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stsd 查看文章
轉錄有兩個部分:一是音源,二是音源的CD化。
大家一般講的轉錄,其實只是音源CD化的這一部份。

音源CD化的過程,有三個步驟:
一、類比重播-音源被播放成類比資訊。這個階段最難,最專業。但若沒有良好的音源-也就是真正的母帶,就根本不必談類比重播技術。
二、轉換成數位母帶。非常簡單,一部普通家用電腦即可作業,沒人會在這裡動什麼手腳。
三、數位母帶的後製作。理想狀況,我們希望不要有任何後製作,但實際上很難避免,主要原因是類比資訊不夠完善-首先是不理想的音源、然後是不完善的類比重播。其次是為了悅耳。通常後製作的存在是這兩個原因的混和。

但大廠的音質不佳,通常不是後製作的錯,因為大廠連後製作的錢都不想花。大廠音質不佳的真正原因出在根本-沒有良好的音源。

關鍵在於版權與母帶是兩回事,大廠買到的是版權、而不是母帶。
母帶持有者因為沒有版權而無法製作發行。版權擁有者雖有權發行,但若欲還原錄音原貌則有賴於母帶,而他們當然不會花錢在母帶的租借或購買上,這才是主因。

所以我們能期待的最佳音質出現在兩個時期:
一是版權與母帶合一的時期,也就是未被財團併購成大廠之前的發行。
二是版權年限到期之後,母帶持有者的發行。
跟林老闆買過幾張psycho兄推薦的唱片,我看都是數位錄音的母帶,是否這樣比較沒有轉錄上的問題?

我是在十幾年前第一次聽到DDD的唱片,是周慧敏的粵語唱片,同樣的歌曲,那低頻就Q多了!:P

對了,再補充~
以良好的轉錄為前提,是數位母帶好,還是類比母帶好?:^)
還是說轉錄的問題大於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