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12-21, 02:11 AM
#1111
 作者: kevintran
Psycho大,[恕刪]
非常有趣的書. 連我這個外行人都看的津津有味. 裡面有簡單的介紹腦子如何工作,那個部份管什麼東西,如果受傷會產生什麼症狀.
我知道 kevintran 在逗我,不過我的記憶力真的嚴重退化.....;( ;(
但是很可惜你看呠書『觀念錯誤』:P 『腦子.......那個部份管什麼東西,如果受傷會產生什麼症狀.』表面上是沒錯,但這隱含了人腦是『localization』的『序列化處理』,當然是錯誤的。人腦是『Globalization』的『平行化處理』,每一小塊大腦都同時具有各種功能,只是,經過神經網路的混沌模式後,自動產生『那個部份管什麼東西』的『表象』。但是再講下去要丟論文了..... 
簡而言之,總要記住:當你完全使用感性思考某一件事時,舊說法是你只用到右腦;其實真正的你是同時使用所有的大腦在進行感性思考這件事,也是說,你同時理性處理這件事了,只是把它主動忽略掉。
因此,當我們聽了一首音樂,以為我們只是聽到一首『好聽的音樂』;其實大腦中同時學習了『低音難聽的音樂』、『不同文化風格的音樂』、『第一小提琴走音的音樂』、『指揮很爛的音樂』....等豐富到無法測量、無法想像的資訊。這些個人的浩翰知識,一直存在於大腦,等著有天冒出來。以 kevintran 為例,我傾向認為我所說的音樂與音響知識你通通早就學過了,只是在碰到這個討論串才被我逼策地冒出來....:P :P
 作者: kevintran
[恕刪]比方說,您知道小提琴在不同的頻侓,聲音”放射“的方式不同嗎?在低把位時,放射的方式接近點音源(360度),在高把位時,方向性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高音時(2.5kHz 到 8kHz),小提琴的聲音主要是從琴孔往上出去. 大部份的錄音把麥克風掛的高高的(避免/減少地板的反射),結果錄到的聲音和我們在音樂會裡聽到聲音不完全相同(高音錄到比我們聽到的多). 所以,錄音師必須要”適當“的等化,調整錄音(還有麥克風的位子),才能作出好的錄音.[恕刪]
以 kevintran 引述的這一段我是覺得大有問題,不過先等 kevintran 讀完後再來詳細討論.....:)
我覺得有問題,是因為聽到『聲音的放射方式』最需要的聲音資訊是『相位』,所以小提琴高音往上衝,不代表上方的『音量』就一定會比較大,大腦也不是根據此資訊來進行聲音認知。而再怎麼偉大的等化器都一定會有相位失真的問題,因此只要經過等化就幾乎會破壞這種『聲音的行進感』,反而造成特定頻段不正常凸起。所以對我來說,kevintran 引述的這一段我是覺得大有問題....
-
-
2009-12-21, 10:32 AM
#1112
"而再怎麼偉大的等化器都一定會有相位失真的問題,因此只要經過等化就幾乎會破壞這種『聲音的行進感』,反而造成特定頻段不正常凸起。"
抱歉,要等化或調整這段話是我加的. 原文只是提出因為,for example,小提琴的聲音在不同的頻侓,它的“radiation pattern”不同. “radiaion pattern“ 絕對會影響收音的麥克風收到的聲音的音量大小. 因為收音的方式與我們一般聽小提琴的方式不同 (除了演奏者,沒有人會把耳朵靠近琴孔),所以聽錄下來的聲音也不可能和音樂廳裡廳到的一樣.
在測量喇叭時,麥克風距離單體的距離,量測的角度(因為單體也有不同的radiation pattern),都會造成頻侓響應的不同. 您一定知道,當您站著聽喇叭和坐著聽喇叭 (靜電喇叭,屏風喇叭不算),聽到的聲音是不同的. 高音單體(傳統式的)通常在10kHz以上就會有強烈的指向性. 小提琴在高音部份也是如此 (有方向性).
這本書明白的說,要“完全還原”錄音現場是不可能的. 我們只能儘量去逼近 (不管是二聲道,多聲道). 因為錄的就已經不完美了,再重生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這本書主要是Floyd Toole討論他在音響數十年研究的東西以及如何利用他的研究和經驗來improve我們的聆聽experience.
至於錄音師要如何擺麥克風,如何選麥克風(就像喇叭一樣,麥克風的頻侓響應也不是完全平坦的),如何混聲(即使您稱許的Solstice也不完全是單麥克風,在聖桑的安魂曲CD背面的照片我似乎看到樂團有一隻麥克風,合唱團前好像還有另一隻),這就是錄音師的技術/藝術了.
我說過,Toole的論點可能有很多網友不同意 (有些論點,我也不同意). 但,這就是活在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的好處,吸收資訊,討論資訊.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如是而已.   
顯然,您對“腦子”的工作方式和其他研究人的結論有不同的看法. 我不是學這行的,所以就不跟您吵啦 (雖然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
-
2009-12-22, 11:19 AM
#1113
-
-
2009-12-26, 02:21 AM
#1114
林主惟在他的網站討論區寫出這一非常重要的『教材』,大家可以就此對於這個討論串的『正確錄音』與『正確演奏』有非常清楚的比較,這個主惟終於找到最佳的入門教材了!....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ic.php?f=16&t=76
我先說我的聽感:
其實以我的黃金雙耳,用什麼爛器材都可以聽出那個演唱HI-FI、那個錄音HI-FI;不過為了讓大家看得懂,我故意使用最爛的器材:我的筆記型電腦之內建音效與內建喇叭,夠爛了吧?:P :P
結果,當然是英國錄音與英國演唱都好聽無比,法國錄音與法國演唱刺耳又難聽!
再來,內效音效卡輸出到SONY-Z600三仟元級的耳罩式耳機,這是音色有修飾的不夠HI-FI耳機。
結果,還是英國錄音與英國演唱都好聽無比,不過法國錄音與法國演唱己經不會太難聽了。
最後,使用 KECES USB DA-151。
當然了,這時一定是法國錄音狠狠把英國錄音打趴。但是演唱就難講了,如果個性溫和不愛現的網友,大概就不會喜歡法國演唱.... 
參考新天新地論壇之原文:
-
-
2010-01-05, 04:46 PM
#1115
古典音樂欣賞從貝多芬開始,便進入了『音色藝術』領域;再從白遼士、奧芬巴哈、法蘭克、聖桑,還要再加一個華格納....總之,這些貝多芬之後的古典音樂大師,通通是重視音色藝術的音樂家。換句話說,沒有聽見音色藝術、只聽到劇情與旋律(情感),其實是不足夠的。
但是音色藝術如何欣賞?這就注定了音響系統一定得走hi-fi取向。因為音色藝術是非常客觀的:木管是什麼?銅管是什麼?木管加銅管是什麼感覺?木加銅再加上特殊不和諧音程又是什麼感覺?這種感覺都是客觀感受,任何聲音本質的扭曲,都會造成音色藝術的毀滅。
就好比現場聽psycho拉百萬小提琴,當然遠比百萬千萬音響系統播放葛魯米歐還要更高傳真;但是psycho的小提琴技巧太爛,扭曲了聲音本質,再怎麼沒有音樂素養的人,都可以輕易分辨出『寧可使用低價音響播放葛魯米歐!』。這是第一層次的音色扭曲。
第二層次的音色扭曲,是錄音水準不足,或者音樂廳現場位置太差。例如在國家音樂廳四樓最後位置、或者是第一排最左或最右位置欣賞葛魯米歐,說不定比手提音響播放正確錄音還要糟。
第三層次的音色扭曲,就是音響重播的失真問題。
第四層次的音色扭曲是個人問題:如果己經在音樂欣賞的『態度』上徹底排除了音色藝術,那即使當場聽到再好的音色,也會在認知上扭曲而『認為』不重要、甚至反過來認為是『缺點』。
既然音色藝術如此真實存在,單純的音樂欣賞者有沒有入門方法可以依循?我個人主張一種方法:尋找各種樂器錄音最正確、演奏也最正確的獨奏唱片,努力學會分辨每種樂器應有的音色。然後再透過室內樂,學會分辨『兩種』樂器混和的音色藝術。最後,欣賞管弦樂,學會分辨『多種』樂器混和的音色藝術。
因此我想推薦各種樂器演錄雙絕的唱片,正是嘗試從客觀的音響科學,促進人文的音樂欣賞素養。
以下是我在另一討論串強烈推薦的銅管唱片,演錄雙絕,足以學習銅管音色的辨認能力。
 作者: psycho
 作者: psycho
上一張是小號,下一張是長號(伸縮喇叭)。『兩者音高接近時』,我發現我幾乎分辨不出兩者的音色差異呢?!音響該升級了嗎?...:P
雖然分不出『兩者音高接近時的音色差異』,不過到是明顯可以分辨另一種音響性能的差異,就是『形體感』。即使音高接近,小號明顯感覺發聲點小,聲音呈長扇形柱狀投射而來,就像隻長長的喇叭。長號則是發聲點大,聲音在發聲點就己經有擴散,投射區明顯大於小號。
真有意思,分辨不出音色差異,卻可以明顯分辨出發聲的投射區域如此不同;這是音響性能的那一種指標?...:P
-
-
2010-01-05, 10:25 PM
#1116
Psycho大,有沒有弦樂四重奏的“音色藝術“入門CD?或是鋼琴三重奏?先謝啦!
-
-
2010-01-06, 12:46 PM
#1117
 作者: kevintran
Psycho大,有沒有弦樂四重奏的“音色藝術“入門CD?或是鋼琴三重奏?先謝啦!
弦樂四重奏的“音色藝術“入門CD,我一直想從法國演奏家與唱片找到貝多芬的最佳示範,結果完全找不到.....;( ;(
舒伯特到是有找到喔!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t...6&postcount=36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t...&postcount=146
鋼琴三重奏?最佳範本就是拉威爾的三重奏嘛!而且保證比整個管弦樂團還精彩無比: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t...&postcount=893
-
-
2010-01-08, 01:24 AM
#1118
-
-
2010-01-09, 01:50 PM
#1119
胡言亂語
有一個法國歷史錄音廠牌出來一陣子了
除了有幾張早年的音樂院及Lamoureux, Colonne等法國團
還有一堆德奧的老大師...
真的很著急 希望能被正確的人代理到啊!!
-
-
2010-01-10, 03:02 PM
#1120
對自己的記憶,不要太相信...:p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