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共20頁 第一第一 ... 5131415161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41 到 150 共計 197 條
  1. #14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2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我個人的看法是:

    其實我現在談音樂的方法『非常另類』,但是這裡很多網友都己經習慣我這種角度了。而1394兄很高興有人如此開心分享音樂,熱情地加入,不料,角度相差太大,結果一直討論很難『融合』....:P

    但是我們都先不要急,慢慢來;差異很清楚了,再來就是要『求同』。我會建議大家彼此尋找一張非常喜歡的唱片,如果運氣好大家都喜歡那一張,OK,太好了,可以從中開始討論了....

    我還想再跟 1394 打個氣,我們共同努力異中求同吧!不過我也要提醒一點:我所謂的音色藝術,不只有在現代錄音可以聽到,在正確轉錄的 193X年老歷史錄音也可以聽到喔!我之所以對季雪金有些保留,正是聽到 CASCAVELLE 出版的拉威爾歷史錄音大全集中,直接拿193X的季雪金與Meyer PK,結果,我更了解什麼叫做音色藝術了。

    有趣的是,當初在某站很多人一時風行這一套錄音,結果卻是很多人對其中的季雪金連連叫好,害我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聽錯了.......時間證明了一切,當時叫好的人,日後很多都反過來對我或新天新地無所不用其極地人身攻擊,證明了當初完全是玩假的、聽不懂。

    所以音色藝術真的是一個高門檻,我才會盡可能避免在這個定位為入門討論串之中談論這個啦!....

  2. #142
    註冊日期
    2010-03-20
    文章
    5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我是這樣看待音色 ..
    好比 鋼琴王子 ..某克萊德門 (他也有愛護者所以不打全名)
    喔! 那這樣他的音色 可是比 吉利爾斯 優 !? (或 米開朗傑理 或 霍洛維茲 或 季雪金)
    <舉例 吉利爾斯 並無攻擊之一而是在於你比較欣賞,相對也比較熟悉>

    所以若不加詳實說明清楚,是不是很容易對一般人造成誤導
    聲音都同樣有延續感? 那是不是該說明應當如何分辨?

    我的音色判別或許在於精湛的控制力,即便是錄壞的音樂還是能聽到甚至感受到,那種對聲音的控制力
    然而只靠延音判斷,怕是錄壞很可能甚麼都聽不到了

  3. #14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2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1394 查看文章
    [恕刪]然而只靠延音判斷,怕是錄壞很可能甚麼都聽不到了
    咦?我前一篇文章不是以『到 CASCAVELLE 出版的拉威爾歷史錄音大全集中,直接拿193X的季雪金與Meyer PK』為例,說明我所謂的音色『並不是只比延音』?

    不知道是否又有誤解了,導致 1394兄你一直以為我只強調延音?延音只是我提出最簡單、最入門且最明顯的一個特例而己喔!....

    而理查克萊德門的延音,只是單純地踏板效果而己;他的迷人特色,反而正是在『詮釋』:透過特意的速度轉折與音量大小(響度大小)來產生即興式的情緒渲染。在我看來,這正是一般古典音樂愛樂者喜歡的鋼琴大師之重要特質呢!只是理查克萊德門被解釋成輕音樂的特質,而李希特、吉利爾斯則是被解釋成所謂『比較有深度』的特質;兩者的方法論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我們的觀點怎麼會相差地麼劇烈?....:P :P

  4. #144
    註冊日期
    2010-03-20
    文章
    5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以下提的可能會有點離題,我不知道發在哪邊好
    Yvonne Lefebure

    雖然我不懂錄音、音響 ..如果錄音能後製,那相對的也有所謂的前製
    聲音線索告訴我她是前製的關西,造成過當的抖音或ㄣㄣ聲,我非常相信她原本的演奏會更為精湛(斗跟ㄣ聲減少)

    何為前製 這其實也沒有對錯,好比,在廁所錄音、在教室錄音、在教堂錄音、在音樂廳錄音,在大峽谷錄音、甚至在山洞裡錄音。
    隨著環境的不同聲音都不同,從她不好的錄音環境中,我聽見有人在錄音中說話
    而聲音也同樣抖動判別,所以她所處的錄音環境是很容易產生回音的空間。
    <以下 ..論點說明突然找不著 林主惟文章,恐有錯誤,請見諒!!!!!>
    基於此點去說她的演奏多"神"恐有失客觀性,尤其在 林主惟 問 FY-SOLSTICE 老闆
    FY-SOLSTICE 老闆,竟做出如此驚人的回答,這應該是很厲害的鋼琴師才做得到了。
    或許說不知道還比較妥當。
    FY-SOLSTICE 老闆,是Lefebure 臨終時母帶的授權者,並非當參與錄音的錄音師
    但我相信 FY-SOLSTICE 老闆,應該也有一定的錄音造詣,竟不加思考來與 林主惟 探討錄音技術
    竟用一句"這應該是很厲害的鋼琴師才做得到",這對我來說除了遺憾(探究錄音方式的遺憾),還會多少懷疑這是商人造神的行為。
    因為我這外行人都會去思考,是不是是錄音環境造就的。

    心理上這很像 乞丐 與 大富翁 都告訴你他們賺了100萬,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直覺相信 大富翁 而不信 乞丐
    然而對我來說 ..不管信與不信,重點應該在於,去了解兩人是怎樣賺得那100萬,如此才能易於發掘並判斷事實真相。

    關於 Lefebure 不是我討厭她才這麼做,既然這邊覺得她演奏這麼好,我只是相對的更好奇
    一如 Horowitz 的琴,或書本上音樂教授問的問題: 說說你不喜歡的作曲家
    人對喜好的事物往往可以說得很多,對討厭的事物反到所知有限
    到底是因為不了解的討厭,還是了解的討厭?

    抱歉囉嗦外加問題多..還有不斷離題

  5. #14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2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1394 查看文章
    [恕刪]何為前製 這其實也沒有對錯,好比,在廁所錄音、在教室錄音、在教堂錄音、在音樂廳錄音,在大峽谷錄音、甚至在山洞裡錄音。[恕刪]
    1394兄你這個問題反而很好解決,你會聽成『前製』,這是你的音樂播放系統被宰了....:P :P 因為你這種聽感我己經被質疑不下百次了....

    可惜上次殺音響講座你沒到場,否則一切都不必紙上談兵,使用新天新地那一套音響系播放蕾菲布,然後,我只要換上一根錯誤音響訊號線,自的菲布馬上變成前製的蕾菲布,這就是殺音響。這種經驗無法論證,只能體驗,所以是個門檻。

    因此我大概知道問題在那裡了,我想唯一的問題就是1394兄大概從來都沒有聽到『正確的法派鋼琴演奏』,因為會把蕾菲布那種百分之百不加修飾的錄音聽成『經過前製』,凡是被我當場表演殺音響的愛樂友,應該都可以斷言你一定從來都沒有聽過『蕾菲布的正確播放效果』。

    正因為你的原始聽感與我己經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再怎麼討論都沒有用... 就好像你正在聽火車聲,我卻正在聽嬰兒哭聲,我們怎麼可能有任何交集?...:P 把蕾菲布的錄音說成是前製的,那就如同認為霍洛維茲是女性小提琴手一樣;會犯後者的錯,當然就是一定從來都不知道霍洛維茲是誰。同樣的,前者的錯,也是來自從來沒有聽過正確的蕾菲布。

    而且,音樂是非常非常經驗主義的,除非我們同時都是閱讀總譜高手,憑總譜就可以聽到音樂,否則當我們原始聽感己經天差地遠,就不宜再進行深入討論,因為注定不會有結果。

    我到是要反問 1394兄了:對我來說,老實承認我的原始聽感與另一個人完全不同,所以就停止討論這個議題;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尋常的正常反應。我很好奇如果1394兄你己知我們的原始聽感相差這麼大,還會不會急迫地非要討論出個結果??這個我就不能同意了,因為音樂的討論一定要有最前提:就是基本聽感要一模一樣。

    所以如果你要我證明:為什麼蕾菲布的錄音不是前製的?那對我來說,就好像要證明霍洛維茲為什麼不是女性小提琴家一樣『困難』....不知如何論證.....

  6. #146
    註冊日期
    2010-03-20
    文章
    5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咦?我前一篇文章不是以『到 CASCAVELLE 出版的拉威爾歷史錄音大全集中,直接拿193X的季雪金與Meyer PK』為例,說明我所謂的音色『並不是只比延音』?
    這正是提出問題的原因,與正確溝通上的困難之處
    講解者往往誤以為自己知道的大家都知道

    因為並沒有聽過 Meyer 的錄音:P,然後從文字上也看不出比較重點
    只知道兩者比較讓你了解音色,但不知道你說的音色是甚麼,因為無更為具體的描述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不知道是否又有誤解了,導致 1394兄你一直以為我只強調延音?延音只是我提出最簡單、最入門且最明顯的一個特例而己喔!....
    基於上面說的絕對誤解
    這裡想在提出一個觀點,人是不可能只聽鋼琴敲下去的那一下聲音,後面的聲音都不聽
    你意思是說連快速音群也要聽那延音?
    這個我怕誤解已經想了好幾天了 ..極慢速但連續的聲音會聽成斷奏,應該不可能吧?
    還是這又是 最入門且最明顯的一個特例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而理查克萊德門的延音,只是單純地踏板效果而己
    這個我大約知道,但別人要怎麼分辨,那正是我提出問題的重點
    因為不可能每聽一種音樂都透過詢問,才能辨別"單純或不單存的踏板效果" (抱歉這麼問或許這很不容易回答)
    這樣確實會回到我提的問題上,一般人很容易把這聲音混淆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他的迷人特色,反而正是在『詮釋』:透過特意的速度轉折與音量大小(響度大小)來產生即興式的情緒渲染。在我看來,這正是一般古典音樂愛樂者喜歡的鋼琴大師之重要特質呢!只是理查克萊德門被解釋成輕音樂的特質,而李希特、吉利爾斯則是被解釋成所謂『比較有深度』的特質;兩者的方法論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所以那因該聽的是 ..詮釋不也會影響到聲音嗎?
    還是說能稍微解釋一下非一般人喜歡的大師或非大師特質是甚麼?
    或許這邊真正的問題出現了,不 "透過特意的速度轉折與音量大小(響度大小)來產生即興式的情緒渲染"
    那還能有怎麼樣的演奏? <-可能這個是我與多數一般人不知道或不懂的至關重大問題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們的觀點怎麼會相差地麼劇烈?....:P :P
    這個我可以解釋,但舉例會很繁複,大家如果想知道可以詢問,我再打一堆囉嗦的文字出來。
    (藉由人最複雜的腦解釋)

  7. #147
    註冊日期
    2007-05-16
    文章
    720
    Thanks
    180
    Thanked 152 Times in 1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1394兄你這個問題反而很好解決,你會聽成『前製』,這是你的音樂播放系統被宰了....:P :P 因為你這種聽感我己經被質疑不下百次了....

    可惜上次殺音響講座你沒到場,否則一切都不必紙上談兵,使用新天新地那一套音響系播放蕾菲布,然後,我只要換上一根錯誤音響訊號線,自的菲布馬上變成前製的蕾菲布,這就是殺音響。這種經驗無法論證,只能體驗,所以是個門檻。

    因此我大概知道問題在那裡了,我想唯一的問題就是1394兄大概從來都沒有聽到『正確的法派鋼琴演奏』,因為會把蕾菲布那種百分之百不加修飾的錄音聽成『經過前製』,凡是被我當場表演殺音響的愛樂友,應該都可以斷言你一定從來都沒有聽過『蕾菲布的正確播放效果』。

    正因為你的原始聽感與我己經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再怎麼討論都沒有用... 就好像你正在聽火車聲,我卻正在聽嬰兒哭聲,我們怎麼可能有任何交集?...:P 把蕾菲布的錄音說成是前製的,那就如同認為霍洛維茲是女性小提琴手一樣;會犯後者的錯,當然就是一定從來都不知道霍洛維茲是誰。同樣的,前者的錯,也是來自從來沒有聽過正確的蕾菲布。

    而且,音樂是非常非常經驗主義的,除非我們同時都是閱讀總譜高手,憑總譜就可以聽到音樂,否則當我們原始聽感己經天差地遠,就不宜再進行深入討論,因為注定不會有結果。

    我到是要反問 1394兄了:對我來說,老實承認我的原始聽感與另一個人完全不同,所以就停止討論這個議題;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尋常的正常反應。我很好奇如果1394兄你己知我們的原始聽感相差這麼大,還會不會急迫地非要討論出個結果??這個我就不能同意了,因為音樂的討論一定要有最前提:就是基本聽感要一模一樣。

    所以如果你要我證明:為什麼蕾菲布的錄音不是前製的?那對我來說,就好像要證明霍洛維茲為什麼不是女性小提琴家一樣『困難』....不知如何論證.....
    所以這類的活動要多舉辦,免得紙上談兵雞同鴨講,原意A聽成B:)

    近來也感受到若路程.方法走錯了,獨門的秘技也是難以讓大眾吸收,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8. #148
    註冊日期
    2010-03-20
    文章
    5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到是要反問 1394兄了:對我來說,老實承認我的原始聽感與另一個人完全不同,所以就停止討論這個議題;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尋常的正常反應。我很好奇如果1394兄你己知我們的原始聽感相差這麼大,還會不會急迫地非要討論出個結果??這個我就不能同意了,因為音樂的討論一定要有最前提:就是基本聽感要一模一樣。

    所以如果你要我證明:為什麼蕾菲布的錄音不是前製的?那對我來說,就好像要證明霍洛維茲為什麼不是女性小提琴家一樣『困難』....不知如何論證.....
    聽你這麼說我很高興,真的
    因為這樣我就不用花時間,舉例人腦與為什麼會有色盲的產生了(記得這裡也有醫生)
    (藉此舉例聽感上的不同)

    坦白講出於好奇心,我是個事事都懷疑的人,我的舉例是那樣明顯,您的舉例就略差了
    藉由出生證明 我們絕對相信 Horowitz 是個男生,更藉由錄影帶我們確信他演奏的是鋼琴。

    然而有何證明存在能證明,Lefebure 的錄音不是前製?
    用您喜愛的相對與絕對,這是相當淺顯易懂的,變成能證明的只有您的耳朵
    相信我 ..即便是我去新天新地聽過,對 Lefebure 也還是會抱持於原先相同的疑問
    因為問題從來不是出在"耳朵"與"音響系統",而是當時到底是如何錄音的
    我是說"母帶喔!" 不是後來發行那種轉錄,不知道您有無針對這種淺顯的問題思考過
    或許轉錄者真的無添加"料",但他也只是"轉錄"啊!!! 那母帶是怎麼錄的呢?

    這邊不是說我主張的完全正確,而是我們該嚴謹的適度的去懷疑
    我不懂您光憑"耳朵"或"音響"就能如此斬釘截鐵的說沒有,這樣是否失去純粹上的客觀性?
    您僅是相對的去相信您的"耳朵"與"音響",而從沒仔細推敲過真實的可能性

    一如武術要求不要過於仰賴雙眼睛,因為往往過招之時最好騙的就是雙眼
    不知道您老婆合氣道段術如何,此點她應該能有很深刻的體會

    其實萬物的答案早已存在多時,只是往往不存在單一領域當中

    抱歉了話又一堆

  9. #14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2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1394 查看文章
    聽你這麼說我很高興,真的
    [恕刪]
    我想 1394兄你這樣子是用哲學聽音樂,而不是用耳朵聽音樂了....:) 我再三強調我們的基本聽感完全不同,你完全不在乎,這也沒有辦法,各自表述就好啦!.....:P

  10. #15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82
    Thanks
    3,737
    Thanked 5,923 Times in 1,97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ndzaw 查看文章
    所以這類的活動要多舉辦,免得紙上談兵雞同鴨講,原意A聽成B:)
    近來也感受到若路程.方法走錯了,獨門的秘技也是難以讓大眾吸收,
    我是很想多辦幾次活動啊!不過現在的時間通通綁死了.....;(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