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12-12, 10:41 AM
#1101
我也曾經把我以前『不玩音響』時覺得還不錯的錄音拿出來重聽,結果都是證明了原來我以前是不會分辨錄音水準的阿呆... 所以 kevintran 要小心!凡是中了我的毒,過去的一切都要全新改變.....
就是怕中了Psycho兄的毒
讓我以前自認的?張發燒片及財富(DG Philip Decca RCA CBS Telarc)全部歸零 哇 哭出來
....還好還有不少EMI
-
-
2009-12-13, 12:51 PM
#1102
今天收到這張

Jean-Claude Casadesus 指揮 Orchestre National de Lille 演奏Prokofiev的Alexander Nevsky清唱劇和基捷中尉組曲. 手邊還有另外幾個版本,像
Chandos上Neeme Jarvi的

以及DGG上Abbado的

報告Psycho大,比了這三張之後,我可以向您說,放心的買Jean-Claude Casadesus 指揮 Orchestre National de Lille的Naxos唱片吧!別張我不知道,這張唱片根本就是Harmonia Mundi錄的!CD盒子後面明明白白寫著Previously released by Harmonia Mundi. 我想Naxos應該不會多事去re-master這些錄音. 至於您說便宜唱片的“躁感”,我的程度太低沒法感覺到.
順便說說聽感,Naxos這張是現場錄音,聽起來非常自然. Chandos那張也不錯. DGG那張就顯然用太多麥克風,後製更是離譜. Nevsky中有段Mezzo-Soprano的獨唱,在DGG那張上,那真是血盆大口啊!音像龐大(從左到右). 即使相位反轉也沒用.
在詮釋上,Naxos的基捷中尉把原曲的諷刺和滑譏完全表現出來. DGG的錄的太差. 第一段裡,有幾段大鼓猛敲,大鼓比整個弦樂部還大. 相反的,Naxos的大鼓沈的下去,但音量適中,形體和位置也不因為大小聲而改變. 在Naxos的版本上,我唯一不喜歡的是他們用的Mezzo-Soprano. 我不喜歡她的聲音. Chandos上的好聽許多.
沒想到Orchestre National de Lille這麼不有名的樂團,演奏起普羅高非夫也這麼出色. 那,我也許該找找他們的法國音樂(據CD裡的booklet上說,他們的Debussy, Ravel,等等是他們的特長).
感謝Psycho大介紹這麼好的樂團.....
-
-
2009-12-13, 01:38 PM
#1103
 作者: psycho
測試音響系統的『動態對比』之錄音藝術鑑識法
這三張手上都沒有,如果換成小牧神或是INA的里昂管弦樂團要怎麼辨別?
-
-
2009-12-13, 06:20 PM
#1104
-
-
2009-12-13, 06:25 PM
#1105
-
-
2009-12-13, 09:31 PM
#1106
http://tw.myblog.yahoo.com/early_bir...v=750&next=675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hreadid=400509
最近在找新的喇叭架,找到一篇文章,myav有人買45-60-75-60,
結果一般說高音要與耳同高,那麼一般坐在椅子上約100公分,那麼喇叭架都要75cm以上,
但是用75CM喇叭架+書架聆聽,卻有感覺低音不夠飽滿的感覺,
結果最是切合的喇叭架是60cm,但是那是用鐵製的,
本來要買胡桃木喇叭架但是太貴,於是想起老師用板凳,家中有51cm,
聽起來低音過多,最後要買66cm的古椅,用來替換原來的台製喇叭架,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45928526
因為玩重低音小弟就放棄拉,本來想買一對類同軸但是要達到音準的,機乎沒有,
有的是高音不準,usher的dancer be則是低音太爛,沒有音準,
起馬也要花30000,但是都不能通過聲音正確的測是,
先打這些心得
66cm的古椅,終於可以讓我好好聽音樂,
雖然低音少一點,但是可以聽見正確的音色跟音場,
另一點可以省一點錢再換玩具.
-
-
2009-12-18, 07:18 PM
#1107
還是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
這陣子趁著小宋唱片在奇摩拍賣上進行1元起標,標了一些日版LP,結果又發現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的重要性....

這張福特萬格勒的貝多芬交響曲選粹LP,跟 EMI Reference 系列 CD 是相同的錄音。我知道EMI Reference 系列的第一版 CD 現在有多值錢,我自己也有一套。可是它是EMI UK 英國版,英國轉錄就是傾向加料,CD加料地更嚴重。雖然雜音少很多,但是真實的聲音也少了一大堆。
先撥放LP的貝多芬第三《英雄》第一樂章,不得了!這張日本版LP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崇拜福特萬格勒,製作特別嚴謹?整張LP表現出 EMI FRANCE頂級MONO錄音的最高水準:前後深度層次分明,左右定位還算可靠;第一小提琴完全超出左側喇叭甚遠,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完整分離且距離右側喇叭很遠。基本上,除了第一小提琴大小聲變化時定位會走調外(這令我懷疑可能是後製加料),這張LP的播放效果,徹底打敗我手上所有的CBS、RCA、DECCA與PHILIPS的任何『立體聲LP』!:O :O
這張還是日本版最新的版位,理論上版位應該最糟。
接下來放相同錄音的第一版英國版CD,完蛋了!第一小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黏在一起,音場不超過兩隻喇叭,甚至根本像集中在中線。深度定位還算可以,但是所有樂器聲都是假假的,明顯修飾過度。這張CD,完全聽不下去,比正確轉錄的192X年錄音還要糟糕太多。
這是我第一次經驗到,相同錄音的LP與CD相比,CD可以輸到這麼離譜的地步;別忘了,在我的音響系統中,正確轉錄的同一錄音之下,CD多半贏LP。想來想去唯一的理由,就是『轉錄水準』相差太多,EMI Reference 系列 CD 的轉錄一定是錯誤轉錄。
這還是說明了,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
-
-
2009-12-20, 12:57 AM
#1108
-
-
2009-12-20, 10:46 PM
#1109
Psycho大,我知道你是開玩笑. 不過,超過70%的說“我有老年痴呆”的人,都沒有老年痴呆. 最近在看這本書,
http://www.dana.org/news/danapressbo....aspx?id=21672

非常有趣的書. 連我這個外行人都看的津津有味. 裡面有簡單的介紹腦子如何工作,那個部份管什麼東西,如果受傷會產生什麼症狀.
-
-
2009-12-20, 11:09 PM
#1110
順便推薦一本書,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24...ss_T15_product
這是Floyd Toole最近出的一本書. 雖然他討論的東西涉及多聲道(他的論點可能和很多網友的觀點不同), 他的有些觀點還是很有用的.
比方說,您知道小提琴在不同的頻侓,聲音”放射“的方式不同嗎?在低把位時,放射的方式接近點音源(360度),在高把位時,方向性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高音時(2.5kHz 到 8kHz),小提琴的聲音主要是從琴孔往上出去. 大部份的錄音把麥克風掛的高高的(避免/減少地板的反射),結果錄到的聲音和我們在音樂會裡聽到聲音不完全相同(高音錄到比我們聽到的多). 所以,錄音師必須要”適當“的等化,調整錄音(還有麥克風的位子),才能作出好的錄音.
我還在讀這本書(老實說,作者或是編輯應該再努力一下,寫得有點亂),讀到有趣,有用的再報告.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