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tran 別緊張!....我也只是看到你引述的講法,就順手評論一番,多多交流討論就是了!...
到是你實在很科學、很嚴謹!(clap)(clap) 沒錯,我最推崇的 Solstics/fy 與 Hortus Edition 都有使用輔助麥克風,Timpani 當然也有。但是聽起來就像是只有兩隻麥克風一樣自然不加料,甚至比很多兩隻麥克風的錄音更加自然不加料。
這應該是他們的不傳密技......![]()
不過我對於『錄音只能逼進現場』這句話還是有『心理學的不同見解』,因為從這個前提下來,再來往往就是論述錄音失真、音響失真的不可免,然後就是失真美聲的必要............
我的看法反而是,『現場也只能逼進現場,可能遠比正確錄音更不像現場』,這至少有一個科學的理由與一個心理學的理由:
第一、現場聆聽最佳的音響位置,有錢也買不到,只有經驗豐富的錄音師或愛樂者才會知道,那個位置是最佳聆聽位置。所以自己親身去聆聽到的現場,從來都不是真正的現場,可能是遠比正確錄音還更差的現場。
第二、就算退一百步,現場到處都是好位子。人的心理問題在此會變得非常嚴重:任何心理學基本定律都會讓我們知道,在現場因為訊息量過大,我們一定是『選擇性注意』的。這就造成現場聆樂所注意到的訊息是非常有限、而且是極端主觀的 ==>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的『音』或『音響』程度不足,聆聽現場只不過是聆聽一場失真超級嚴重的爛錄音爛音響。
在家裡聽音響,因為可以『重覆』、可以『專注』、可以『照著解說聽』;其實在心理學上聽到的訊息遠比現場聆聽多太多了。
所以我的立場一向是:音響當然不能取代現場,但是現場也絕對無法取代音響。尤其是像我一樣喜歡專注聆樂、深入研究音樂的愛樂者,當然是音響為重....:P :P
吵這個是『開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