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共750頁 第一第一 ... 24564569573574374474574674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441 到 7,450 共計 7500 條
  1. #7441
    註冊日期
    2009-01-25
    文章
    36
    Thanks
    6
    Thanked 133 Times in 3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吐槽『巨幅提升』忽視了暫態變差的現象之前,我得先問問你的 TB4 HUB 是啥?是這個 OWC Thunderbolt HUB集線器 嗎?
    (恕刪)
    討論串p.739

    我使用的是WERO TB4 HUB,淘寶連結

    會選擇此HUB是因為它滿足以下需求:
    1. 價格便宜。
    2. 介面單純,沒有網路/讀卡機...等複雜介面,很多TB3/4 HUB整合了很多介面。
    3. 很多TB3/4 HUB的DC接頭是多針腳的型式,此款是5.5/2.5 DC接頭,現有的香堡DC線都是5.5/2.1,找轉接頭很方便。

    需要特別注意這款HUB只能用在USB4/TB4。商品頁有強調此HUB是專為TB4設計,TB3不適用。經實測後USB4可正常使用;USB10G/20G一開始有抓到硬碟,但是使用沒多久硬碟就斷線。

    最早入手的時間點是2024/3/2,但實際使用後發現本討論串非常重要的大功率電源跟大電容都無法使用,想不透為什麼這個HUB的使用經驗跟以往的USB裝置完全不同???
    1. 這款TB4 HUB的電源設計有點特殊,AC-DC的最大功率不得超過135W,也就是6.92A (135W/19.5V),使用大瓦數電源會直接燒掉HUB。第一次使用COSEL1500W(24V)轉19.5V,燒掉一個HUB。過了幾個月不死心再試一次,特地去買筆電用AC-DC變壓器(300W/19.5V)也是燒掉,這時候我才知道這個HUB容忍的最大電流是由AC-DC的最大功率來決定。

    燒掉7張小朋友得到不能使用大功率電源的結論,哭了...

    2. HUB的DC-IN前面不能接大電容。後來找了一款12->19.5V/5A的DC升壓器接在閒置的AX1600i,原先的想法是DC升壓器前後接上大電容ELECTRONICON 700V/1450UF,經實測:
    (1) AX1600i-大電容-DC升壓器-大電容-HUB,不能正常使用。
    (2) AX1600i-大電容-DC升壓器-HUB,才能正常使用。

    也曾經想過是不是要找容值小一點的大電容來測,但後來想想那還不如回頭用10G HUB,數位/類比性能的綜合性能更高。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rmdoxa For This Useful Post:


  3. #7442
    註冊日期
    2009-01-25
    文章
    36
    Thanks
    6
    Thanked 133 Times in 3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termdoxa兄您好,

    這排插看起來很威啊~

    小弟有兩個小小的想法,您可以參考看看。

    1. 地線如果可以跟水火線一樣粗,甚至更粗,可能會比較好。
    (恕刪)
    討論串p.718

    感謝BC大的建議,拖太久沒有回應有點不好意思
    我後來把地線改成8mm2的太平洋電纜後,效果更好。要不是受限於Termianl Block,我還想買14mm2的線來接呢...

    這讓我想起工作上常碰到儀控(Instrumentation & Control)專用的控制系統,但小弟是化工背景,遇到需要電學知識的規格,總是一知半解,例如:
    1. 常見的訊號線規格為2.5mm2,但是控制盤到接地銅排的接地線比訊號線粗很多,搞得接地線比訊號線重要...?下面有CAD圖與實體照給大家參考。
    2. 控制系統的原廠手冊常要求儀錶接地的接地電阻要小於1歐姆。
    2025-03-22_143513.png

    DSCF9903s.jpg

    對於沒有什麼現場測試經驗的我來說,只知道接地不良會造成控制訊號容易被干擾,連帶造成控制系統做出錯誤的控制輸出。從老師近期對接地的實作,才知道接地的重要性不亞於大電供或大電容。

    順帶一提,本討論串有兩個概念與控制系統的設計有些關聯,趁勢分享一下。
    先聲明下面的設計都是由系統商(或稱系統整合商)主導,業主或我們公司提供的ITB或SPEC通常不會要求控制系統內部電力系統的細部設計,因為各家控制系統都有各自的設計思路與特性,我的工作也不是詳細了解各家控制系統的設計細節。對我們公司來說,花錢請系統商提供設備,才能有效控制專案時程,並且降低執行專案的風險。

    1. EMI Filter vs. 電源隔離
    依本討論串的結論,只要一條5m的電線就能做到電源隔離的效果。以我們公司的分工來說,電力系統通常都是由電機部門統籌規劃,電機根據儀控的用電需求,提供110/220VAC的分電盤放在控制室(有時候會稱Rack Room),各個控制盤再由這個專屬的分電盤分接電源。以電源線長度來說,絕大多數的電線都超過5m,但是很多系統商都會在各個控制盤的AC-DC前加裝EMI Filter。下面是三個不同案子的BOM,三個案子的系統商與系統廠牌都不相同,可是都不約而同用了Schaffner EMI Filter。這個設計顯然跟老師的經驗不符,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控制室的設備太多,為了避免電磁干擾沿著電線流竄至整間控制室,所以一定得裝EMI Filter?至於中壢音響室的環境單純許多,只要5m電源線就有效果??

    之前發現到這個巧合,我才在我的樂高排插加裝EMI Filter,取代電源隔離。至於能不能通過嚴苛的音響測試就不要問我了,下個月公司拿到新案子,又要開始過水深火熱的日子...

    2024-07-15_164557_mod.png

    2024-07-15_164635_mod.png

    2024-07-16_160641.jpg

    2. DC-DC蜈蚣串
    下圖是某個系統商的電源供應設計。依照系統原廠的使用手冊,只要求電供輸出為24VDC,並未要求AC-DC後面一定要接DC-DC。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系統商這樣設計,在其他案子沒有看過;該案的ITB及SPEC,也沒有看到這項要求。說不定這個設計的目的如同討論串的結論:增加DC-DC可以提高電源品質。至於真正目的為何,也只能等遇到廠商再向他們請教了
    2025-01-11_220233.png

  4.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rmdoxa For This Useful Post:


  5. #7443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CGT的電源接地方式

    自從psycho版CGT堆出之後,不知道有多少網兄試過他的效果了呢?

    對於這種超值又極致的發現一定要努力研究的。本篇就是近期將CGT作為電源接地的心得。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複習一下接地的基本架構。接地可以分為設備的訊號接地,以及設備的電源接地。其中的理論是來自市電、家用迴路其他電器等等的汙染,會透過電源的方式來汙染所有音響器材。因此,需要透過電源接地的方式來防止。至於訊號接地則是在音響設備產生訊號的同時,也會產生雜訊,為了讓雜訊盡快循著地線排除,而採取訊號接地的方式來處理。因此,電源接地是接在設備的電源處,也就是排插上;而訊號接地則是接在設備的下地點,例如:PC的主機板螺絲或是機殼螺絲等等。

    過去,psycho的分享是將CGT當作訊號接地的地盒使用。因為CGT原理不明,不確定能否接上排插當作電源接地使用。本文就是來填補這個CGT使用方法上的空白。

    結論上來看:CGT可以做為排插接地盒使用,但是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CGT使用的電源必須插在CGT電源專屬排插上。所謂的CGT專屬排插是指依據psycho的電源隔離方案,從總電排插拉出5米的類專線後,接上一組法規排插,稱為CGT電源專屬排插。同時,必須注意的CGT的使用必須符合類比與數位電園隔離的原則。因此,分出來得CGT電源專屬排插若是用在數位端設備、排插接地,就不可以用在類比端設備、排插接地,反之亦然。因此,最正確的情況是:從總電排插分出
    CGT電源專屬數位排插以及CGT電源專屬類比排插。

    2.CGT電源必須使用隔離行交換式電源。這個BC大有提過(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404-%E8%B5%B0%E5%90%91%E8%B6%85%E5%80%BC%E8%80%8C%E6%A5%B5%E7%B7%BB%E7%9A%84-HI-FI%E9%9B%BB%E8%85%A6%E8%A8%8A%E6%BA%90%EF%BC%88%E9%80%A3%E8%BC%89%EF%BC%89&p=264827#post264827)。
    如果無法確認手上的交換式電源是否為隔離型,可以將三用電表切換至蜂鳴檔,量測DC端與AC端是否相通,測量時,請確認DC端的+-極與AC端的水火地均不相通。

    3.CGT的連接方式。CGT的基本架構是將兩顆電容中,一顆的+極連結到另一顆的-極。此一連接點即為接地點。而根據BC大的建議,連接方式請用WAGO端子。經過測試直接絞在一起獲是鎖一起的效果確實比WAGO端子差。而AC排插用接地線,必須將任何一上好絕緣的銅線,一端鎖進法規接頭,另一端與接地點相連接,也就是WAGO端子。同時,AC排插用的接地線在製作時,必須將法規接頭的水火兩極透過絕緣膠帶或是BC大曾經提過的自融膠帶絕緣(
    https://shopee.tw/%E3%80%90%E5%A8%81%E5%88%A9%E5%B0%8F%E7%AB%99%E3%80%91%E7%BE%8E%E5%9C%8BONE-TAPE-%E7%A5%9E%E5%A5%87%E8%87%AA%E8%9E%8D%E8%86%A0%E5%B8%B6-%E7%BE%8E%E5%9C%8B%E8%BB%8D%E7%94%A8%E7%AD%89%E7%B4%9A-%E7%BE%8E%E5%9C%8B%E8%A3%BD%E9%80%A0-%E8%80%90%E9%AB%98%E6%BA%AB%E8%86%A0%E5%B8%B6-%E7%9E%AC%E9%96%93%E6%AD%A2%E6%BC%8F-%E8%87%AA%E8%9E%8D%E6%80%A7%E9%98%B2%E6%B0%B4%E8%86%A0%E5%B8%B6-i.9241613.2535582258)。
    圖示如下:

    絕緣前

    絕緣後

    接地端的連接方式

    至於接上之後的效果...留待下一篇細細說明

  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7. #7444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電源處理的總結與磁環問題

    關於電源的處理,一直是整體系統表現的關鍵。市面上,各種音響級、非音響級的電源處理方案也不少。就本討論串驗證過的方案包含:
    1. psyhco的電源隔離方案。
    2.BC大的電箱磁環接法。
    3.BC大提出的全交換式,讓大家一起髒。
    4.最近psycho改良的CGT以及過去就知道的電源、訊號接地。
    5.全平衡系統(數位到類比全平衡),避免地迴路。

    在說明目前使用的方案前,先說一下目前家中用電環境。目前家中音響用電並無拉專線,家裡也並無真實接地。在這個情況下,使用的方案是:1. psyhco的電源隔離方案。+3.BC大提出的全交換式,讓大家一起髒。至於4.最近psycho改良的CGT以及過去就知道的電源、訊號接地。目前還缺一顆CGT,就可以完成。而5.全平衡系統(數位到類比全平衡),避免地迴路,則是任何使用spdif的系統都無法達成,考量DT2不可取代性,無法實現。

    這個中間的歷程是:先是完成全交換式系統,接著在全交換式系統的情況下,實施電源隔離方案。這裡我的聽感經驗與psycho理論一致,就算是有接地(指當時環境有真實接地,並非接地盒)的全交換式系統,也會讓交換式電源彼此汙染。所以,電源隔離方案上去之後仍然有效。
    接著是最近處理的4.透過CGT幫所有器材的訊號地接地,以及幫排插接上CGT接地。目前,所有的設備都已經接上CGT了,而總電排插上,有一顆熱狗地盒、類比排插上也接上CGT,剩下數位排插上未處理。這個也是非常推薦各位同好做的改善。在有電源隔離以及全交換式系統上,可以得到很可怕的改善效果。

    目前,只剩下2.電箱磁環接法還未處理。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625#post242625
    參考這裡的討論,不知道是否有網兄能夠圖示,是如何往電箱內接磁環的呢?單純文字說明,怕操作上失誤@@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9. #744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3.CGT的連接方式。CGT的基本架構是將兩顆電容中,一顆的+極連結到另一顆的-極。此一連接點即為接地點。而根據BC大的建議,連接方式請用WAGO端子。經過測試直接絞在一起獲是鎖一起的效果確實比WAGO端子差。而AC排插用接地線,必須將任何一上好絕緣的銅線,一端鎖進法規接頭,另一端與接地點相連接,也就是WAGO端子。同時,AC排插用的接地線在製作時,必須將法規接頭的水火兩極透過絕緣膠帶或是BC大曾經提過的自融膠帶絕緣
    老實說我一直看不懂要用 WAGO幹什麼?後來才想到是思考方向不同。

    『接地線』必需絕對地純粹,所以整條接地線絕對是嚴禁任何『接』、『分』.....不像 DC供電線,多了一組DC 5.5/2.1沒有損失多少。AC電源線就更搞怪了!多一組法規插座聲音還可能變得更好......

    所以我在思考接地線時,一定都是『最直接』。例如上述的電源接地線,我一定是把 BPCGT的電容+-線,直接接在法規插頭的地線上。

    而a5401920你是把任何接地處先拉一條裸線,再用WAGO端子接起來?這樣子的好處是可以方便快速地測試各種接地的變項,缺點就是:最好的接頭就是沒有接頭!!

    所以除非有特殊需求像a5401920一樣,否則應該完全避免多一個接頭。

    P.S. 數位線最龜毛!多任何一點點東西就死定了。再來龜毛的就是接地線,而類比線與電源線都比較可以亂來。

    (END)

  1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7446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老實說我一直看不懂要用 WAGO幹什麼?後來才想到是思考方向不同。

    『接地線』必需絕對地純粹,所以整條接地線絕對是嚴禁任何『接』、『分』.....不像 DC供電線,多了一組DC 5.5/2.1沒有損失多少。AC電源線就更搞怪了!多一組法規插座聲音還可能變得更好......

    所以我在思考接地線時,一定都是『最直接』。例如上述的電源接地線,我一定是把 BPCGT的電容+-線,直接接在法規插頭的地線上。

    而a5401920你是把任何接地處先拉一條裸線,再用WAGO端子接起來?這樣子的好處是可以方便快速地測試各種接地的變項,缺點就是:最好的接頭就是沒有接頭!!

    所以除非有特殊需求像a5401920一樣,否則應該完全避免多一個接頭。

    P.S. 數位線最龜毛!多任何一點點東西就死定了。再來龜毛的就是接地線,而類比線與電源線都比較可以亂來。

    (END)
    溝通失敗(X

    用wago端子的考量是BC大曾經提到的「
    3. 如果BGT的線材沒辦法用焊接的,可以使用WAGO快速接頭來連接。盡量避免使用電線互纏的方式來連接,以降低接觸電阻。」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817#post264817
    並非只是單純測試的考量。

    在更詳細的說明好了。以接觸電阻來說,如果是專業並且使用鎖式固定,理論上就會跟使用WAGO端子的接觸電阻差不多,但是如果是裸線的方式在鎖,那接觸電阻就會因為個人的施工技術而有不同。
    ˋ
    所以,在連接方式上,如果有正確、可以避免接觸電阻增加的網兄,那當然少一個WAGO可能聲音更棒。不過,對於技術不好的「一般人」,接地線的兩端都透過端子連接(進電源插頭的那端,透過壓接Y插的方式在鎖上去,另一端用WAGO接上CGT),是技術上比較可行的降低接觸電阻的方式。
    此篇文章於 2025-03-23 02:36 PM 被 a5401920 編輯。

  1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744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溝通失敗(X
    用wago端子的考量是BC大曾經提到的「[COLOR=#333333]
    3. 如果BGT的線材沒辦法用焊接的,可以使用WAGO快速接頭來連接。盡量避免使用電線互纏的方式來連接,以降低接觸電阻。」
    來,直接用實例來說明。

    我們用 BPCGT 接在排插的法規插座上,怎麼接?

    我是:BPCGT => 從電容+與另一電容-,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這個法規插頭再插入法規插座,OK,完工。

    你咧?

  1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7448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來,直接用實例來說明。

    我們用 BPCGT 接在排插的法規插座上,怎麼接?

    我是:BPCGT => 從電容+與另一電容-,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這個法規插頭再插入法規插座,OK,完工。

    你咧?
    在原文做更詳細的說明了。

  16. #744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77
    Thanks
    3,733
    Thanked 5,918 Times in 1,97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5401920 查看文章
    [恕刪]
    在更詳細的說明好了。以接觸電阻來說,如果是專業並且使用鎖式固定,理論上就會跟使用WAGO端子的接觸電阻差不多,但是如果是裸線的方式在鎖,那接觸電阻就會因為個人的施工技術而有不同。
    ˋ
    所以,在連接方式上,如果有正確、可以避免接觸電阻增加的網兄,那當然少一個WAGO可能聲音更棒。不過,對於技術不好的「一般人」,接地線的兩端都透過端子連接(進電源插頭的那端,透過壓接Y插的方式在鎖上去,另一端用WAGO接上CGT),是技術上比較可行的降低接觸電阻的方式。
    我還是看不懂.........

    先不要再說原理,先說實作。以我上述案例來說:

    我是:BPCGT => 從電容+與另一電容-,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這個法規插頭再插入法規插座,OK,完工。

    然後你說:要在這裡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中間多加一個WAGO??看不懂....

    為什麼要辨正這個?依我對接地的理解,中間多加一個WAGO,聲音會變好才真的是見鬼了!......

  1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7450
    註冊日期
    2023-02-24
    文章
    119
    Thanks
    161
    Thanked 350 Times in 1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還是看不懂.........

    先不要再說原理,先說實作。以我上述案例來說:

    我是:BPCGT => 從電容+與另一電容-,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這個法規插頭再插入法規插座,OK,完工。

    然後你說:要在這裡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中間多加一個WAGO??看不懂....

    為什麼要辨正這個?依我對接地的理解,中間多加一個WAGO,聲音會變好才真的是見鬼了!......
    我的作法是A電容+接一根線,B電容-接一根,不繳繞,直接插進去WAGO裡面。這個WAGO端子就=傳統接地盒的鎖點。在將電源接地線接上。
    最大的差異在於你是各一根線絞繞後,鎖入法規電源頭的地線
    這個繳繞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會造成比WAGO更大的電阻。

    當然如果手工很好的,不在我的討論範圍裏面。

  1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5401920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