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凱(Taipei101小林)是我心目中高雄展最佳展房,所以要嚴格狠批...:P



首先當然是要求播放音響展CD,小林播一首下巴掉一次,當然被這張CD可怕的錄音水準嚇到。但是!雖然『均衡派』是非常科學的調音方法,然而最後階段時,還是得播放一張常聽唱片來最後微調。這時候就可以發現小林遇到了問題....:)

第一、小林原本使用的CD,顯然超高頻嚴重不足,所以直到播放音響展CD,我們才終於聽到超高頻。也就是使用錯誤錄音進行『均衡派』調整,超高頻很可能當場破功。

第二、播放到類似國樂的《水龍吟》,哇咧!左邊喇叭傳來陣陣破音......我當然知道這絕對不是音響本身有問題,而是原始調整CD本身有問題,很可能某個高頻不足,讓小林調音時不由自主地強化那一段高頻。結果播放正確錄音時,當場爆掉....:O

因此我早就從throne褚醫師音響室中體驗到了,使用錯誤錄音調整音響系統,會吃癟的....

當然這可以歸責於原始調整唱片品質不當,不算是狠批,再來我就要下殺手了!...8)

播放第八軌《這是夜半時刻》DSK2093,小林居然敢說這是非常棒的錄音?這明明是要引誘我拿出殺人放火唱片來殺音響嘛!於是我拿出舉世最殺音響的唱片之一,在軟體區被我推薦為psycho包的唱片: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t=1491

第一台管風琴出現,還好。再來人聲出現,聲音舞台開始亂了;等到第二台管風琴加入,人聲大合唱一轟,碰!當然音響全毀了.....反正就是難聽到爆、破聲連連.....:o

請throne證明:這張唱片是不是錄音最偉大的唱片?.....8)

當然了,音響展現場太差,利用這張唱片殺音響絕對不能當成正解;只是『如果』事先以這種水準的唱片來調音,會不會反而能發揮音響的最高性能?

正因為我確認過小林的『均衡派調音法』是非常科學的方法,所以我更傾向認定如果不使用正確的錄音,這招調音法將會達不到最高境界。小林的調音法不是改變音色,而是回復聲音應有的能量與避免振動污染;只要不亂動音色(包含頻寬暫態),這種調音法一定可以忠實反映錄音方法與演奏水準,當然就可以分辨正確錄音與錯誤錄音。

相對的,我個人認為木內和夫的調音法比較像是『調整音色』,那就得『進行選擇』:選擇那一種唱片、另一種唱片就必死無疑;這就很容易導致『沒有正確或錯誤之分』的觀念。

因此我最後還是想強調『錄音決定一切』,越是HI-FI的音響系統,最後的成敗關鍵越是在軟體而不見得是硬體.....

(純音響分享完畢,底下是很艱澀的科學哲學請小心...:P)

談到『正確』,我想請網友們稍微傷腦筋一下了解現代的科學哲學;玩音響科學卻不懂科學哲學,很容易有極端偏差的觀念。簡而言之,最早期人類以為所有的『觀念』都是『本質上』的存在,也就是說,有所謂的『正確錄音』,就是代表有人可以跟你清楚證明、定義什麼叫做『正確』,並且舉世皆然邏輯上無懈可擊。

再來到了十幾世紀後,出現了『建構論』;主張一切『觀念』都不存在,存在的是人人皆把這種唱片稱為『正確』,那它就是『正確』,也就是說『正確』是被大家人工建構出來的。這很明顯是一種相對主義,也是當前討論音響時大家最喜歡使用的科學哲學:沒有正確的音響,只有個人覺得好不好聽.........

其實現代科學哲學家早就知道科學不是本質論也不是建構論,他們早就發現科學存在著『真實』,卻難以進行本質上的定義,於是他們發展『實在論』。也就是說,我們才不管什麼叫做正確,我們只管這個『正確』能不能操作?能不能再現?能不能實踐?能,就是代表這個『正確』真實存在著,所以叫做『實在論』。

也就是說,什麼叫做正確錄音呢?有許多人,可以把唱片分類成『正確』與『錯誤』;並且可以盲目測試、快速分辨歸類,甚至可以『預測』這種唱片在某種情況下將會變好聽或變難聽;那麼這個『正確』就是『實在論的定義』,重點是『實在』。這時如果還要拿早就被科學哲學家批駁得一文不值的『建構論』宣稱『每個人的正確都不一樣』,這就是科學素養低劣的另一種型式了。

因此我玩過這麼多調音方法,凡是我推薦的,都是滿足『實在論』的定義:能不能操作給我看?能不能區辨不同類型錄音的差異?萬一與我體會不同,我能不能解釋並預測不同之處的原因?

所以從以上的科學哲學立場,我當然偏好特定的調音方法與音響器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