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15, 11:45 AM
                                        
                                
                                
                                        
                                                #1011
                                        
                                        
                                        
                                
                        
		 
		
		
		
		
			 
			
				
					
	這樣我了解了!預算內挑最好的線,長度短點對聲音的影響是可以忽略,感謝P大的解答!
		
			
			
				
					  作者: psycho   所以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在長度剛好夠用的前提下,所有錢都砸在線材本身的升級才是重點,其他都是小事、甚至是完全不重要的小事。 
	
	
		
                        
                                
                                        
                                                2012-10-15, 01:23 PM
                                        
                                
                                
                                        
                                                #1012
                                        
                                        
                                        
                                
                        
		 
		
		
		
		
			 
			
				
					
	Nyquist theory在小弟的工作上算是基礎, 如果小弟對它的了解有錯, 可能要打五十大板...
		
			
			
				
					  作者: LSP000   大概是去年罷, 音響大展中一樓會場舉辦的一場演講會上, 一位年輕人(講師??)也引述了Nyquist theory, 以說明一些事情.至於正不正確呢? 請再多研究研究.
 還請LSP000兄明示, 小弟的論述在哪裡有錯誤, 讓小弟能夠早日改正.
 
 多謝LSP000兄了.
 
	
	
		
                        
                                
                                        
                                                2012-10-15, 01:53 PM
                                        
                                
                                
                                        
                                                #1013
                                        
                                        
                                        
                                
                        
		 
		
		
		
		
			 
			
				
					讓 bchsieh 兄誤會了, 不好意思! 我的看法跟您一致, 在演講會上我也曾提出異議.我是指請那位年輕人多研究研究......容小弟再修飾一下前面的用辭, 還望海涵.
   
				
					此篇文章於 2012-10-15 02:06 PM 被 LSP000 編輯。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SP000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2-10-15, 02:27 PM
                                        
                                
                                
                                        
                                                #1014
                                        
                                        
                                        
                                
                        
		 
		
		
		
		
			 
			
				
					
	謝謝LSP000兄釋疑, 讓小弟心中放下一塊石頭..  小弟怕的是誤人子弟, 得下十八層地獄哩..
		
			
			
				
					  作者: LSP000   讓 bchsieh 兄誤會了, 不好意思! 我的看法跟您一致, 在演講會上我也曾提出異議. 
我是指請那位年輕人多研究研究......容小弟再修飾一下前面的用辭, 還望海涵.   
	
	
		
                        
                                
                                        
                                                2012-10-16, 08:45 PM
                                        
                                
                                
                                        
                                                #1015
                                        
                                        
                                        
                                
                        
		 
		
		
		
		
			 
			
				
					
	厲害厲害
		
			
			
				
					  作者: bchsieh   是的. 就是如此.簡單的說, 就是隔離網當地線使用, 隔離網在兩頭串電感入USB pin4, 另外串電容焊到USB頭的金屬外罩.
 如此一來, 地線從電腦或是空氣中串入的高頻雜訊一方面會被電感擋掉, 另外一方面也會被金屬外殼導掉.
 這種接法, 是適合電源分離式的USB線.
 
 非電源分離式的線, 要稍微改一下.
 
 另外還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改法. 例如地線和隔離網分開走, 地線串電感, 隔離網串電容.
 
 但是請注意, 電感和電容得選高頻用的, 不是隨便什麼電感電容都可以..
  
 前一陣子我也做了幾條自我感覺良好的USB線, 看到這個新方法我覺得我還能再做一條
  
 不知道在電容電感部分有沒有更詳細的說明呢?
 
				
					此篇文章於 2012-10-16 08:52 PM 被 ON 編輯。
				
				
			 
	
	
		
                        
                                
                                        
                                                2012-10-16, 11:34 PM
                                        
                                
                                
                                        
                                                #1016
                                        
                                        
                                        
                                
                        
		 
		
		
		
		
			 
			
				
					
	電感在高頻的時候會呈現電容性 (也就是變成電容), 而電容在高頻的時候會呈現電感性 (也就是變成電感).
		
			
			
				
					  作者: ON   [恕刪]不知道在電容電感部分有沒有更詳細的說明呢?
 高頻專用的電感和電容, 會比普通的電感和電容, 在比較高的頻率下, 仍然可以保持原來元件的特性.
 要怎麼找高頻專用的電感和電容?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就是使用在數位電路裡面的電感和電容.
 例如, SPDIF輸出用的交連電容, 就算是高頻專用的電容 (例如銀雲母電容, 鉭質電容, NP0/C0G電容等等).
 而SPDIF輸出/輸入用的脈衝變壓器, 裡面使用的鐵芯, 所繞出來的電感, 就可以算是高頻用的電感.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2-10-17, 08:25 AM
                                        
                                
                                
                                        
                                                #1017
                                        
                                        
                                        
                                
                        
		 
		
		
		
		
			 
			
				
					
	應是在AC線路設計中, 如果無法達到完美的阻抗匹配,都會 造成失真.
		
			
			
				
					  作者: bchsieh   slew rate的好壞所造成的jitter, 最好的例子就是line induced jitter. 
請07080722兄參考下篇連結中的line induced jitter:
http://www.tnt-audio.com/clinica/jitter1_e.html 
您說的沒有錯, 延遲不一定會產生jitter. 但一個有延遲但不產生jitter的系統, 必須要從底層精密的控制每個運作的時間. 就像之前psycho老師所提的記憶體充電時間, 如果能夠精確的控制讀取資料的時間和充電時間, 就能夠把每次讀取資料的延遲固定, 也就沒有jitter了. 但是這並不是一般的系統可以辦得到的, 必須要從韌體和作業系統的底層去修改才行. 
 
而相反的來看, 如果沒辦法去動到底層的東西, 則延遲越高, jitter變高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realtime system要把buffer和cache砍掉, 利用降低延遲來壓低jitter, 因為這是最省成本的做法.
 
恕小弟不察, 的確是1.65V. 但似乎這款可以把電壓壓得比其他任何記憶體都低?
 
小弟不了解的是, 電壓位準變低, 發生抖動時出現的干擾, 為什麼會變小? AES/EBU之所以要提高電壓位準, 就是想避免干擾. 
小弟之前文中有提過, 小弟認為高醫師派的CAT降壓, 為的是降低熱雜訊, 和方便使用線性電源, 而非其他的目的.
 
小弟稍微查了一下資料, 一顆普通控制晶片的內部走線, 都在數十公分不等. 再加上PCB上的線, 要到45公分是很容易的. 
小弟提的"判讀", 指的是邏輯閘的速度. "傳輸"純粹指的是導體傳送訊號. 這兩種速度差很多很多.
 
高頻數位線以及其接頭, 因為特徵阻抗的不匹配所造成的反射, 是會造成jitter的. 
小弟記得在國外某論壇, 有位仁兄為了要降低squeezebox的jitter, 搬出TDR, 把squeezebox的數位輸出阻抗調整到和他的數位線完全相同 (但並非75歐姆, 而是73歐姆之類的, 因為每條同軸線的阻抗多少都有誤差). 
在高頻數位傳輸中, 如果無法達到完美的阻抗匹配, 寧願在線路中放入衰減器 (如電阻), 雖然會讓傳送的訊號強度變弱, 但反射回來的訊號會二次通過衰減器, 所以就會變得更弱, 使jitter進一步變小. 
這就是為什麼小弟會說, 好的數位線, 越短越好. 而爛的數位線, 越短越爛. 其中包含前級 ,後級 cable 更勝至是 speaker cross over.
 Audio diy ... 到底!
 
	
	
		
                        
                                
                                        
                                                2012-10-17, 05:38 PM
                                        
                                
                                
                                        
                                                #1018
                                        
                                        
                                        
                                
                        
		 
		
		
		
		
			 
			
				
					
	
		
			
			
				
					  作者: kevintran   嗯!Psycho大,192KHz的鋼琴聲?[恕刪] 
	這裡 k 與 b 你們兩個都想歪了.....
		
			
			
				
					  作者: bchsieh   [恕刪]  
 我所謂的 192k hz,沒錯,就是指一個192k hz的聲波(正弦或方波隨便);直接偵測一定聽不到,但是添加在另一個聲音,比較『有沒有添加192k』就比較容易辨認出來,我才會說這是一種『求異的心理學』....
  
 而 b 對取樣理論的精彩論述我則是完全同意喔!只是跟我要講的現象關係不大。
 
 至於泛音與基音之間的相位問題,等我再找找論文吧!真是要命,最討厭閱讀原文論文了;大學聯考我才考『八』分,如果有低標就上台大醫學系了!至今我還是背不起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單字說.....
  
 幸好心理學讓我確定,閱讀原文書不是語言翻譯的語言歷程,而是假設檢驗的思考歷程;所以英文程度再爛,『完全不影響』原文書的閱讀與理解喔!這也是『求異心理學』嚴重違反我們的直覺之有趣現象。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2-10-18, 12:00 AM
                                        
                                
                                
                                        
                                                #1019
                                        
                                        
                                        
                                
                        
		 
		
		
		
		
			 
			
				
					
	要做這樣的實驗, 必須要有嚴謹的控制變因.
		
			
			
				
					  作者: psycho   [恕刪] 
我所謂的 192k hz,沒錯,就是指一個192k hz的聲波(正弦或方波隨便);直接偵測一定聽不到,但是添加在另一個聲音,比較『有沒有添加192k』就比較容易辨認出來,我才會說這是一種『求異的心理學』....  
[恕刪] 例如, 錄音格式必須採用384KHz. 接著將錄音檔製作成兩份: 一份保留原錄音, 另外一份去除所有191Khz以上的訊號.
 然後在可播放384KHz格式的硬體播放.
 
 小弟認為, 目前為止, 應該沒有人做過以上的實驗. 而小弟猜測實驗的結果, 是沒有人可以分辨得出來兩份錄音的不同.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2012-10-18, 12:34 AM
                                        
                                
                                
                                        
                                                #1020
                                        
                                        
                                        
                                
                        
		 
		
		
		
		
			 
			
				
					
	另一個作法是,在一個可聽頻率(比方說120Hz)的正弦波上面加一個192KHz的正弦波,這個用訊號產生器應該可以作的出來(我很久沒摸這些玩意兒了,不是很確定)。把這個合成的訊號和另一個120Hz的正弦波比較,如果聽的出兩者有不同,那麼Psycho大說的就有可能成立。
		
			
			
				
					  作者: bchsieh   要做這樣的實驗, 必須要有嚴謹的控制變因.例如, 錄音格式必須採用384KHz. 接著將錄音檔製作成兩份: 一份保留原錄音, 另外一份去除所有191Khz以上的訊號.
 然後在可播放384KHz格式的硬體播放.
 
 小弟認為, 目前為止, 應該沒有人做過以上的實驗. 而小弟猜測實驗的結果, 是沒有人可以分辨得出來兩份錄音的不同.
 
 我個人猜想是聽不出來. 根據Wiki的說法http://en.wikipedia.org/wiki/AM_broadcasting,有些長波的AM電台的頻段是153-279KHz。如果,人當真聽的到192KHz,那住AM電台邊的人怎麼辦?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您不可以發表回覆您不可以上傳附件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