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怎麼會笑你?.....

大家都聽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曲,以最知名的《夏康舞曲》來說,最後後一個音符是空弦Re音與最低弦Re音相同音高的雙弦演奏;如果『把兩個音拉成一個音好像比較屌』,那不就表示巴哈這個音符太笨了?類似例子在巴哈曲中一大堆,都證明了巴哈要求『兩條弦』要獨立表現,才能表現完整的聲部結構。

而 Andy 你的觀念比較是另一種音色的觀念,也就是說,和聲的目的不是多聲部,而是為了『染色』;以類似的例子來說,巴哈以相同音高的雙弦是要現雙聲部,但是如聖桑風琴交響曲第二樂章慢板,所有提琴全部演奏相同音高,那就是為了『染色』:讓該旋律線擁有不同的音色效果。

因此但底是要多聲部?還是要染色?就得回歸音樂本身的意涵:音樂家會很清楚告知我們他是要多聲部還要染色,但是演奏家就可能亂來了;以巴哈為例,把複音時代巴哈的多聲部演奏成主音時代的單聲部旋律者,反而成為主流,這個我就完全無法接受了:除非我們認為巴哈根本就不算什麼東西、演奏家比巴哈還偉大.....:P

而這次舉例中的易沙意,也是保證走向多聲部的音樂....:)

至於當天演奏的超級現代音樂之曲目,例如貝里歐的《序列》Secuenza,就可能反而需要 Andy提出的欣賞方法與演奏方式了;從唱片中我的確聽到 Tosi 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來面對這種音樂的要求,證明他是一個完全以音樂為重心的誠實演奏家;等著當天現場好好享受!......
昨天我聽到了有很多地方兩根弦發出不同卻又交相融合的音色 老實說我沒看過譜 音樂素養也不夠 不知道那是合聲 還是多聲部 (或者是拉不好!?應該不是拉 有拉不好拉的這麼美的嗎??:)) 但是確實是在許多錄音甚至是現場都沒有聽到過的音色

結束後 拿著海報找Tosi簽名 Tosi很清切 也很快就出來跟大家見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