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10-26, 09:38 AM
#981
 作者: 將軍
其實,對你,我向來不太愛說些過於反駁的話。
但這次,我必須嚴正的說:強烈建議你做出你所設計的實例,並擺上音響來驗證你的成果。
包括驗證你所設計的空間的分析結果讓大家了解,也對你以往的論點做出驗證。
否則,你只會沉淪成為「空口白話」的最佳代表者。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你的論調從頭到尾,幾乎沒有人對你有正面相互呼應?
因為你從來只有論點卻無實證。
要切記,玩音響不是在寫論文報告,匯整一個空間是要時間,金錢,規劃和實戰的經驗累積。
並非全然如教課書般按本抄經可以解決。
所以,請你在提出寶貴的論點時,是要人從心裡佩服你真正的實證,而不是只會提出反駁的論點。
當然是“空口白話“,空間很重要,不過也只是重播的一環.轉貼發表論點並没有建設性,能提出實證及解決方案始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5, 11:19 AM
#982
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嘗試著使用DRC來進一步降低空間對重播的干擾,
但由於我的所知有限,只能透過電腦撥放來驗證DRC的效果(EmmLabs只好晾在那邊),
撥放的電腦是一台在Audiogon上小有名氣優化電腦,要價也不斐,要十多萬台幣,
但是說實話,效果一直差強人意,聽音樂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東西......加上這台電腦跟DAC搭配的也不甚理想,心理總是毛毛的,
但是要搭配DRC一直以來我以為解決方案只有在Windows上搭Foobar或Jriver,似乎也沒別的方法可以解決,心中總是帶點遺憾,
我手上有一台Mac mini,原本是日常生活使用的,並不特別想當作撥放的電腦用,但就在Jriver推出Mac版之後,心中一直蠢蠢欲動.......
現在家裡電腦也用不到了,所幸就拿它來試試看,
Jriver可以試用一個月,剛剛好,
這個禮拜也把一些CD轉成44.1KHz 16bit的Aif檔案格式 (方便iTune而已) 開始多些音樂可以比較!
切換成Mac後,DAC相容性的問題解決了!另外也發現Jriver的一些特點(與Foobar)比起來:
1. Jriver跟Foobar一樣可以把曲子先載到電腦的記憶體中再進行撥放,Jriver memory play的效果要比Foobar明顯許多
2. 使用Memory Play的聲音毛邊少,感覺噪訊比更低
3. 在OSX 10.9中,還可以讓訊號以DAC原生的模式傳送給DAC (這我不確定是幹嘛的,照著翻譯而已) 使用之後,感覺聲音的穩定感更好,也更細緻一些,但差異不算特別大
基本上用到這邊,mac mini已經可以KO那台十幾萬的電腦了,我的mini沒有訂製,就是買比較貴的標準款而已,兩萬出頭,這樣的效果已經很讓人驚訝了!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5, 12:14 PM
#983
用了Mac mini + Jriver套用DRC的效果基本上已經滿意,但不是沒有缺憾
我總覺得,音樂聽起來似乎總是少了一種"真實"的感受,
尤其是當我接回EmmLabs聽的時候,接回EmmLabs在許多音響性上面因為沒有DRC的修正老實說是不足的,
但是透過EmmLabs那種音樂的情感似乎在數位撥放上總是少了一皮,
就在我幾乎要把這個原因歸類為"這或許就是DAC等級有差異吧!"時,我想到乾脆把兩者的電源線對調好了.......
EmmLabs上用的是Argento金色奧運特別版,而DAC Prism Sound Lyra2上用的是Neotech的NEP-3001,等級差異很大......
換了之後,只有感覺,還好有換........差異真明顯.......我要的那種感動回來了
現在這樣的配置我覺得可以了,也是第一次覺得在自己的系統上數位撥放是可行的方案了
不過這又扯到另外一個議題了,如果把DAC的類比訊號線也換掉呢?
目前Prism Sound Lyra2用的訊號線是物美價廉的專業線材,如果換成發燒線呢?
但Prism Sound Lyra2用的是TSR頭,發燒線是沒有用這種頭的......難道要買裸線來自己加工嗎?
很好奇效果,但是要付諸行動要過陣子了.........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5, 05:04 PM
#984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sdffx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5, 11:06 PM
#985
 作者: chsiang
[恕刪]
目前Prism Sound Lyra2用的訊號線是物美價廉的專業線材,如果換成發燒線呢?
但Prism Sound Lyra2用的是TSR頭,發燒線是沒有用這種頭的......難道要買裸線來自己加工嗎?
很好奇效果,但是要付諸行動要過陣子了.........
到樂器行應該有 TSR-》XLR的線。舉個例子:http://www.lavacable.com/index.php?id=107, 這一堆線都有TSR -》 XLR的選項。在台灣也許可以試試Midi Mall。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5, 11:51 PM
#986
 作者: chsiang
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嘗試著使用DRC來進一步降低空間對重播的干擾,
但由於我的所知有限,只能透過電腦撥放來驗證DRC的效果(EmmLabs只好晾在那邊),
撥放的電腦是一台在Audiogon上小有名氣優化電腦,要價也不斐,要十多萬台幣,
但是說實話,效果一直差強人意,聽音樂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東西......加上這台電腦跟DAC搭配的也不甚理想,心理總是毛毛的,
但是要搭配DRC一直以來我以為解決方案只有在Windows上搭Foobar或Jriver,似乎也沒別的方法可以解決,心中總是帶點遺憾,
我手上有一台Mac mini,原本是日常生活使用的,並不特別想當作撥放的電腦用,但就在Jriver推出Mac版之後,心中一直蠢蠢欲動.......
現在家裡電腦也用不到了,所幸就拿它來試試看,
Jriver可以試用一個月,剛剛好,
這個禮拜也把一些CD轉成44.1KHz 16bit的Aif檔案格式 (方便iTune而已) 開始多些音樂可以比較!
切換成Mac後,DAC相容性的問題解決了!另外也發現Jriver的一些特點(與Foobar)比起來:
1. Jriver跟Foobar一樣可以把曲子先載到電腦的記憶體中再進行撥放,Jriver memory play的效果要比Foobar明顯許多
2. 使用Memory Play的聲音毛邊少,感覺噪訊比更低
3. 在OSX 10.9中,還可以讓訊號以DAC原生的模式傳送給DAC (這我不確定是幹嘛的,照著翻譯而已) 使用之後,感覺聲音的穩定感更好,也更細緻一些,但差異不算特別大
基本上用到這邊,mac mini已經可以KO那台十幾萬的電腦了,我的mini沒有訂製,就是買比較貴的標準款而已,兩萬出頭,這樣的效果已經很讓人驚訝了!
原來chsiang兄也用CAT,JRiver和Foobar的比較,特別是RAM Play的運用,您的說法也很符合大多數人用家的感想
-
-
2013-11-27, 11:58 PM
#987
一直掛念著要回這兩篇,終於學生的作業改完了!來回一下..... 
 作者: chsiang
[恕刪]
撥放的電腦是一台在Audiogon上小有名氣優化電腦,要價也不斐,要十多萬台幣,
[恕刪]
基本上用到這邊,mac mini已經可以KO那台十幾萬的電腦了,我的mini沒有訂製,就是買比較貴的標準款而已,兩萬出頭,這樣的效果已經很讓人驚訝了!
不知道 chsiang 用的 PC 之設備與 OS 是...?
基本上,PC的硬體架構與 WINDOWS OS 的特性是:除非是『會搶優先權的播放程式』,否則原始CODE相差不多的播放程式下(例如同樣是JRIVER),當然一定是 MAC OS >>> PC WINDOWS。因此 P900派是讓 PC WINDOWS 什麼都不做只播放音樂,形同最高優先權;而我的JPLAY則是用力搶最高優先權。因此依你的經驗,我猜想是『播放程式』與『OS』雙重特性造成的。
由於你又需要進行 DRC計算,這會讓『不會搶優先權的播放程式』死得更慘!只能依賴OS本身對播放程式的先天支援,這一點一向是MAC OS的先天強項,輸了才是正常的。
我沒有玩過DRC,依我猜想,如果DRC可以透過 FOOBAR2000,先DRC再送到JPLAY FOOBAR2000 PLUGIN,這時高速的PC(I3-2100以上)應該就可以讓你改觀才對.... 
 作者: chsiang
[恕刪]
就在我幾乎要把這個原因歸類為"這或許就是DAC等級有差異吧!"時,我想到乾脆把兩者的電源線對調好了.......
[恕刪]
依我玩CAT的經驗,電源線應該是越前端越重要;不過你經過DRC處理,這個我就不敢那麼確定了...... 
Mac mini可以接你的頂級電源線嗎?可以的話,試試看把頂級電源線接在 MAC MIN上。
我的CAT系統從最前端到DAC之間,總共需要『五』條電源線,含DAC本身共六條電源線。其中最頂級的 REAL-CABLE兩萬元級電源線要放在那裡呢?答案是:第一台電腦的電源線喔!然後它會經過 網路分享器的電源線 => 第二台電腦的電源線 => 第一段USB分離線的電源線 => 第二段 USB分離線的電源線 => DAC 的電源線。這麼複雜的情況下,打死我都想不到放在第一台電腦的電源線最重要!!相對的,第二重要的是 DAC,然後就是其他位置了。
-
-
2013-11-28, 10:49 AM
#988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1. CAT用好料,軟體做適度的優化這是我極度認同的。但是我不能接受優化到電腦不穩定,或者是有任何"電腦"該有的功能被閹割。
2. 我覺得好的操作方式跟好聲音一樣重要,便捷的資料庫管理,快速搜尋,甚至美觀的操作介面都是使用者經驗的一部分,任何會降低這方面體驗的"優化"我完全不能接受。
3. P900派的優化方式乃至Jplay都受限太多,我的觀念,聽音樂不該那麼累。
4. 發燒電源線的差異:在我那台DIY的優化PC上,發燒電源線我是有用的,結果一樣被普通電源線的Mac mini打敗。Mac mini上不是不能用發燒線,只是市面上的8字頭實在太醜了,哪天有廠商能夠把頭做到跟Apple的一樣美觀合搭,我就會切換。
5. 目前我自己有限的經驗當中,我尚未聽到CAT能夠完全勝出傳統轉盤的。不同軟體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硬體對聲音也有些許影響,優化的程度也會對聲音造成影響,但是說要取代轉盤?我實話實說,我目前沒有聽到有這樣能耐的CAT。
6. 既然我自己有了第五點的體驗,那前面的1 2 3 4點對我而言就更重要了,對我而言想要好聲,那就用一部好的轉盤,既然要用CAT那他的便利性就不能夠打折扣。當然我用CAT的初衷是搭配DRC,不過這是屬於我自己的ㄧ個特別的考量點,或許對他人是不適用的。
說了這些,沒有要駁斥別人的玩法的意思,目的只是說說我的音響觀而已,對我而言如果任何東西連在視覺上都不能過關,那我是連用都不想用的,光看了都很礙眼怎麼能夠安心聽音樂呢?呵呵
此篇文章於 2013-11-28 11:09 AM 被 chsiang 編輯。
-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8, 12:46 PM
#989
 作者: chsiang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1. CAT用好料,軟體做適度的優化這是我極度認同的。但是我不能接受優化到電腦不穩定,或者是有任何"電腦"該有的功能被閹割。
2. 我覺得好的操作方式跟好聲音一樣重要,便捷的資料庫管理,快速搜尋,甚至美觀的操作介面都是使用者經驗的一部分,任何會降低這方面體驗的"優化"我完全不能接受。
3. P900派的優化方式乃至Jplay都受限太多,我的觀念,聽音樂不該那麼累。
4. 發燒電源線的差異:在我那台DIY的優化PC上,發燒電源線我是有用的,結果一樣被普通電源線的Mac mini打敗。Mac mini上不是不能用發燒線,只是市面上的8字頭實在太醜了,哪天有廠商能夠把頭做到跟Apple的一樣美觀合搭,我就會切換。
5. 目前我自己有限的經驗當中,我尚未聽到CAT能夠完全勝出傳統轉盤的。不同軟體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硬體對聲音也有些許影響,優化的程度也會對聲音造成影響,但是說要取代轉盤?我實話實說,我目前沒有聽到有這樣能耐的CAT。
6. 既然我自己有了第五點的體驗,那前面的1 2 3 4點對我而言就更重要了,對我而言想要好聲,那就用一部好的轉盤,既然要用CAT那他的便利性就不能夠打折扣。當然我用CAT的初衷是搭配DRC,不過這是屬於我自己的ㄧ個特別的考量點,或許對他人是不適用的。
說了這些,沒有要駁斥別人的玩法的意思,目的只是說說我的音響觀而已,對我而言如果任何東西連在視覺上都不能過關,那我是連用都不想用的,光看了都很礙眼怎麼能夠安心聽音樂呢?呵呵
我想說的你都說了.
 
..晚些,我再補充我的看法,反正你都開槍了!
既然我們chsiang馬克都開槍了,我就再補一槍.
為何我現在才補這一槍?是因為原本不想引起太多爭議.
我一直很好奇,為何很多人將CAT或CAS形容成會飛天遁地?
難不成轉盤真的要淘汰了?
我的個性是,要比較,就乾脆直接下海,就如同大家說GTR有多好,我自己買一台來改之後也才發現不過爾爾.
所以前陣子我開始接觸所謂的數位流.
之所以選擇APPLE是因為美觀,就如同馬克侯所言,外觀分數的視覺分數都不及格了,又怎麼會想聽?
我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選擇先接觸APPLE.
那,我這陣子的感受又是如何?
坦白說,我已經沒在聽了?
因為我聽了二派主流領導者(得罪了)家中的數位流之後,我的主觀斷言是:
數位流還早得很!!
這點,我相信來過我家的二位領導者也不敢反駁.
是的,我就是敢如此斷言,但這僅限於現階段,因為科技是在進步的,過個幾年幾個月,誰也不敢保證.
問題是:請不要過度神化(話).
我的疑問是:
1.不直接下載數位檔,而每次都要將CD片用CD機讀取再存檔於電腦,那試問你在轉檔時的CD轉盤夠格嗎??
2.何謂優化?你怎麼優化還不是要進入DA轉換器?那試問,誰能保證優化之後的"原始純度"優於CD?
3.搞了老半天,直接用高優質的CD轉盤+DA,甚至再升頻DSD(我也可以說這是優化),既簡單又好聽,為何要弄得那麼複雜?
4.如果總是堅持一定要數位流棄CD轉盤的同時,那為何不先檢討你所使用的CD轉盤是否夠格?
好了,到目前一定一堆人不認同.
可惜的是我家不好客也不是公共場所,無法讓眾人理解.
不過沒關係,二位主流領導者懂我的意思就好,因為他們在我家聽過只是一般的CD片,就可以勝過你們優化個老半天的東西.
所以事實勝於雄辯,能理智且重視整體組合+空間的表現,才是真正的真諦!!
此篇文章於 2013-11-28 11:22 PM 被 將軍 編輯。

StevenCheng將軍
-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3-11-28, 12:56 PM
#990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