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10-28, 03:47 PM
#3641
 作者: monster
USB端子有不便宜的 ..... ATL就是
其實音響已經小眾,USB流更是裡面小眾
一般串流播放器通常可以走 同軸 AES/EBU 以前有的線就可以直接用了
何必去多買條USB ? 超高清規格不是每個人都有
這得等過幾年再看看變化吧
monter兄,就算只聽44.1khz,一般來說,非同步USB的jitter比起SPDIF小太多了。
 作者: monster
[恕刪]
而且jitter真的能解釋一切 ?
用過這麼多線,還是不知道怎去解釋,拿7510去當DC線也有同樣的聲底 ? 實在不知道去那邊找答案
[恕刪]
monster兄,
jitter無法解釋一切,但jitter的確是一些廠商的調音手段。
關於聲底,小弟有一些猜想,但必須先做一些實驗。
一旦有心得必定跟各位報告。
原先有看到您有貼兩條線想測試阻抗,但後來似乎砍掉了。
您不用客氣,如果想測試,歡迎來悄跟小弟聯絡,小弟很歡迎。
至於小白線的特徵阻抗,沒有人想要猜猜看嗎?
小弟晚上公佈答案..
-
-
2017-10-28, 07:20 PM
#3642
 作者: monster
以下有點不好意思純屬自己的另類觀點
大家隨便看看
對這事個人是盡可能保持中間,因為現在科學無法解釋的還是太多(講更白點就是主流科學不大會花大把錢在發燒音響科學上)
就像地盒,聲音改變量這跟環境客觀因素絕對有關
就像曾拿一堆小道具去box店裡試幾乎全掛,在個人的空間使用卻是正面
接地盒未必當調音用,只是音響店家會依照自己認定的想法跟需求聲音去設計,就有了聲底而線材亦然
就像RC線不管說它多真實,那也是RC店家所期待的聲音
而音響賣家也是期待的是消費者對該類聲音的認同來賣產品
但也是因為消費者的口味不同所致,所以環肥燕瘦各有所好,各廠牌林立......
而且jitter真的能解釋一切 ?
用過這麼多線,還是不知道怎去解釋,拿7510去當DC線也有同樣的聲底 ? 實在不知道去那邊找答案
看過不少論壇包括國外的,個人一直一個問題,那位大師能用公式算出什麼材質、什麼結構、什麼量測係數必定出現那種聲音?
這是個人很好奇的,目前音響界除了經驗論,感覺很多都是反推法
另外就像網路線,在某些論壇講說網路線有差異還會被偏激的科學派玩家噴,問題就是聽得出啊~~
從各音響廠家開始介入發燒網路線也幾年了,還是不知道有啥理論基礎去解釋,更有趣的是那些店家還能用自己的經驗(?)搞出自己想要的聲音,舉例:RC、supra、農夫網線還是有他們家其他線的聲底
以上一堆碎碎念,隨便看看就好
我不是說線材不好(雖然我比較希望有不偏重某個頻段的線材,但可能沒有這種完美線),而是訊源會比線材重要,如果只專注線材卻不重視訊源,本末倒置了,那會永遠玩不完也會有花不完的週邊線材。
我重視訊源的程度會遠遠大於線材、DAC、接地盒,訊源做了改動也會影響到後面任何線材、DAC、接地盒的聽感,如果有廠商願意研發在x86或x64架構上專屬的音響OS那就完美了,可惜這是美好的幻想,現階段不可能實現,以我個人感覺,USB訊號線>RCA線>>>>接地盒,最有感的是USB線段,我可以很肯定如果訊源優化越好就能有更好表現,線材只是把訊源輸出的訊號盡可能不失真,而上百萬的線我認為在多數的系統沒性價比,除非他的訊源是上千萬的,那才有意義。
科技日新月異,上百萬的線材很快會被新材料、新架構打死,然後你就會氣死,所以夠用就好。
當然,人各有所好,我也不反對買那麼貴的線材就是了。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0-28, 11:52 PM
#3643
 作者: bchsieh
monter兄,就算只聽44.1khz,一般來說,非同步USB的jitter比起SPDIF小太多了。
monster兄,
jitter無法解釋一切,但jitter的確是一些廠商的調音手段。
關於聲底,小弟有一些猜想,但必須先做一些實驗。
一旦有心得必定跟各位報告。
原先有看到您有貼兩條線想測試阻抗,但後來似乎砍掉了。
您不用客氣,如果想測試,歡迎來悄跟小弟聯絡,小弟很歡迎。
至於小白線的特徵阻抗,沒有人想要猜猜看嗎?
小弟晚上公佈答案.. 
我猜RC小白線居然可以幹掉一些廠線應該是頭跟線身阻抗都在75歐姆+-2之內吧,一些沒照標準75歐姆製作的廠線聲音正確性因此而輸給小白線。
另外在此謝謝bchsieh兄推薦的Semi-Rigid 50歐姆sma線材,現在裝在DT2和CCHD-957上面感覺聲音好像更自然控制力更好一些。不過由於Semi-Rigid的sma線實在不好裝卸所以也懶得換回去AB TEST了。 01.jpg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0-29, 12:09 AM
#3644
請大家猜一下,純粹只是輕鬆一下,請大家別見怪~
小弟就公布結果了.. 結果如下圖:
TDR-1.001.png
左圖是小弟自行DIY的線,RCA頭是號稱75歐姆的WBT 0110 Cu,
線材是巷口賣場買的不知名品牌有線電視電纜線,規格為5C-FB,也是75歐姆規格。
右圖就是Realcable小白線。
跟之前解釋一樣,橘色兩個箭頭和綠色兩個箭頭所指的粉紅色小點,就是阻抗測量點,而阻抗測量值在下方匡起的地方。
所以,WBT 0110 Cu看起來應該真的是75歐姆左右的RCA頭,白牌5C-FB線大約是78歐姆。
而小白線的RCA頭的阻抗,無法非常確定,因為前方的BNC轉RCA轉接頭是巷口賣場買的,一顆25元。
可以看出這顆轉接頭中間阻抗變化非常大,有一段阻抗還掉到25歐姆左右。
這會影響到插在上面的RCA頭的阻抗判讀,不過應該介於52~63歐姆之間。
而線身則是52歐姆左右,毫無疑問。
一般設計的RCA端子的阻抗約為40~50歐姆左右,而大部分的SPDIF輸出入端子,用的都是這種普通設計的RCA座。
所以,如果中間的SPDIF數位線,用的是50歐姆的線身和RCA頭,
也許更適合使用一般RCA座的SPDIF端子,理論上反射的地方會更少。
以上為小弟的胡亂猜測。
重點是.. 如果真的要搞好SPDIF阻抗匹配,目前小弟所知,敢說自己生產的RCA座的阻抗為75歐姆的產品只有一個..
就是WBT 0120 系列,一顆千元左右,實在是很貴,小弟一直無法下定決心買來測試。
用了這個座(如果真的是75歐姆),再加上75歐姆的SPDIF線和頭,才是完整的解決方案。
另外便宜的方案,就是把座和線頭都改成F頭,也就是有線電視的頭。
便宜又大碗,而且規格就是75歐姆...
聽過阻抗完全匹配的SPDIF的聲音,就回不去了....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7-10-29, 12:26 AM
#3645
結果bchsieh兄小白線的測試結果好像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
這樣一來如果RC AN7510的線身阻抗跟小白線一樣也是50歐姆左右的話,搞不好真的可以用AN7510線身來製作sma時鐘線了
-
-
2017-10-29, 09:31 AM
#3646
 作者: bchsieh
monter兄,就算只聽44.1khz,一般來說,非同步USB的jitter比起SPDIF小太多了。
monster兄,
jitter無法解釋一切,但jitter的確是一些廠商的調音手段。
關於聲底,小弟有一些猜想,但必須先做一些實驗。
一旦有心得必定跟各位報告。
原先有看到您有貼兩條線想測試阻抗,但後來似乎砍掉了。
您不用客氣,如果想測試,歡迎來悄跟小弟聯絡,小弟很歡迎。
想想先算了,最近雜事多
光要去新天新地從上週講到現在
猛晃點 ....這週還是晃點
等過陣再請您幫忙
聲底這是真的頗妙,基本上幾個初步感覺
同廠商不管什麼線甚至道具大都能調到同質聲底
同線材作為不同用途還是會有類似聲底
目前試過的數位線材的確都會有差別,差別多或少
想到再補充
ps:關於usb 其實也有個疑問
之前 mac mini出來過 ifi usb 3.0基本 dejitter、隔離都有了,還是無法避免聲音平面化的問題,結果改用網路線走到NAA用USB出去就又是另一個光景,而且還沒接任何dejitter或usb隔離,雖然說這應該是mac mini USB不怎樣,但是還是不知道怎說呢....
-
-
2017-10-29, 10:06 AM
#3647
 作者: gangster.tank
我不是說線材不好(雖然我比較希望有不偏重某個頻段的線材,但可能沒有這種完美線),而是訊源會比線材重要,如果只專注線材卻不重視訊源,本末倒置了,那會永遠玩不完也會有花不完的週邊線材。
是的 其實線材這東西 性價比上一般是比器材低
只是感覺這幾年器材也到了瓶頸階段了,所以線材反倒比較火一些,跟著新材料科學比較有炒作空間。加上對於耳機一族器材可升級空間相對小,線材反倒變成了可以玩的手段,以往常見的1/10線材/器材比在那領域反倒少見,現在一條國產耳道耳機線都可以出到4萬多了,但是頂級的耳道也在10萬初而已,感覺也炒熱線材。
其實不管器材線材都是避免不了聲底,在在就是那廠商所要呈現的畫面,最近一直在爬文,不管國外國內都很喜歡用中性、neutral,但是實際聲音的差異還頗大
至於音響OS 其實還是終究是回到環肥燕瘦的問題
看看現在各擁粉絲的播放器們....
另外不同線材影響誰大這還得要看整體搭配跟器材對線的敏感度,個人那台前級對電源線的敏感度就大到有點囧,換一換可以從清晰聲底到厚聲底
然後問作者,作者才說‘對啊,可是我沒玩線’ .....
所以才建議您地盒可以換線換地方玩玩,那條地線影響很大,為什麼? 不知道也沒看到有人提出合理解釋
不過必須說因為聲音有改變,搭不搭得上得試,也是這樣我才有一堆大陸的閒置地盒 唉唉
就個人聽過的地盒,感覺可能還是得看用家的電源環境,如果夠好了可能相對影響較低,這是也個人懷疑為何農夫主力市場都在亞洲。
此篇文章於 2017-10-29 10:42 AM 被 monster 編輯。
-
-
2017-10-29, 04:14 PM
#3648
 作者: monster
是的 其實線材這東西 性價比上一般是比器材低
只是感覺這幾年器材也到了瓶頸階段了,所以線材反倒比較火一些,跟著新材料科學比較有炒作空間。加上對於耳機一族器材可升級空間相對小,線材反倒變成了可以玩的手段,以往常見的1/10線材/器材比在那領域反倒少見,現在一條國產耳道耳機線都可以出到4萬多了,但是頂級的耳道也在10萬初而已,感覺也炒熱線材。
其實不管器材線材都是避免不了聲底,在在就是那廠商所要呈現的畫面,最近一直在爬文,不管國外國內都很喜歡用中性、neutral,但是實際聲音的差異還頗大
至於音響OS 其實還是終究是回到環肥燕瘦的問題
看看現在各擁粉絲的播放器們....
另外不同線材影響誰大這還得要看整體搭配跟器材對線的敏感度,個人那台前級對電源線的敏感度就大到有點囧,換一換可以從清晰聲底到厚聲底
然後問作者,作者才說‘對啊,可是我沒玩線’ .....
所以才建議您地盒可以換線換地方玩玩,那條地線影響很大,為什麼? 不知道也沒看到有人提出合理解釋
不過必須說因為聲音有改變,搭不搭得上得試,也是這樣我才有一堆大陸的閒置地盒 唉唉
就個人聽過的地盒,感覺可能還是得看用家的電源環境,如果夠好了可能相對影響較低,這是也個人懷疑為何農夫主力市場都在亞洲。
那看起來還是有好地線的地盒遠遠大於地盒本身的重要性,那麻煩了,其實導電應該是石墨烯最快,不知道有沒有人做成訊號線,有查到一間叫清烯的,不過我懷疑是半吊子功夫 
話說,有錢買農夫我會先買audiomat來聽聽
-
-
2017-10-29, 05:03 PM
#3649
我的樂之邦 HP11,原來接上谷津濾波插座有效果...而且還滿好的,鋼琴的聲音變得很清脆,每個鍵敲擊的力道可以更感受出。
大提琴也是大大改善,比較不會糊可以聽到大提琴的共鳴聲(分離度跟清析度),我就想說上了接地盒插CAT,怎麼改善很微弱,原來是HP11沒做好電源處理。
因為我USB、DAC都是餵超強的MSP-600-5,HP11不能用太差的。
我有點想搞JPLAY雙機,但是空間不夠~好殘念。
此篇文章於 2017-10-29 09:18 P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
-
2017-10-30, 08:50 AM
#3650
 作者: gangster.tank
話說,有錢買農夫我會先買audiomat來聽聽
說真的導電快跟聽感是兩回事
不然有人搞銠接頭、搞白金合金、金銀合金....
就算今天有石墨烯量產,也未必放在音響上用就會獲得青睞。音響牽涉到人的主觀因素,所以不少情況不是只看規格就能決定的。不過有新材質也不見得是壞事,選擇多,不過廠商也多了可剝皮的機會
農夫跟 audiomat比? 落差太大啦囧
農夫入門 1-2萬 audiomat dac入門 十幾萬......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