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psycho
[恕刪]
總之,越玩越不懂:耳聽為憑派的音響玩家,被錯誤錄音污染了耳朵導致無法正確辦認好錄音好演奏好音樂,理所當然。但是重視測量數據的應該是走向客觀聽感,隨便一段youtude都比dsd或192k正確太多了,為什麼聽不出來?都敢強烈吐槽音響大廠了,何以不吐槽很多唱片都是垃圾?不懂....... 
(end)
Psycho教授好,小弟覺得這個問題需要拆成好幾個面向來討論~
1. 耳機 vs. 喇叭
ASR上面有相當多的耳機玩家,整體來說,似乎耳機玩家對於前端(尤其DAC)的失真比音響玩家要更敏感或更重視。 但教授的音質評判標準也許不適用於耳機的聽感~
2. 音樂類型
小弟在美國明顯感覺到這邊的音響玩家很少聽古典樂,而以爵士、鄉村、搖滾為主,另外很多人也重視電影音效~ 古典樂也很少出現在AXPONA和RMAF的音響展間。這些音樂類型的錄音,第一個要追求的就是盡可能不要動態壓縮,而音場sound stage大部分都是混音出來的。和古典管絃樂錄音可以追求的方向不太一樣。
3. 錯誤錄音問題
ASR上面討論錯誤/不良錄音的人也有,但光Dynamic Compression的問題就夠非古典玩家頭痛囉~
AIX Recording的主事者Mark Waldrep這幾年倒是一直呼籲音響玩家要重視錄音品質,他的部落格也分享了很多錄音產業的事~
部落格連結
裡面也有特別討論多麥克風混音和錄製空間殘響的美學問題~ 不過Dr. Waldrep好像尚未對音響部分發表比較詳細的看法。
4. 器材搭配問題
教授的器材搭配應該不是從頭到尾都追求測量上超低失真,也許和全套低失真的音響聽感上又完全不同了
-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rnoldonomics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