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9-28, 10:15 PM
#941
拜託andyhang兄, 這樣稱呼小弟會讓小弟折壽~~ 請直呼小弟名字bchsieh就好了...
一般說的CL 就是指 CAS latency, 但是CAS latency只是其中一項延遲指標而已.
您列出來的所有 "T", 都是可以調整的延遲. T越低, 延遲越低.
調整過程中, 您要有多次重開機的心理準備.
如果您想多了解一點, 小弟可以提供一個連結:
http://www.tomshardware.tw/634,review-634-2.html
希望對您有幫助.
-
-
2012-09-28, 10:42 PM
#942
超值而極緻的『電腦訊源』之第四要素:『最簡 DAC』
-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9-29, 09:05 AM
#943
 作者: psycho
[恕刪]
rendzaw 的改裝 ASUS藍光機約三萬元上下,JPLAY CAT+樂之邦+樂明DAC 當然完全不是對手!因為樂明DAC的性能還是輸ASUS的內建DAC輸太多了。而且,我猜ASUS原廠應該很在乎聲音性能,所以從藍光的數位傳到內建DAC之過程,應該多了很多DE-JITTER的動作,才會讓它的類比輸出有這麼高的水準。不要遇到 JPLAY CAT + ESS9018 就沒事了。
這台 ESS9018 大家應該不可能買到,除非你們像我一樣捨得花五、六萬元以上賭 rendzaw的專業技能值這個價格;而且除非你跟我一樣使用性能最高的電腦訊源,否則這台dac買回去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然而這台 dac 教給我的『最簡DAC』觀念卻是重要無比的事,現在有那一台 dac 確定是『最簡DAC』?我頭大了,誰有辦法找到!?
『最簡DAC』目前最具體的判準是:
使用 jplay,原本明明是喜歡 river模式的聲音;但是使用『最簡DAC』之後,將會轉而喜歡 beach模式的聲音,並且質疑river模式是加料。沒錯!這就是可憐的 rendzaw,被 jplay cat + 樂之邦 + ess9018 dac 的『正確性』轟炸到從音響派變成電腦派,耳朵被轟到轉向了!這下子知道『最簡DAC』的威力有多麼可怕了吧!?....
請大家一起來找出市面上有販售的『最簡DAC』吧!最超值而極緻的電腦訊源就是需要它。
一般來說, 如果DAC和轉盤做在同一台機器裡面 (像是一般的CD player, DVD player, Blueray player), 從轉盤到DAC之間, 是走I2S而非SPDIF, 所以完全不用de-jitter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性能了.
最簡DAC, 也許可以試試47 lab的產品. 用的是CS8412 + TDA1543, 另外加上7顆電阻, 3顆電容, 6顆電感, 還有2顆穩壓, 總共20個零件, 放在3.2cm x 3.6cm的電路板上. 前面沒有任何de-jitter和reclock, 後面沒有任何數位濾波和LPF. 市面上應該沒有比這台DAC更簡單的機器了.
http://www.sakurasystems.com/products/shigadac.html
-
-
2012-09-30, 11:48 PM
#944
-
-
2012-10-01, 01:12 AM
#945
 作者: bchsieh
小弟才淺, 沒能力自行寫播放程式. 小弟是稍微修改播放程式, 以及改變系統設定, 且重新編譯核心, 並視需要修改驅動程式.
小弟的系統可能不相容於您的設備, 因為小弟用的是linux.
 作者: bchsieh
小弟要先澄清的是, 小弟的專業並非在此方面, 只是小弟個性愛追根究柢, 所以在工作之餘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論文.--恕刪
小弟目前的系統硬體為:
1. 第一代的EEEBOX EB1021 (E-350), 移除無線網卡, 硬碟移出電腦, 硬碟電源外接.
2. USB to SPDIF: Poppulse pc-link II, 改電源濾波, 移除AES/EBU輸出的PE65612脈衝變壓器, 改數位交連電容為C0G MLCC (小弟用的是AES/EBU).
3. DAC為DEQ2496, 改電源濾波, 改DAC和digital receiver晶片的退藕電容為C0G/X7R MLCC, 將類比輸出從opamp輸出改成1:1變壓器輸出.
4. 前級: 用IWDIY的平衡版CS3310為基礎, 移除所有輸出入交連電容和電阻, 改由變壓器輸入輸出. 改電源濾波.
5. 後級: DIY TAS5630, mono mono.
6. 喇叭: MB Quart QL SP1
原來有用DCX2496做電子分音, 但因DCX2496需要改機, 所以先撤下來.
以上除了前級, 其他皆為交換式電源供電.
小弟改機之前, 先依小弟所知理論推斷改機方向, 能做電路模擬的就先做(像是電源濾波的各零件值要如何設定才能濾除交換式電源的ripple, 並盡量保持原有供電速度), 接下來就是實作, 用聽感來驗證是否為理想中的改變.
跟大家的做法很類似, 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作者: bchsieh
Poppulse PC-link II --恕刪--
沒改之前, 聲音算是還可以. 改了之後, 對小弟來說, 算是非常滿意了. 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動, 只是一方面沒時間, 另一方面覺得這樣就不錯了, 雖然料都備好買好了, 還是懶得改.
小弟自己也有一台國外評價非常高的USB to SPDIF, 是music fidelity V-link. 原廠宣稱這台機器的jitter測不出來. 本來以為可以一拼小弟改的poppulse pc-link II, 結果在小弟的系統上用力跑了一個月整之後, 還是默默的收了起來, 等著未來有空再來改. 以小弟的標準, 如果小弟改過的poppulse pc-link II的聲音是100分, 那麼沒改過的v-link在小弟的系統上大概連及格都沒有.
小弟用來驗收的唱片, 算是很雜吧. 您推薦的新天新地代理的CD, 無論是新舊錄音, 小弟也有盡量照您的指示服用. 其他的各大小廠CD, 大小編制, 還有爵士, 國語英語流行歌曲, 整個都會聽過幾遍, 順便run-in. 每次有更動之後, 至少都要等上一個月, 才會對這次更動的結果下結論, 並決定下一步要怎麼做.
趁這段時間回應之前看到的部份=>bchsieh真是謙虛的DIYer ,從過去看bchsieh敘述的內容,bchsieh是軟硬通吃,且理論與實驗並重的DIYer,這是非常稀少的(我知道還有其他的例子,但對理論的部分,會有些差異。) 所以我把bchsieh之前敘述的部分內容,做些顏色上的重點標明。
軟體的部分=>修改播放程式、重新編譯核心與修改 驅動程式,這些與隔壁討論串內做的事,應該非常接近吧? 當然,因為人力、資源與OS...等等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但bchsieh使用的是Linux系統,這更是國內相對少數的經驗分享。 我有看過些國外的討論,是針對Linux做討論,但我人較懶 , 所以對Linux沒多少接觸,只有用過些不同版本的Liunx,在基本的系統安裝與普通播放軟體的狀況下,測試過一些音樂。 當然,因為都是基本的設定,所以那時測的感覺,與Win7和撥放軟體的搭配下,有不少的差異,所以至今還是使用Win7。 以後若有機會繼續嘗試 Linux,還真需要各位分享寶貴的經驗(尤其國內嘗試 Linux架構的CAT使用者,真是相對的少數)
硬體的部分=>bchsieh使用的硬體,幾乎都 動手改過了(且都是用交換式電源),且是依據理論,再加上電路模擬,然後才實作。 請問bchsieh實作後,有再做量測嗎? 還是就用聽感驗收? 電路模擬的部份,這是另一個讓我意外的地方,我很少看到有人應用"電路模擬"來推論實作的結果(印象中好像某電源供應器專家,有做這部分的應用..)。 能請bchsieh稍微敘述一下,bchsieh使用電路模擬的方式嗎?
實作後的驗收=>bchsieh測試音樂的類型, 與所花費的時間,相較於很多網路上短時間內要有成品的DIY玩家,對成果測試的嚴謹度真有不小的差異。 在我有限的經驗裡(只有近兩年的進階聽感經驗與第一次調音的經驗),我覺得器材不該有所謂的適合聽什麼音樂,與不適合聽什麼音樂=>但我了解很多產 品的背後,都沒有"時間"去做所謂的優化這件事,或許因此市場才被區分出高價與平價的差異。
但以DIY的角度來看,這些平價的產品,其內涵的潛力,依據不同的DIYer是可以被改得更全面。 當然重複地更換零件,與花時間測試不同的音樂,是無可避免的行為。 然而這又會牽涉到另一個問題=>聽感累積的經驗,假如已經累積了足夠,且正確的聽感經驗,那或許可以短時間,抓出不足的地方。但實際的狀況卻是,每個人的聽感經驗是有差異的,而很多DIY的人又是短時間測試、或是僅使用某些發燒片的做測試,所以DIY的結果就...。
打這些事情的目的,其實是看到bchsieh 願意花這麼長的時間與心力,來做零件的調整,這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分享。 而像我這種沒什麼DIY經驗,再加上聽感經驗不足的人,之前在嘗試第一次調音KECES USB DAC時,也是動了一或兩顆的零件,就會花頗長的時間,在聽各種類型的音樂,嘗試尋找修改後的差異(沒什麼概念嘛!! 只有埋著頭嘗試,當然我測的音樂類型,沒像bchsieh這麼多,也沒花到那麼長的時間),到調整到我覺得不錯的程度,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bchsieh在每一個修改都這樣的嚴謹,那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真是讓人覺得佩服 。
所以看到bchsieh最後寫 V-link比不上bchsieh修改後的PC-Link II,也就不難理解了! 畢竟bchsieh是花了很多時間去比較修改後的成果,與真實樂器的差異,而通常這價位的產品,應無法花費太多時間去優化,因此差異之大是可預期的。 我自己對我修改後的USB DAC,其實也一直沒有底,直到我後續到音響店試聽,且再購入KECES廠機,開始花精神比較後,才確定付出的時間,是有其價值的。題外話=>後來 我朋友抓這台USB DAC到一間開了二三十年的音響店選喇叭,而該店的老闆與一些在場的資深買家,也對這台USB DAC的價位(3x00元),卻可以玩到這程度,感到沒太多可挑剔的地方(這算對我調整後的成果,間接的肯定吧! 反正也只是我自己玩的東西,應不需顧慮老王賣瓜的嫌疑,嘿嘿!)。 但我才只修改了USB DAC,而還有多少東西可以修改阿!! 正因為我現在這樣的狀況,看到bchsieh已修改了這麼多東西,才更體會到bchsieh背後的努力,也希望bchsieh以後能繼續參與這邊的討論,哈!
最後,bchsieh都理解到這樣深入的程度,還自謙不是專業,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哈哈! 順帶一提,我現在測試用的NB,也是E-350的CPU,只是我都懶得去優化它。
此篇文章於 2012-10-01 01:38 AM 被 07080722 編輯。
原因: 修改錯字與部分內容
萬年小小打雜工....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1, 03:53 PM
#946
實在不知道如何可以下載candy7 lite 64,跪求此軟體,請有此軟體的能給小弟一份,thanks.
-
-
2012-10-01, 04:52 PM
#947
剛看到新東西USB 3.0 過電壓保護器
請問USB 3.0過電壓保護器是不是裝在分離線的電源端,再使用線性電源就可以完全防止燒機呢?還是還會有風險呢?
-
-
2012-10-01, 05:19 PM
#948
 作者: edward31
實在不知道如何可以下載candy7 lite 64,跪求此軟體,請有此軟體的能給小弟一份,thanks.
回文中 找WOW..................
-
-
2012-10-01, 06:28 PM
#949
剛剛小弟打了一大篇, 結果網頁跳一下, 就全沒了... 也不知道自動存檔的文章是放在哪裡.. 唉...
 作者: psycho
我知道那個計劃,也衷心希望成功!不過,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好好考慮『第三因素:0與1的強度』,加強數位訊號的供電?以我目前所知道的改裝方式看來,似乎沒有.......真希望設計者能來此討論交流!.... 
小弟如果沒記錯的話, 主機板上所有元件的供電幾乎都獨立, 彈性非常的大, 而不會像一般的主機板, 改ATX供電, 裡面還是吃不到.
 作者: psycho
此外,看到你被盜用的那一篇,我先前反覆閱讀過,唯獨看不懂的是:
BULK MODE 理論上似乎可以避免所有對 USB DDC 產生JITTER的批評,上次你似乎還沒有解釋到你所謂USB的先天限制,為何也會發生在 BULK MODE上?我知道USB比PCI-E多走一層路徑,但是多走一層並不是聲音變差的真正原因,污染聲音才是真正原因。AUDIOPHILEE AP1 走次等的非同步 USB DDC,結果 JITTER 實測值遠小於 RME AES 聲卡;只不過聲音如何又是另一件事了。
總之,可以理解『非同步USB DDC』的問題,但是不能理解『BULK MODE 的 USB DDC』怎麼會有問題?....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 LaRosita之類的AIRPLAY上,使用最簡路徑的想法,當然是 CAT 直接傳到 LaRosita 最好聲;結果事實上是,把 LaRosita 當成 ROUTER,再讓 ROUTER去傳送給 LaRosita 的 AIRPLAY裝置,聲音才是最正確的。可以這麼說:不是影音傳輸,而是檔案傳輸的話,似乎越多中介、越少鬼喔!不過理論上如何解釋我就沒輒了!.... 
以您熟悉的jplay來解釋好了. jplay的最大優點, 就是劃出一塊連續記憶體, 並把音訊檔排序放在記憶體內, 如此音質便會提昇.
小弟試問, 如果這塊記憶體比音訊檔小, 還能如此做嗎?
而bulk mode ddc內的記憶體, 不可能可以容得下一整個音訊檔, 所以好不容易排序好的ramdisk音訊檔, 又會在bulk mode ddc內弄亂. 而雖然xilinx用的是dual-ported memory, 也就是可以同時執行讀出和寫入動作的記憶體, 但在同一塊記憶體內同時做讀寫動作, 難免會互相干擾, 這在xilinx 的官方討論區裡面也有提到所謂的FIFO R/W latency.
至於為什麼越多香爐越少鬼, 有個觀念可能要先提一下.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 無論是多大的jitter, 輸入到de-jitter之後, 輸出的jitter都會被壓得很低. 這其實並非事實. 以RME的steadyclock技術來說, 輸入jitter為100ns @ 50Hz, 輸出可以壓到14ns; 而輸入jitter為50ns @ 50Hz, 輸出為6.5ns; 而輸入jitter為10ns @ 50Hz, 輸出可以壓到1.5ns. 所以輸入訊號jitter越小, 輸出的jitter也越小. 但有個前提, 就是輸入的jitter一定要大於de-jitter本身的內部jitter. 以RME AES32來說, 是<1ns. 假設AES32的內部jitter是1ns好了. 現在把兩個AES32串起來, 輸入一個訊號, 其jitter為100ns @ 50Hz, 通過第一片AES32, 輸出jitter為14ns @ 50Hz, 通過第二片之後為2ns @ 50Hz. 所以越多香爐越少鬼.. 但是如果再多串幾片AES32呢? 最後輸出的jitter頂多維持在1ns, 不可能再更低了.
把以上的觀念, 放回bulk mode ddc來看. 假設有一台bulk mode ddc的內部jitter為1ns. 如果一台軟體未優化的電腦, 輸出訊號的jitter為10ns, 則bulk mode ddc可能可以壓到2ns. 但如果有一台jplay軟體優化過的電腦, 其輸出訊號的jitter可以低到0.5ns, 但一經過bulk mode ddc, 訊號會劣化成1ns. 這時候, 瓶頸就不在電腦, 卻是在bulk mode ddc.
所有任何buffer, 都有以上所提的問題. 在ramdisk排序過的資料, 傳送到DAC之前, 只要有經過任何的重整/檢查/重傳, 都會把ramdisk排序的優勢削減. 這就是為什麼高醫師派的CAT, 要盡力把所有的buffer全都拔掉 (小弟猜測, 應該連AES32上面的buffer也都廢了), 而且把資料從ramdisk依序讀出後, 就射後不理. 而USB幾乎沒辦法在無buffer下正常運作. 這就是USB的天限.
 作者: psycho
這麼DAC看起來真有趣!不過,我忘了加一個大前提:
『最簡DAC』的前提是,DAC晶片本身的性能必需越強越好!所以著名的 TDA1543 NOS DAC一點用都沒有,1543的性能『限制』了一切,我是花了錢得到的答案.....
目前有沒有比 ESS9018 性能更強悍的 DAC晶片?...... 
ESS9018的確很強, 但它是一顆delta-sigma dac. multi-bit dac (如TDA1543)相較於delta-sigma dac來說, 有個絕佳的優勢, 就是相同程度的jitter, 對multi-bit dac的影響小非常多 (背景雜訊小非常多).
小弟覺得, 您的最簡DAC理論, 其實符合高醫師派的CAT想法. 就是從排序後的ramdisk開始, 到DAC中間, 越簡單越好, 不要有任何buffer/de-jitter等設計, 越不會有問題, 聲音越直接. 您之前的TDA1543, 前面有放de-jitter嗎? 後面的LPF夠好嗎? 如果把TDA1543也弄個最簡設計, 加上jplay優化的電腦, 聲音也許會讓您出乎意料??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10-01, 06:39 PM
#950
 作者: 07080722
[恕刪]
軟體的部分=>修改播放程式、重新編譯核心與修改 驅動程式,這些與隔壁討論串內做的事,應該非常接近吧? 當然,因為人力、資源與OS...等等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但bchsieh使用的是Linux系統,這更是國內相對少數的經驗分享。
[恕刪]
硬體的部分=>bchsieh使用的硬體,幾乎都 動手改過了(且都是用交換式電源),且是依據理論,再加上電路模擬,然後才實作。 請問bchsieh實作後,有再做量測嗎? 還是就用聽感驗收? 電路模擬的部份,這是另一個讓我意外的地方,我很少看到有人應用"電路模擬"來推論實作的結果(印象中好像某電源供應器專家,有做這部分的應用..)。 能請bchsieh稍微敘述一下,bchsieh使用電路模擬的方式嗎?
[恕刪]
最後,bchsieh都理解到這樣深入的程度,還自謙不是專業,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哈哈!  順帶一提,我現在測試用的NB,也是E-350的CPU,只是我都懶得去優化它。 
看到這裡, 小弟冷汗直流~~
軟體的部份, 您說小弟做的跟隔壁很像, 是很像, 但是程度天差地遠.... 他們才是真正的專業人士. 小弟會用linux是因為小弟對linux比較熟, 如此而已.
硬體的部份, 電路模擬小弟用的是qucs, 免費, 非常好用. 電路設計的部份, 小弟用的是eagle, 也很方便, 可以直接輸出光罩去晒電路板. 電路模擬要注意的是, 得用等效電路去做模擬, 尤其是高頻電路, 像是數位訊號或是交換式電源. 意思是說, 一顆電容其實不只是電容, 它也有電感和電阻特性, 這些都要放進去才能模擬出真正的結果. 小弟改完之後, 還沒用耳朵驗收之前, 會先用儀器先測過 (用示波器等等). 小弟為了製作線材, 還買了一台勉強可用來測量特徵阻抗的表, 但由於沒有適當的治具, USB/SATA/AESEBU等線材還須得DIY適當的治具才能測量.
小弟在隔壁, 曾經被真正的專業人士狠狠的電過好幾次... 那才是真的專業啦.. 小弟純粹只是覺得好玩, 就什麼都試試看罷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