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AndyChu
[恕刪]光邏輯不用理論就知道超幾百的趴(%)不可能跟現場比了。
ANDY,我認為比較有趣的是下面這個觀念喔!....:)
 作者: psycho
[。『最大的音樂訊息量』與『最大的音響訊息量』很可能完全是兩回事
大家在《為什麼有些發燒友害怕測量?》討論串討論地好熱烈,我正是在想,你們測量的應該是『最大的音響訊息量』吧?那我所關注的『最大的音樂訊息量』要如何測?會不會測量的對象完全不同?等到你們討論完畢我再去放火.....
-
-
-
-
最大的音樂訊息量.......用看的最準.........現場帶來的感動是永遠聽不出來:o:o:o
張學友喉嚨痛的雪狼湖....我是第一二三個站起來拍手的.......雖然沒有喉嚨痛的雪狼湖也不怎麼樣.....不過當下就是很激動........
 作者: psycho
ANDY,我認為比較有趣的是下面這個觀念喔!....:)
大家在《為什麼有些發燒友害怕測量?》討論串討論地好熱烈,我正是在想,你們測量的應該是『最大的音響訊息量』吧?那我所關注的『最大的音樂訊息量』要如何測?會不會測量的對象完全不同?等到你們討論完畢我再去放火..... 
-
-
 作者: psycho
ANDY,我認為比較有趣的是下面這個觀念喔!....:)
大家在《為什麼有些發燒友害怕測量?》討論串討論地好熱烈,我正是在想,你們測量的應該是『最大的音響訊息量』吧?那我所關注的『最大的音樂訊息量』要如何測?會不會測量的對象完全不同?等到你們討論完畢我再去放火.....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音樂家的音響系統不是很嚇人!:O 因為,他們聽的是演奏者或作曲家的意圖,詮釋. 所以,音響系統沒產生的聲音就由潛意識自動補足?:O
-
-
Psycho大,讀了您對Tosi演出的文章(真是長). 有一個小問題.
您說Tosi使用與他人不同的弓法,來演奏這次表演的一些曲子. 您覺得他是想用新的技巧來“探討”演奏這些曲子的“可能性”. 對我來說,這不就是一種“詮釋”(interpretation)嗎?如果,這不是一種詮釋,那這是什麼呢?
如果,Tosi用新技法去表現這些舊曲目是要表現他心目中這些曲子代表的“美感”. 那,這和其他演奏家用別的方式(我們不討論技巧的優劣!)表現他們心中的”美感“,好像最少在意圖上沒什麼不同. 結果的好壞,是別的問題. :o
從很多聽眾的回響看來,Tosi對巴哈的”詮釋“,並沒有得到”大部份“人的認同. 當然,也有不少人”一聽入魂“ (像Psycho大您就是). 從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就像Psycho大您對Mutter的看法一樣,您對Tosi的推崇也只是”一家之言“ (雖然,我得承認,我比較贊同您的“一家之言” ). 也許,Mutter(您可以代入別的音樂家)的錄音沒把她的琴藝完全表現出來 (過多的後製?)?就像您在Tosi的CD上聽不到您在現場聽到的東西?
-
-
-
-
 作者: kevintran
Psycho大,讀了您對Tosi演出的文章(真是長). 有一個小問題.
這些問題實在有夠大,嚇死人!....:O
 作者: kevintran
您說Tosi使用與他人不同的弓法,來演奏這次表演的一些曲子. 您覺得他是想用新的技巧來“探討”演奏這些曲子的“可能性”. 對我來說,這不就是一種“詮釋”(interpretation)嗎?如果,這不是一種詮釋,那這是什麼呢?
如果,Tosi用新技法去表現這些舊曲目是要表現他心目中這些曲子代表的“美感”. 那,這和其他演奏家用別的方式(我們不討論技巧的優劣!)表現他們心中的”美感“,好像最少在意圖上沒什麼不同. 結果的好壞,是別的問題. :o
一般而言,同樣的速度、節奏與輕重,只有音色表現不同,我們比較傾向這不是『詮釋』,而是『演奏能力』。以《交響情人夢》這部我認為古典音樂素養極高的漫畫來說,它第一次形容野田妺是異於常人的高手,不是說她的詮釋有多麼感人,而是『同一台鋼琴,怎麼她演奏出來的音色跟別人差那麼多(豐富很多)?』。所以在這種角度,我會傾向弓法與音色問題是可以客觀比較的演奏水準問題,演奏水準更加進步的現象,而不是主觀的詮釋問題。
 作者: kevintran
從很多聽眾的回響看來,Tosi對巴哈的”詮釋“,並沒有得到”大部份“人的認同. 當然,也有不少人”一聽入魂“ (像Psycho大您就是). 從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看,這就像Psycho大您對Mutter的看法一樣,您對Tosi的推崇也只是”一家之言“ (雖然,我得承認,我比較贊同您的“一家之言”   ). 也許,Mutter(您可以代入別的音樂家)的錄音沒把她的琴藝完全表現出來 (過多的後製?)?就像您在Tosi的CD上聽不到您在現場聽到的東西?
[QUOTE=kevintran;98228]
以你談到的現象,我前文己指出『最大的音響訊息量』與『最大的音樂訊息量』之差異所在,所以我有信心:當SOLSTICS出版TOSI的巴哈時,透過唱片可以反覆聽,將會有一大堆人認同TOSI的巴哈並且被迷到起肖。我個人是認為TOSI這種巴哈的演奏,真的有點太高難度,放在現場演奏真的是要整死愛樂者....:P
至於其他小提琴家的現場與錄音會不會也完全不同?我是覺得小提琴聽多了會成精,所以能見微知著;以富蘭奇斯卡第明明都是CBS的超爛錄音,但我仍可確定他的程度超強。而許多小提琴家的真材實料,就算是使用爛錄音,還是不會誤判的....:) 但是如果你要我證明如何不會誤判?這是TACIT KBNOWLEDGE,能教給別人我就發了,所以不可能證明啦!...
-
-
-
-
-
-
psycho大說得這『兩條弦』獨立表現馬上讓我想起Henryk Szeryng演奏得Bach也讓我更了解與欣賞它的好.
 作者: psycho
大家都聽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曲,以最知名的《夏康舞曲》來說,最後後一個音符是空弦Re音與最低弦Re音相同音高的雙弦演奏;如果『把兩個音拉成一個音好像比較屌』,那不就表示巴哈這個音符太笨了?類似例子在巴哈曲中一大堆,都證明了巴哈要求『兩條弦』要獨立表現,才能表現完整的聲部結構。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