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10-01, 08:08 PM
#951
 作者: sp007
回文中 找WOW..................
感謝你....終於找到了...只不過裡面top.009好像有問題,還是用lite就好
-
-
2012-10-01, 09:56 PM
#952
 作者: edward31
感謝你....終於找到了...只不過裡面top.009好像有問題,還是用lite就好
如只要win7, lite應該足夠了............
-
-
2012-10-01, 10:34 PM
#953
今天剛拿到傳說中的綠標II USB電源分離版...搭配AP2+ pure-power.....恩...
-
-
2012-10-02, 12:54 PM
#954
終於知道怎麼貼圖了...
以下是小弟針對DEQ-2496的3.3V電源所做的改機前後的模擬. 使用qucs, 藍線為原始交換式電源的輸出, 紅線為模擬修改過後的輸出電壓. 紅線電壓變高是因為有使用電感濾波. 紅線中的小突波, 是小弟模擬0.5安培電流輸出, 每隔一段時間突然要求0.6安培的瞬間輸出, 所形成的電壓變化. 很明顯的, 原來的交換式電源的切換雜訊已經被濾得很乾淨了.

實際改完後, 示波器證實與模擬的結果很接近.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2, 12:58 PM
#955
 作者: bchsieh
剛剛小弟打了一大篇, 結果網頁跳一下, 就全沒了... 也不知道自動存檔的文章是放在哪裡.. 唉...
[恕刪]
這就是為什麼高醫師派的CAT, 要盡力把所有的buffer全都拔掉 (小弟猜測, 應該連AES32上面的buffer也都廢了), 而且把資料從ramdisk依序讀出後, 就射後不理. 而USB幾乎沒辦法在無buffer下正常運作. 這就是USB的天限.
[恕刪]
ESS9018的確很強, 但它是一顆delta-sigma dac. multi-bit dac (如TDA1543)相較於delta-sigma dac來說, 有個絕佳的優勢, 就是相同程度的jitter, 對multi-bit dac的影響小非常多 (背景雜訊小非常多).
[恕刪]
小弟覺得, 您的最簡DAC理論, 其實符合高醫師派的CAT想法. 就是從排序後的ramdisk開始, 到DAC中間, 越簡單越好, 不要有任何buffer/de-jitter等設計, 越不會有問題, 聲音越直接. 您之前的TDA1543, 前面有放de-jitter嗎? 後面的LPF夠好嗎? 如果把TDA1543也弄個最簡設計, 加上jplay優化的電腦, 聲音也許會讓您出乎意料??
1、喜歡打長文章的人最恨突然全不見了!大家同病相憐...... 最衰的是不見了一大篇、但是還是想回文,只有全部重新寫.......
2、你的BUFFER理論我應該看懂了,的確也是致命缺陷,但是似乎是停留在『方波間JITTER』喔!?我的意思是,BUFFER本身會造成『方波間JITTER』受限無誤,但是BUFFER如果加強電供,反而可以讓上一階傳來的方波,因為波形在傳輸過程變差,而在BUFFER得到重新補強,也就是『方波內JITTER』反而可以透過BUFFER得到重整與補救,而且這種補救對於『方波內JITTER』幾乎是有益無害。
我原始的想法是來自『USB主動放大延長線』,它意謂著USB裡的方波會因為傳輸而損耗,使用一個BUFFER加強供電就可以恢復了;甚至於,如果原始電腦的USB輸出之方波太爛,只要後端的 BUFFER 可以補救,那就可以還原相當正確的聲音訊號。
我正是因此才會堅持 USB DDC,因為按照這個想法,任何USB DDC都可以透過類似『USB解決方案』而得到補救;反而PCI-E音效卡是無藥可救的,因此當我的聽感關注於『方波內JITTER』所決定的『音色之正確性』時,PCI-E 音效卡基本上變得毫無CP值可言,它的JITTER再低也沒有用,因為那是我不在意的『方波間JITTER』。
以上想法與你交流討論囉!
3、我知道 multi-bit dac 相對於 1-BIT DAC的優勢,但是沒有高CP值的『現代晶片、高性能』的 multi-bit dac可以測試說.....至於老 TDA1541 正牌雙皇冠都測試過了;不要遇到現代錄音都沒事,一但遇到現代的正確錄音,老晶片真的比不上新晶片。
4、因為我的 PCM1794 DAC 是五仟元級,所以我也買了一個五仟元級的 TERADAK 1543 八併聯 NOS DAC進行公平比較,結果......後者輸得真慘!!要再往上的話,又要再一次公平的比較,哇!累死了!!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2, 02:31 PM
#956
 作者: psycho
[恕刪]
2、你的BUFFER理論我應該看懂了,的確也是致命缺陷,但是似乎是停留在『方波間JITTER』喔!?我的意思是,BUFFER本身會造成『方波間JITTER』受限無誤,但是BUFFER如果加強電供,反而可以讓上一階傳來的方波,因為波形在傳輸過程變差,而在BUFFER得到重新補強,也就是『方波內JITTER』反而可以透過BUFFER得到重整與補救,而且這種補救對於『方波內JITTER』幾乎是有益無害。
我原始的想法是來自『USB主動放大延長線』,它意謂著USB裡的方波會因為傳輸而損耗,使用一個BUFFER加強供電就可以恢復了;甚至於,如果原始電腦的USB輸出之方波太爛,只要後端的 BUFFER 可以補救,那就可以還原相當正確的聲音訊號。
我正是因此才會堅持 USB DDC,因為按照這個想法,任何USB DDC都可以透過類似『USB解決方案』而得到補救;反而PCI-E音效卡是無藥可救的,因此當我的聽感關注於『方波內JITTER』所決定的『音色之正確性』時,PCI-E 音效卡基本上變得毫無CP值可言,它的JITTER再低也沒有用,因為那是我不在意的『方波間JITTER』。
以上想法與你交流討論囉!
其實就如您所說的, USB HUB就是一個re-clock buffer. USB HUB內的時鐘和電供對輸出訊號的品質有決定性的影響, 無論是對『方波內JITTER』還是對 『方波間JITTER』都一樣. 但回到小弟之前解釋bulk mode ddc問題的文章, 如果電腦本身的USB output的時脈和訊號強度, 比起USB HUB的輸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話, USB HUB變成是瓶頸. 簡單的說, 如果源頭好(例如jplay軟體優化+電腦時脈和供電的加強), 到DAC之間增加任何設備都將會是瓶頸. 當然, 如果沒辦法針對電腦本身改裝, 加裝好的USB HUB應該還是會比原來的聲音好.
而PCI-E或是on-board音效卡, 如果能針對供電做加強, 在去掉所有buffer之後, 應該就是真正RAM -> audio device直通的最簡方案了.
 作者: psycho
3、我知道 multi-bit dac 相對於 1-BIT DAC的優勢,但是沒有高CP值的『現代晶片、高性能』的 multi-bit dac可以測試說.....至於老 TDA1541 正牌雙皇冠都測試過了;不要遇到現代錄音都沒事,一但遇到現代的正確錄音,老晶片真的比不上新晶片。
4、因為我的 PCM1794 DAC 是五仟元級,所以我也買了一個五仟元級的 TERADAK 1543 八併聯 NOS DAC進行公平比較,結果......後者輸得真慘!!要再往上的話,又要再一次公平的比較,哇!累死了!!
小弟很抱歉, 其實小弟只是嘴硬, 打打嘴砲, 請您別見怪.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3, 02:39 PM
#957
 作者: ccsu
剛看到新東西USB 3.0 過電壓保護器
請問USB 3.0過電壓保護器是不是裝在分離線的電源端,再使用線性電源就可以完全防止燒機呢?還是還會有風險呢?
這個東東是我與 YU-STUDIO 多方溝通、實驗與映證後,確認 USB 3.0 的電源保護只是夠用而己,所使用線性電源會非常危險!因此設計的一個保護器。
但是,如果線性電源加上保護器,或者本身就有保護,聲音當然『一定』比不上『沒有保護』的線性電源。所以取捨與妥協之間,就要自己拿捏了。
例如我的五十萬元音響,對暫態反應無限制地敏感,所以我己經放棄線性電源改走交換式電源了。但是在我的兩萬元級音響系統,暫態沒那麼強大,線性電源會佔便宜,只是CP值就得拿捏。
另外你問到線材問題。基本上我個人認為線材不會壞,所以我會比器材更捨得花大錢買一條破萬元的線材;因此要問我千元級或千元以下的,我沒有信心可以推薦哩!這就要問問其他發燒友了。
但是請注意:很多人推薦的線材,通常是通不過『錄音正確』的考驗的;便宜線材中比較安全的廠牌有:ORTOFON、AUDIOQUEST、台灣的 T-LAB、日本(?)的CANARE.....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破萬的請找 ORTOFON 與 AUDIOQUEST 兩者的頂級線、GERMAN HIGH-END 或『等』新天新地慢慢推出的新線材。
 作者: bchsieh
[恕刪]如果電腦本身的USB output的時脈和訊號強度, 比起USB HUB的輸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話, USB HUB變成是瓶頸. 簡單的說, 如果源頭好(例如jplay軟體優化+電腦時脈和供電的加強),[恕刪]
小弟很抱歉, 其實小弟只是嘴硬, 打打嘴砲, 請您別見怪.
什麼嘴砲?我上課要求學生如果不懂得好好嘴砲,小心被當哩!.... 嘴砲是思考能力的基礎......
現在己經沒有更高性能的 MUTIBIT DAC晶片了嗎?真是哭哭.......
再者,我認同這句話:『如果電腦本身的USB output的時脈和訊號強度, 比起USB HUB的輸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話, USB HUB變成是瓶頸』。
但是,以我玩線材時,發現『電磁污染』對『聲音正確性』的可怕破壞力,實在無法想像以電腦內部超級巨大的電磁污染源,能有任何方法改善??也就是說,電腦內建音效卡有可能是『方波間JITTER』最乾淨的,但是方波本身一定會被內部電磁污染成不乾淨的方波,增加了『方波內的JITTER』。
因此我的重點也不是USB一定贏內建PCI-E,而是認為在理論上兩者『並沒有優劣之分』,所以一切還是得回到『基本聽感』。這次去竹東杜先生家訪,他跟我一樣是『只重視聲音正確性』的怪貽;結果才使用爛筆電 + FOOBAR + 01 USD,雖然聲音質感驚人的『爛』,但是聲音的正確性卻讓他的KRELL旗鑑CD轉盤當場敗陣;甚至連音響性能特優的rendzaw改裝藍光轉盤與之相比,什麼都是狂勝,就是音色的正確性略差一點。在這些直接聽感中,都發現只要追求『聲音的正確性』而不是『好聽』,很快會被樂之邦的usb ddc迷到無比自拔哩!
所以我還是傾向,設計正確的 bulk mode usb ddc,跟其他usb裝置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可能是『聲音最正確』的方式,極可能是因為它是可以達到『方波內jitter』最小的最好方式....:)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3, 03:19 PM
#958
 作者: psycho
什麼嘴砲?我上課要求學生如果不懂得好好嘴砲,小心被當哩!....  嘴砲是思考能力的基礎......
現在己經沒有更高性能的 MUTIBIT DAC晶片了嗎?真是哭哭.......
再者,我認同這句話:『如果電腦本身的USB output的時脈和訊號強度, 比起USB HUB的輸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話, USB HUB變成是瓶頸』。
但是,以我玩線材時,發現『電磁污染』對『聲音正確性』的可怕破壞力,實在無法想像以電腦內部超級巨大的電磁污染源,能有任何方法改善??也就是說,電腦內建音效卡有可能是『方波間JITTER』最乾淨的,但是方波本身一定會被內部電磁污染成不乾淨的方波,增加了『方波內的JITTER』。
因此我的重點也不是USB一定贏內建PCI-E,而是認為在理論上兩者『並沒有優劣之分』,所以一切還是得回到『基本聽感』。這次去竹東杜先生家訪,他跟我一樣是『只重視聲音正確性』的怪貽;結果才使用爛筆電 + FOOBAR + 01 USD,雖然聲音質感驚人的『爛』,但是聲音的正確性卻讓他的KRELL旗鑑CD轉盤當場敗陣;甚至連音響性能特優的rendzaw改裝藍光轉盤與之相比,什麼都是狂勝,就是音色的正確性略差一點。在這些直接聽感中,都發現只要追求『聲音的正確性』而不是『好聽』,很快會被樂之邦的usb ddc迷到無比自拔哩!
所以我還是傾向,設計正確的 bulk mode usb ddc,跟其他usb裝置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可能是『聲音最正確』的方式,極可能是因為它是可以達到『方波內jitter』最小的最好方式....:)
加強了分離電源,想說多1個香爐多支鬼曾經跳過HUB,聲音還真是有差別,
最後還是乖乖抱著香爐囉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rendzaw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3, 04:27 PM
#959
 作者: psycho
但是,如果線性電源加上保護器,或者本身就有保護,聲音當然『一定』比不上『沒有保護』的線性電源。所以取捨與妥協之間,就要自己拿捏了。
ORTOFON、AUDIOQUEST、台灣的 T-LAB、日本(?)的CANARE.....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破萬的請找 ORTOFON 與 AUDIOQUEST 兩者的頂級線、GERMAN HIGH-END 或『等』新天新地慢慢推出的新線材。
感謝P大的回覆~ ^^"
這樣讓我了解保護器的作用與對線的選購有個方向,不然市面上百種線,真的不知道該往哪考慮,光看就暈了,不過推薦的這幾個品牌還真妖獸燒.......荷包,一次就給它攻頂就對了... Orz
另外訊號/電源分離頭出了3.0版的,還沒買的話是不是就直接買3.0,效果會比2.0版得來的好嗎?
最後有個很笨的問題想問,現在市面上的音響系統用的USB訊號線,例如你用的AQ Coffee是2.0嗎?還是只是1.0版的呢?以後有可能會出3.0的訊號線?
幼幼班的問題,請大家別介意,感謝!
-
-
2012-10-03, 04:36 PM
#960
 作者: psycho
這個東東是我與 YU-STUDIO 多方溝通、實驗與映證後,確認 USB 3.0 的電源保護只是夠用而己,所使用線性電源會非常危險!因此設計的一個保護器。
但是,如果線性電源加上保護器,或者本身就有保護,聲音當然『一定』比不上『沒有保護』的線性電源。所以取捨與妥協之間,就要自己拿捏了。
例如我的五十萬元音響,對暫態反應無限制地敏感,所以我己經放棄線性電源改走交換式電源了。但是在我的兩萬元級音響系統,暫態沒那麼強大,線性電源會佔便宜,只是CP值就得拿捏。
另外你問到線材問題。基本上我個人認為線材不會壞,所以我會比器材更捨得花大錢買一條破萬元的線材;因此要問我千元級或千元以下的,我沒有信心可以推薦哩!這就要問問其他發燒友了。
但是請注意:很多人推薦的線材,通常是通不過『錄音正確』的考驗的;便宜線材中比較安全的廠牌有:ORTOFON、AUDIOQUEST、台灣的 T-LAB、日本(?)的CANARE.....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破萬的請找 ORTOFON 與 AUDIOQUEST 兩者的頂級線、GERMAN HIGH-END 或『等』新天新地慢慢推出的新線材。
什麼嘴砲?我上課要求學生如果不懂得好好嘴砲,小心被當哩!....  嘴砲是思考能力的基礎......
現在己經沒有更高性能的 MUTIBIT DAC晶片了嗎?真是哭哭.......
再者,我認同這句話:『如果電腦本身的USB output的時脈和訊號強度, 比起USB HUB的輸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話, USB HUB變成是瓶頸』。
但是,以我玩線材時,發現『電磁污染』對『聲音正確性』的可怕破壞力,實在無法想像以電腦內部超級巨大的電磁污染源,能有任何方法改善??也就是說,電腦內建音效卡有可能是『方波間JITTER』最乾淨的,但是方波本身一定會被內部電磁污染成不乾淨的方波,增加了『方波內的JITTER』。
因此我的重點也不是USB一定贏內建PCI-E,而是認為在理論上兩者『並沒有優劣之分』,所以一切還是得回到『基本聽感』。這次去竹東杜先生家訪,他跟我一樣是『只重視聲音正確性』的怪貽;結果才使用爛筆電 + FOOBAR + 01 USD,雖然聲音質感驚人的『爛』,但是聲音的正確性卻讓他的KRELL旗鑑CD轉盤當場敗陣;甚至連音響性能特優的rendzaw改裝藍光轉盤與之相比,什麼都是狂勝,就是音色的正確性略差一點。在這些直接聽感中,都發現只要追求『聲音的正確性』而不是『好聽』,很快會被樂之邦的usb ddc迷到無比自拔哩!
所以我還是傾向,設計正確的 bulk mode usb ddc,跟其他usb裝置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可能是『聲音最正確』的方式,極可能是因為它是可以達到『方波內jitter』最小的最好方式....:)
ASUS筆電沒多爛,爛的是筆電光碟機直接撥放cd從01 USD到ES9018的聲音.經過foolbar撥放雖然還不太禁起tosi的考驗不過細節多到耳朵裝不下聲音質感也不差動態也很好,如果用上黃大那台IBM server加candy 7 用Jpaly應該會非常非常猛(不好意思,你那台用海韻電源技嘉主機板的目前遠不是對手),其實01 03 USD這種電壓很低用電省體積小的dac裡面還有個瓶頸,那就是regulator也非常小,01USD的只有300mA的供電量所以加再大的電源改善也有限而且線性電源的開機脈衝很可能就把它幹掉,杜先生在裝01 usd到9018的時候把沒用的晶片跟相關電阻跟電容通通拆掉結果是好的,目前看來就如psycho兄說得對,播軟軟體差很多,硬體來說供電要夠,系統越簡單越好,不過cpu快不快,是不是線性電源有沒有風扇我個人認為可能有一點差但沒那麼重要........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scs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