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10-12, 10:45 AM
#1001
 作者: bchsieh
要解決USB接地雜訊, 可以參考neutrik nc3fxx-emc的做法. 小弟目前的USB線就是採用這種做法, 效果非常好.
目前應該還沒有這種做法的市售或是DIY的USB線.
類似這樣嗎?
http://www.neutrik.com/en/xlr/emc-series/nc3fxx-emc-b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rendzaw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12, 11:22 AM
#1002
 作者: rendzaw
是的. 就是如此.
簡單的說, 就是隔離網當地線使用, 隔離網在兩頭串電感入USB pin4, 另外串電容焊到USB頭的金屬外罩.
如此一來, 地線從電腦或是空氣中串入的高頻雜訊一方面會被電感擋掉, 另外一方面也會被金屬外殼導掉.
這種接法, 是適合電源分離式的USB線.
非電源分離式的線, 要稍微改一下.
另外還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改法. 例如地線和隔離網分開走, 地線串電感, 隔離網串電容.
但是請注意, 電感和電容得選高頻用的, 不是隨便什麼電感電容都可以..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12, 08:19 PM
#1003
-
-
2012-10-12, 11:20 PM
#1004
 作者: psycho
1、我還沒有能耐直接從電路圖『看出』DAC設計理念啦!我都是用聽的,而這台 PS DAC 我沒有聽過.....
2、MAC 因為無法 JPLAY,又不能樂之邦,我的確己經放棄了.....
3、金士頓 1866 原始是幾V我不知道,只是我的BIOS原始設定是 1.5V;我經過測試後,決定升壓到 1.6V。要提醒『升壓』這觀念剛好是 JPLAY派CAT與高醫師派CAT的『基本差異』,目前還不知誰優誰劣,但是很肯定的是:使用JPLAY派,一定要升壓;使用高醫師派,一定要降壓。
附帶一提:BIOS 的優化很簡單的,只要把所有 AUTO選項通通變成固定數值就好了!...  所以我才會不知道原始V數倒底是多少,因為我的BIOS設定是禁止主機板根據記憶體內資料(XMP)進行記憶體參數的更動,而這是優化BIOS最重要的觀念:絕對不能AUTO!....... 
1.如果小弟入手的話可以找機會界您試聽看看~畢竟我對他的電源處理相當有興趣(因為我需要帶著DAC啪啪走得~不可能所有地方的電源供應都是乾淨的)
2.因為小弟使用的錄音軟體都是for mac的~所以對於ddc才一直拿不定主意
(不過既然mac也無從交叉測試~那也只好認了)
3.剛剛去kingston官網查了一下~ HyperX PnP預設時電壓是1.5 , HyperX Predator 有1.5以及1.65版本; 這版本是給超頻玩家使用的~時脈最高2666
低電壓LoVo預設是1.35~只有1600時脈~官網在lovo敘述寫說:
1.35V (低)運作電壓十分適合 HTPC ; HyperX LoVo可減少運作時的熱能產生,並降低環境噪音,因此在電腦運作或是使用家庭劇院時更為安靜
再來是一般的記憶體預設電壓都是1.65
有趣!
-
-
2012-10-14, 12:37 AM
#1005
請問達人們~
線材長度會影響聲音嗎?
數位同軸線、類比訊號線、喇叭線和電源線有推薦的長度嗎?
-
-
2012-10-14, 10:41 PM
#1006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14, 10:53 PM
#1007
 作者: seto76618
1.如果小弟入手的話可以找機會界您試聽看看~[恕刪]
1、真是謝謝了!不過要小心我不小心丟掉無法還你了!.....
2、MAC........真是沒輒了....
3、金士頓 LoVo記憶體 1.35v的,高醫師他們有人試過說聲音不好,這個我相信所以不試了。理由也很簡單:電腦產品,最高品質的一定都是拿來以最高頻率使用,才可以賣大錢哩!lovo那麼便宜,我第一個就不敢相信了。
原則上,CAT 什麼都是買最貴的,通常八九不離十。連 USB HUB 都一樣!拿市面上一千多元的 USB HUB 跟我強烈推薦的 USBGEAR USB HUB相比,完全是 LP 比雞腿地那麼誇張。
 作者: ccsu
請問達人們~
線材長度會影響聲音嗎?
數位同軸線、類比訊號線、喇叭線和電源線有推薦的長度嗎?
我認為『必定會有影響』,但是除非預算無上限,否則不要去理它。
為何呢?很簡單,假設 AQ CARBON 1.5 M > 1.0 M 好了,但是升一級的 AQ COFFEE 就算只有 0.7M 還是 >>>>>> AQ CARBON。線材本身的體質最重要,其他只是小事。
又假設紅白線 0.7M > 1.0 M 好了,隨便一條幾百元的 T-LAB線就算 10.0M 也比紅白線強之太多。
所以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在長度剛好夠用的前提下,所有錢都砸在線材本身的升級才是重點,其他都是小事、甚至是完全不重要的小事。
-
-
2012-10-15, 12:46 AM
#1008
嗯!Psycho大,192KHz的鋼琴聲?您是指諧波嗎?24bit/192KHz sampling rate 的鋼琴錄音和其它的錄音編碼的不同我也許聽的出來;192KHz的聲波,我肯定我聽不到。
-
-
2012-10-15, 01:16 AM
#1009
 作者: psycho
[恕刪]
什麼是『求異』心理學呢?很簡單,人耳能不能聽到192K HZ就是求異心理學。直接出現192K HZ,打死都不會有人聽出來;但是如果出現兩個鋼琴聲,一個有192、另一個沒有,分辨兩者是不同的,那就會有很多聽力強悍的人聽得出來了;如果出現有92的鋼琴就電擊,沒有192的鋼琴就不電,那就算是白痴都可以擁有分辨 192的能力。這就是『求異心理學』:明明完全相同的東東,硬是要找出人類無限能力下的差異來。
關於這點, 小弟有自己的想法.
小弟認為, 人耳絕對聽不到192KHz. 但為什麼192KHz取樣的聲音和44.1KHz取樣的聲音, 聽起來仍然不同?
很簡單, 舉例來說, 22.05KHz的正弦波, 拿44.1KHz來取樣. 如果運氣好, 剛好取到波峰和波谷, 原始波就可以被完整取樣.
但是事實是, 絕大部分的時間, 44.1KHz的兩個取樣點, 不會剛好落在22.05KHz的波峰和波谷, 所以取樣後的波型就整個走樣.
更甚者, 如果運氣很不好, 44.1KHz的兩個取樣點, 剛好取在22.05KHz的零點, 那麼就什麼都取不到 (也就是沒聲音).
相對的, 如果是用192KHz來取樣22.05KHz的正弦波, 雖然也是不盡完美, 但至少一個週期可以有超過四個取樣點, 不無小補.
所以, "人類聽不聽得到192KHz的聲音" 和 "192KHz取樣和44.1KHz取樣, 聽起來會不會一樣", 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當初CD會設計成44.1KHz取樣, 一方面可能是當時在容量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 原設計者可能犯了以下兩個錯誤:
1. 使用Nyquist theory去設計取樣頻率. 但Nyquist theory只成立在"連續不斷的相同頻率和振幅組合"的條件下, 也就是聲音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才有可能完整的回復原始訊號. 但是音樂是隨時在變化的, 如果只用Nyquist frequency去取樣, 根本沒辦法取得足夠的資料來回復原始訊號.
2. 低估人耳對高頻音色的鑒別度.
 作者: psycho
在我看來,『聽覺心理學中的歐姆定律』很明顯是求同心理學,本身可能就像MP3原理一樣是正確的,但是用在HI-FI音響發燒族可能不是很恰當了。我查了一下找到這篇論文: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297132704n317884/
它最後的結論認為『...........Since complex sounds are not perfectly analyzed in the elegant manner prescribed in Ohm's acoustical law, a major task of future research is specification of the additional. 』
所以我原先的解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囉!...... 
歐姆定律主要是說, 人的聽覺就像是頻譜儀, 可以分析出混和頻率中的各種純音, 但不能分辨各純音之間的相位差別.
您提供的這篇論文, 似乎年代稍微早了點. 小弟也有找了幾篇比較最近的書以及論文來看, 有以下的結論.
歐姆定律不一定在各種狀況下都成立, 但不能成立的情況, 是 1. 當兩個頻率很接近的時候, 人耳會無法分開這兩個純音的頻率, 而所聽到的聲音的頻率, 會是介於這兩個頻率的中間頻率 2. 當兩個頻率沒有很接近的時候, 人耳除了這兩個頻率以外, 還會聽到其他頻率的聲音, 而這些無中生有的頻率, 跟原始的兩個頻率相關. 3. 在特殊情形下, 人耳會聽不到混和頻率中的某些頻率 (遮蔽效應).
所以歐姆定律出問題的地方在於, 人耳有時會聽到不存在的頻率 (狀況1,2), 而有時會聽不到存在的頻率 (狀況3). 但是在各種情況下, 人耳都是無法分辨混和頻率中各種純音的相位差別. 所以 "(2)泛音列之相位和基頻的相位之關係", 還是不成立的.
 作者: psycho
[恕刪]
不過我實在越來越好奇 bchsieh 你的聽感與器材了!那一天約到黃大店裡交流交流?還是要我首度開放居家髒亂至極的客廳來邀你帶你改裝器材來一起玩?.... 
非常感謝教授您的邀請, 小弟受寵若驚. 只可惜小弟最近工作上實在忙不過來, 就等幾個月後如果能夠稍有喘息機會, 一定至新竹拜見.
此篇文章於 2012-10-15 01:35 AM 被 bchsieh 編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15, 11:40 AM
#1010
 作者: bchsieh
......
所以, "人類聽不聽得到192KHz的聲音" 和 "192KHz取樣和44.1KHz取樣, 聽起來會不會一樣", 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當初CD會設計成44.1KHz取樣, 一方面可能是當時在容量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 原設計者可能犯了以下兩個錯誤:
1. 使用Nyquist theory去設計取樣頻率. 但Nyquist theory只成立在"連續不斷的相同頻率和振幅組合"的條件下, 也就是聲音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才有可能完整的回復原始訊號. 但是音樂是隨時在變化的, 如果只用Nyquist frequency去取樣, 根本沒辦法取得足夠的資料來回復原始訊號.
2. 低估人耳對高頻音色的鑒別度.
......
大概是去年罷, 音響大展中一樓會場舉辦的一場演講會上, 一位年輕人(講師??)也引述了Nyquist theory, 以說明一些事情.
至於這位年輕講師引用的正不正確呢? 請他再多研究研究.
此篇文章於 2012-10-15 03:07 PM 被 LSP000 編輯。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