為什麼錄音室後方要擴散? 這個問題...我以為也很有趣:P
畢竟如何將麥克風聽到的聲音,透過喇叭表現出來,就是一件很不可私議的事情,一個是聽(麥克風),一個是唱(喇叭),然後聆聽的位置還和喇叭有距離....光是想就頭大了
胡言了一堆,很報歉佔用了Chsiang兄的板面
想想,效率90dB/1W@1m的喇叭,當輸入1W的功率時,會在喇叭前1m發出90dB音壓,
若退到一般常見的3m聆聽距離,那改成輸入9W,在聆聽位置還是聽到90dB音壓,
喇叭與聆聽位置間沒有阻礙,音波直接傳到耳中,因此以上推論正確吧?
但這是指無響室的狀況,也就是沒有任何間接音的狀況,也就是喇叭發出的聲音會被空間完全吃掉的狀況。
倘若在一般居家空間呢?也就是加上間接音呢?
那就會出現梳型濾波效應,也就是隨頻率而增幅或減幅,過多或是過少。換句話說,被空間加料了。
這其中,凸與凹,都是同一個牆/地板/天花板造成的,只不過因為頻率不同,波長不同,因此造成不同頻率有不同的相位差,
導致有些凹,有些凸。
之前寫了這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26.html
當然,一般我們會注意到的是增幅部分,也就是低頻總是轟的亂七八糟的部份,
減幅的部份往往不會注意到,或許是因為我們不在錄音現場,不知道缺了啥。
上週測了一套系統,很妙,落地大喇叭擺在五坪空間,低頻完全不吵,
正因為50~70這鼓聲的頻段大凹!
http://4.bp.blogspot.com/-xy8rzi2i6M...FR+mag+low.png
以上諸位高手請繼續分享經驗不要客氣喔~~~難得的學習經驗~~~
這個版面本來就寫得很雜, 沒有什麼佔不佔用的問題~~~
相位vs角度這件事,其實角度是拿來類比用的,
因為是週期波,一如一個圓,繞一圈又回來了,360度=0度,
因此拿角度來表示相位用在數學運算上,
若追根究底談物理上相位的意義,其實是指時間差。
例如1KHz基音,與2KHz二次諧波、4KHz四次諧波,
若演奏時是三者同時起伏,同時達到最高,同時達到最低,完全同相,
錄音錄下這些訊號,但若是經過一分頻點在3KHz的喇叭呢?
往往2KHz的相位就會偏移,4KHz偏更多,可能達到-180度;
也就是說,1KHz振到最高時,2KHz還沒振到最高,而4KHz反倒是振到最低,
那麼我們聽來呢?那就不會是原本現場聽見的聲音囉...
聽來就成了不協調,微微刺耳。
極性測試的目的主要就是先確定整個系統中,左右聲道的極性都一致,
更認真的,可以測出是否結果是接成正的,而不是反的。
side effect是聽來音像越不明的表示左右比較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