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07-02, 10:01 PM
#731
 作者: remo
[恕刪]
昨天再拿莎拉布萊曼的timeless用新鑽石膏拋光一次!它最後有兩首現場錄音的曲子,從我之前聽的時候心裡就一直很在意一件事,就是怎麼現場觀眾掌聲那麼.....好像很遠又小聲的感覺?!昨天弄過再聽,我居然感覺到掌聲有一種衝到我面前的感覺:O:O:O   
上述就是明顯的相位失真減小導致『對焦更正確』的聽感,咦?你的音響系統可以如此表現卻還是被那張最佳管弦樂錄音宰了?看起來我還是太低估那張唱片的發燒度了....
 作者: rendzaw
曾經有一張CD(MASTER)牧羊女,此CD片已經刮的花花的,友人將之拿去拋光,表面痕跡一掃而光,還附上保護膜,
將它放入ROKSAN DP-1讀取,只聽到轉盤高速運轉卻無法讀取,但也轉個不停,結果轉盤居然掛了,是巧合還是?????無從得知,
實際看過.用過,將CD片用吹風機均勻加熱(正反面)也有效ㄡ 
『,還附上保護膜』?這又是什麼東東?....:O
至於轉盤壞掉,我到是很有把握『不是CD唱片害的』;因為我這個笨蛋,曾經多次把CD片『顛倒放』,轉了半天CD唱盤拼命哀嚎我才知道.... 到頭來我那台 CD50 的PHILIPS CDM4 還是活得好好的....:P :P
(慘了!一直罵 PHILIPS 的錄音,這親戚會不會死給我看?:P )
至把CD片用吹風機均勻加熱(正反面)....冷卻後應該無效弓吧?那我還是省省麻煩好了... 
其實一定還有很多密技值得探討,只是再玩下去我就膩了 無寧我提出一個可能比較可靠的『錄音藝術的鑑識法』,有興趣的發燒友可以『自行』拿來研究各種發燒密技...:) :)
-
-
2009-07-02, 11:04 PM
#732
加熱後冷卻了,應力產生了變化,聲音的變化不是只有我聽的出來,
那張CD讓雷射頭讀取吃力結果就掛了,錢飛了,CD也丟了,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
-
2009-07-03, 02:07 AM
#733
 作者: rendzaw
曾經有一張CD(MASTER)牧羊女,此CD片已經刮的花花的,友人將之拿去拋光,表面痕跡一掃而光,還附上保護膜,
將它放入ROKSAN DP-1讀取,只聽到轉盤高速運轉卻無法讀取,但也轉個不停,結果轉盤居然掛了,是巧合還是?????無從得知,
實際看過.用過,將CD片用吹風機均勻加熱(正反面)也有效ㄡ 
我想那層保護膜應該就是罪魁禍首!:|
CDP遇到讀取不順時會越轉越快,沒有及時退出,就可能掛掉!
我個人是覺得讀取面是越乾淨越透亮越好,從我這個拋光法可以得到印證!:o
我以前曾在網拍買過二手CD,一看發現是修過的,表面都是一圈圈很整齊的機器拋磨痕跡〈應該是用一般市售的一種長得像CD隨身聽的CD片修復機弄的〉,我就用我自己的方法去拋光,馬上出現兩種不一樣的表面!:|
其實我先前提過,要看CD片讀取面真的乾不乾淨,有沒有刮痕,要在特定的燈光下才能一清二楚,否則怎麼看都會覺得很亮!|(|-
至於用吹風機.......我想CD片應該不是太耐熱的東西,也可能會造成讀取面變形〈我發現讀取面也是要平整,否則會影響讀取,這應該是影響到雷射焦距的問題,上面提到的保護膜除了影響雷射光透光,也可能就是引起這個問題〉,所以........?!:^)
不過最近有廠商推出一個號稱是用負離子處理CD片的器材,也有用到“熱”〈裡面有強光跟會釋放負離子的天然石材〉,記得有網兄把CD片放上去忘了拿起來,就熔掉了|(|-,所以要以熱來處理可能就得特別小心囉!(sweat)
 作者: psycho
上述就是明顯的相位失真減小導致『對焦更正確』的聽感,咦?你的音響系統可以如此表現卻還是被那張最佳管弦樂錄音宰了?看起來我還是太低估那張唱片的發燒度了.... 
那張我還沒拋光過,雖然我看它的片基似乎也相當透亮,但還是試過才能知道喔!:o
-
-
2009-07-04, 01:53 AM
#734
 作者: remo
哇!真的還假的?!?!:O   :
心中大石終於放下!為什麼這麼說呢?(sweat)
我先前有跟psycho兄提到,因為我有將我的MD DECK做了一番大整,然後才來處理CD跟聆聽,在器材剛弄好時我拿未處理跟已處理的比較,竟然發現兩張聽起來,好像.......應該.......一模一樣!:O(sweat)
[恕刪]
為了 remo 這段話我今天(昨天)又重聽了這張cd,確定我有沒有『假藥效果』;結果,我想我可以『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出什麼問題了....:P 
我覺得『對焦清晰』是一種平行式處理的辨認能力,比較難講清楚,所以我著眼在『定位』與『超低頻』。
請轉到這張cd的第二軌,其音樂內容是說:世界末日都要到了,還是有很多人群與教會正在歡樂地醉生夢死.....所以音樂一開始有如卡門般放蕩。
來,一開始是兩隻銅管快速如卡門般的放蕩序奏,一個在中間偏左的後方,再來是中間偏右的後方;兩隻樂器發聲後都會迷漫在整個音場,所以對焦是否正確可以由兩隻樂器的定位是否精準來判斷。
這個判準,在我的中壢音樂響室,未經過remo抛光與經過remo拋光實在相差極大!如果聽不出來,ok,可能相位失真對音系統要求過高,請再測試下一個判準。
再來是『超低頻的聚焦正確性』;大約在1:00左右,先是極低、超低的大鼓沈重地一聲,再來是略高一點的敲擊樂器多隻共同再來一聲;5、6秒後同樣的低頻再來一次。
未經過remo抛光,完全無法正確解析『第二聲』低頻的多種樂器,甚至會『糊』到誤以為第二聲比第一聲還要低沈。經過remo抛光,才可以正確解析上述的超低頻。
這個判準只要音響系統的超低頻解能力夠強,實在相差地太過明顯,不可能沒發現。所以我大膽地『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超低頻被這些唱片宰啦!.....:P :P
-
-
2009-07-04, 06:11 PM
#735
 作者: psycho
為了 remo 這段話我今天(昨天)又重聽了這張cd,確定我有沒有『假藥效果』;結果,我想我可以『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出什麼問題了....:P
我覺得『對焦清晰』是一種平行式處理的辨認能力,比較難講清楚,所以我著眼在『定位』與『超低頻』。
請轉到這張cd的第二軌,其音樂內容是說:世界末日都要到了,還是有很多人群與教會正在歡樂地醉生夢死.....所以音樂一開始有如卡門般放蕩。
來,一開始是兩隻銅管快速如卡門般的放蕩序奏,一個在中間偏左的後方,再來是中間偏右的後方;兩隻樂器發聲後都會迷漫在整個音場,所以對焦是否正確可以由兩隻樂器的定位是否精準來判斷。
再來還是兩隻銅管分別演奏主旋律,同樣是一個在中間偏左的後方,再來是中間偏右的後方;同樣依上述判準。
上述兩個判準,在我的中壢音樂響室,未經過remo抛光與經過remo拋光實在相差極大!如果聽不出來,ok,可能相位失真對音系統要求過高,請再比下一個判準。
再來是『超低頻的聚焦正確性』;大約在1:00左右,先是極低、超低的大鼓沈重地一聲,再來是略高一點的敲擊樂器多隻共同再來一聲;5、6秒後同樣的低頻再來一次。
未經過remo抛光,完全無法正確解析『第二聲』低頻的多種樂器,甚至會『糊』到誤以為第二聲比第一聲還要低沈。經過remo抛光,才可以正確解析上述 的超低頻。
這個判準只要音響系統的超低頻解能力夠強,實在相差地太過明顯,不可能沒發現。所以我大膽地『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超低頻被這些唱片宰啦!.....:P :P 
嗯!下禮拜回去再依psycho兄提點的聽聽看!
其實拋光的效果,我也是覺得在低頻超低頻以及音像結像定位上有明顯的改善,而以整體來說應該就是整個錄音的細節會更無所遁形!
上面說的莎拉布萊曼唱片中最後那兩首的現場錄音,在這次再次拋光,可以說我幾乎有種身置在那個現場空氣中的感覺,而掌聲我也可以聽到在幾個位置有比較響一點的,也可以想像到那鼓掌雙手揮動的頻率!在低頻上不管是環境音還是樂器碰動發出的聲音,都清晰可聞,本來我的注意力會被這些“低頻噪音”所吸引,但現在更吸引我的是那“很安靜的環境音”了!:o
我的系統還是在“空間”的表現上力有未逮,我看過這期音響論壇有提到說空間對耳機來說是致命的一項!我思考它文章中的意思,應該是說耳機一樣能呈現在錄音時所錄下因空間而生的聲響,比如堂音、迴音等等,但卻無法將這些“組合成一個空間”!它能對聲響本身有明確的成像,卻無法去成像出一個空間!這也就是我在聽那張最佳管弦樂錄音時,無法體驗psycho兄說的“神聖空間”的原因!再拿上面莎拉的現場錄音來說,音像定位甚至空氣都很明顯,但我就是無法感覺到那個“空間”,我只能感覺到那聲響的周圍,要再延伸出去就沒了!這麼說不知psycho兄了不了解?!:P
-
-
2009-07-07, 06:34 PM
#736
-
-
2009-07-07, 09:10 PM
#737
昨天又跑去小宋唱片買LP,今天花了時間把每一張大略聽一下,發現懂錄音藝術的人玩LP真幸福....
不過要先跟 scs 與 rendzaw 說明一下:小宋那裡的200元特價LP好像是隨機的,這次去完全沒有找到我上次帶給你們聽的好LP,全都只能在二樓 350元那級才能找到;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去通風報信..... 
而且同樣是日本版,還是有老版位與新版位,老版位通常貴個100元,也就是說相同的LP,買450的表現『通常、可能』會比350的好一點;這一點有的差很大有的差很小,這下子我不敢冒然決幫你們買350的還是450的,所以看來還是要跟你們約何時去當場買。
找到正統原汁原味、貨真價實的德國文化傳統之肯培與慕尼黑愛樂的布拉姆斯。演奏與詮釋均是超級一流,錄音雖然比不上 EMI FRANCE,但是比起DG算強了一截,一張才200元,論演奏技巧與詮釋水準,完全是真正的老大師無人能比,只是識貨者不多:

這張法蘭克的小提琴奏鳴曲名列專殺LP系統的頂級錄音,可怕的『暫態殺手』,等著看看有多少LP系統被它宰了:演奏者是被低估的杜梅:

為什麼都沒有人分享有多少LP是左右聲道相反的?聽不出來?太簡單了沒人理會?難道又是我發現了?....:O
很多人還留在擴大機的BALANCE功能,誤以為決定左右定位的『只是』左右音量的大小,其實決定空間定位的另一個重要(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是『相位』。簡而言之,一個聲音跑到你的左耳是203ms,跑到右耳是253ms,這就是相位差(這當然是不精確的簡單解釋)。
當然了,音量大小也會決定位,所以大腦是將兩者計算後再決定定位知覺。
LP先天相位失真極低,導致欣賞LP系統時大腦自動以相位差為定位資訊;因此如果LP唱片本身左右聲道是相反的,『會不容易聽出來』── 尤是越頂級的音響系統,因為相位越正確,越不容易發現左右聲道相反,只會覺得這張LP的定位或樂器形體很奇怪。
我至今己經抓到四張LP的左右聲道相反了,難道沒有人發現嗎?最近抓到的是這一張:真正夠格的超級大師富蘭奇斯卡第與卡薩都許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A面的《春》是左右相反的,B面的《克羅采》正常的。

左右相反聽起來:小提琴定位在中間,樂器形體很大約半個喇叭間距;鋼琴則形體更大,橫向跨越兩隻喇叭;但是小提琴在前、鋼琴在後則沒有問題。
左右正確(很簡單,把唱臂線左右互換就好了)聽起來:小提琴形體變小,定位在左前方;鋼琴變成『縱向』:高音約略在前、低音約略在後,定位在右後方。但是鋼琴的『深度形體』不佳,也就是說『高音在前、低音在後』的情況不明顯(當然是跟EMI FRANCE相比)。所以我猜測,這應該是用近距離麥克風錄音後再人工後製出來的聲音舞台。
以這樣子具體而且植基唱片本身聽感的簡單分享,可以回答 remo所關心的『定位』討論...:) 如果習慣聽錯誤錄音的唱片,音響系統再怎麼好通沒有用,因為習慣了錯誤的錄音,完是完全無法體會正確的錄音是怎樣的境界:他們只能發現99.9%錯誤錄音是如何與真實聽感不符,卻無法發現0.1%的正確錄音是如何無限逼近真實聽感。
反之,習慣正確的錄音,唱片有什麼問題都是一下子就可以發現的,我在這裡寫下的任何聽感,通通敢接受盲目測試的挑戰...:o 。如此就不會被唱片騙了,不會被唱片騙,自然可以不會被『假大師』騙。所以音響科學的程度提高,必定帶出更深刻的音樂素養(不只是古典音樂,什麼音樂都一樣),其來有自.....
-
-
2009-07-07, 09:49 PM
#738
-
-
2009-07-09, 12:09 AM
#739
LP 的 OOPS 反相位接法密技之錄音藝術的鑑識心得
-
-
2009-07-09, 11:18 AM
#740
 作者: psycho
最好是用類似當時的設備,所以我才會傾向選擇轉錄正確的CD,因為我認為要成為符合這個水準的LP玩家實在太困難了...
當然了,如果有發燒友以無比龜毛的要求達到這種水準,我一定會衷心贊美的!因為歌德說:『凡自強不息者,終將能得到拯救。』,不管他是花錢花時間還是如何如何....:)
至於海飛茲的早期錄音,當然比晚期技巧退化且錄音方式不良的唱片好很多。不過....不過.....從最嚴苛的角度,他的演奏技術還是不夠完美。我個人會推薦富蘭奇斯卡第 Francescatti ,那是我個人認為『演奏技術』最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典範。
會有上述判斷的具體唱片聆聽經驗如下:
CASCAVELLE 的拉威爾歷史經典錄音大全,第三集第二張CD,A0023681001931與海費茲 1934 PK 拉威爾的《吉普賽人》超技難曲。
你也喜歡francescatti,據說他用的譜還有paganini的註記,第一次聽到他的唱片時還不知道是何方神聖這麼厲害,有意大利派的熱情又有法式的細緻,技巧我是不敢評論不過PAGANINI的嫡傳一定有好幾把刷子,聽過就開始找他的LP只可惜很少,大哥你的正確錄音說已經在MYAV引起一番論戰好不熱鬧......:o:o:o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